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认识论到人类学及从人类学到认识论的交互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我们的争论得以展开 ,重要的是最终使两个其代表从未进行过直接对话的领域有可能决定性地相遇 :确实 ,认识论与人类学有许多观念可以交流 ,有许多相互作用可以彼此激励促进 ,尤其是两者都在思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尽管下述文章采取了一种访谈的方式 ,其更根本的一贯性来自于作者们对于这些问题所采用的共同进路。为了使这种概念上的一致性得以体现 ,我们试图分别介绍他们的反思 ,而不是简单地并列出他们的回答。帕特里克·托特的认识论[1] 具有一种直接的、尤其是有关分类的人类学意义[2 ] ;而让 吕克·雅马尔所探索的“…  相似文献   

2.
对比于当代哲学的欲望理论,马克思的欲望与需要理论仍有其难以逾越的高度,从而值得认真研究发掘。本文从黑格尔的欲望结构入手分析欲望主体的生成机制及其困境,从中引导出费尔巴哈如何以感性为桥梁将抽象的理性主体转变为感性的存在主体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阐述并论证马克思基于欲望发展出的、具有直接维持生物生命存在的现实性和指向人自身能力自由发展的理想性双重层面的需要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的实践目的论相较于其他理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赵德昊  周光辉 《学海》2024,(1):27-38+213-214
中华民族从自在实体向自觉实体的转化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意识的形成根植于自身长期以来的观念与实践,成形于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救亡图强的历史进程。在历史上,大一统观承受了王朝更迭、外来文化冲击和各民族融合引发的变革,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发展状态的重要文化和心理纽带。近代以来,由传统大一统王朝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不可避免,以“天下大一统”为理想愿景的大一统观也经现代观念的重构,转变为追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代统一性理念。从大一统观念下的自在共同体转化为统一性观念下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天下一统的文化愿景被重构为多元一体的身份意识,向内凝聚的政治结构被重构为集中领导的团结意识,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哲学被重构为文明发展的历史意识。以现代统一性观念为基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使中国能够在维系统一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科自觉——从胡适到冯友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时期到 2 0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近代文化自觉在学术领域的重要表现 ,是具有了关于近代学科的自觉意识。本文分析从胡适到冯友兰所显示的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①。一、学科独立性的自觉 :疑古和释古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首先表现为对这一学科的独立性的自觉。胡适的“疑古”和冯友兰的“释古” ,是他们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标帜 ,对其具体内容已有不少的讨论。这里主要分析它们对待传统的精神实质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自觉的关系。胡适的“疑古”是对“信古”即盲目崇信传统的反动 ,其精神实质是扫除对传统的偶像崇拜。就否定…  相似文献   

5.
在作者看来,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认识论层面的最重要的教益是将人类学解释为一种横截知识:人类学关于结构的创新定义就沿循这一方向。但是,其结构主义的失败则是由于将丰富的民族志经验简化使之受掣于有限的可能性(封闭系统)。作者提出要恢复将人类学作为一种横截(跨文化)知识的观点,并求助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一种适合于人类学研究的特征和需要的灵活进路(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6.
行为主义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长期以来是人类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到人们对行为的实质、组织的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广泛问题的理解 ,而且还影响到对诸如领导、组织设计、行政培训等具体问题的认识。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典型特征是行为科学的方法 ,这种特征的背后是逻辑经验主义的方法论[1 ] ,它提供了大量的“客观的”、综合的关于行为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在各自领域里行使职能的观点。由于学校作为一种组织类型 ,其行为具有典型性 ,因此 ,许多行为主义者通过行为的比较教育研究 ,揭示人类行为的内在本质 ,从而控制…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对错觉现象的关注由来已久,以往的错觉研究大部分关注与知觉过程相联系的错觉。近十几年来,当代错觉研究呈现出新的热点,并从狭义向广义演进。这一研究对象扩展的基础,是错觉现象的本质特征,即认知过程的一致性偏差。广义错觉研究的对象涉及知觉、记忆、思维、推理等各种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1947年6月在云南陇川的章凤产生了一个新的景颇族村落——广山。广山村的出现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办学是这个村落产生的直接原因,但无论是从办学的动因还是为办学而进行的校址的选择来看,都呈现出对文化认同的考量。基于民族认同之上而形成的文化认同具有更强的整合功能,广山从学校到村落的演进历程正体现了这点。  相似文献   

9.
继西蒙、泽尔腾和卡尼曼之后,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教授塞勒成为第四位基于有限理性开展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在理论上,他接受和发展了有限理性观,提出和发展了心理账户理论;在基础研究上,他揭示和发现了心理账户具有禀赋效应、自我控制不足及公平偏好等独特属性;在实践应用上,他用相关的理论和发现说明和分析股票和基金市场的一些现象,将实证研究结果广泛应用于商业、公共事务管理、政策制定,提出了帮助人们绕开陷阱的"助推"方法。塞勒的研究形成了"理论-研究-应用"三位一体的逻辑体系。他不仅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更是国家政策的谏言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学海》2017,(4):170-17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地解决了在中国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而对于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解释力还略显不足。事实上,人们之所以接受一种理论,是因为这种理论因契合于人们的现实需求而较之于其他社会思潮更具竞争力。在当今社会多元化思潮涌动的情况下,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为更多人所接受,无疑是需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竞争力。为此,就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有效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科学对待各类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完善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工作,成为提升马克思主义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从具身角度看待认知,以具身性为共同话题形成一个与经典离身认知不同的具身研究范式。过去学界主要从个体身体视角理解具身概念,强调具身研究范式的个体性维度。当前学界开始从社会文化视角理解具身概念,强调具身研究范式的社会性维度。这种转变体现了具身研究范式从个体性到社会性的转向。只有将具身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维度整合起来,从整体构架重新思考具身概念,才能把握其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中的可重复性问题:从危机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重复性问题是当前科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最近,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可重复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研究者的积极讨论与探索。通过对2008年发表的100项研究结果进行大规模重复实验,研究者发现,心理学研究的成功重复率约为39%,但该研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结果的解读不尽相同。针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通过数据模拟、元分析以及调查等多种方法来分析和探索其原因,这些研究表明,可重复性问题本质上可能是发表的研究假阳性过高,可疑研究操作是假阳性过高的直接原因,而出版偏见和过度依赖虚无假设检验则是更加深层的原因。面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从统计方法和研究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法与实践正在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标准。然而,要解决可重复性问题,还需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多方参与,尤其是在政策上鼓励公开、透明和开放的研究取向,避免出版偏见。心理学研究者为解决可重复性问题做出的努力,不仅会加强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其他学科解决可重复问题提供了借鉴,推动科学界可重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自Kintsch等人提出课文理解的命题表征理论以来,研究者对不同层次的表征水平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争论主要集中在命题表征和情境模型的关系以及情境模型自身的结构和加工上。该文简要介绍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大千世界,规范呈现出自然律、道德律和法律之三维图景。从自然律的"他律"经过法律的"自律与他律的交织"到道德律的"自律"的过程是人类对外在的规范不断超越、对内在的自由不断接近的过程。随着这种由外向内的不断深入,走向德性就会作为一种崇高的使命被提了出来。而走向德性其实就是实现伦理学的回归与还原。  相似文献   

16.
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科学的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相继产生,并且都在高速度发展。认识客体的复杂性与认识主体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内因。国际间的广泛协作,政府的支持,企业与公司的介入,生物信息学与因特网的发展,媒体的关注是外因。内因与外因构成了现代科学发展推动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学科的分解与综合是现代知识创新的平台,也是诞生新观念的温床。自20世纪40年代以降,西方宗教学研究先贤与人类学研究泰斗,各自寻求学术增长的新空间,形成取向不一、风格各异的宗教人类学学派。①而近30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由"厚古"向"厚今"的转变。②中国现代学术建设造端于民国初年,迄今为止,宗教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皆有不同的特色。民国以来,大量西方宗教人类学的汉译成果纷纷涌现,以民间信仰和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的本土论著也渐次问世;时至20世纪上半叶,宗教还是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部分,未能形成专门的宗教人类学研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者在二元对立框架内研究中国传统思维,造成中西文化对立,极大影响着中国学者的学术判断.中国传统思维研究应该突破西方二元对立框架,引入第三方思维形式,将二元对立思维作为人类二分思维的一种形式.在此前提下,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类思维特质,以达到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情境意识日渐成为工程心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其自身的研究理论、研究技术以及研究方法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成熟。文章通过对比工程心理学观点中分布式情境意识理论和经典情境意识信息加工三水平理论之间的差异,通过介绍经典情境意识测量技术和新兴情境意识测量技术以及最后通过对于当前情境意识研究的应用及展望进行讨论,从而对工程心理学领域情境意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格局中,永嘉学派的研究历来不是学术界的主流.从永嘉学派诞生之日起,对它的研究和评价无不以程朱理学为参照系,似乎永嘉学派的理论特色只能从与理学的比较中才能彰显;在历史上,只有当人们发现理学不能应对时代的新挑战时,才意识到永嘉学派的独特价值.这种研究路线延续至今,基本上仍居于主流地位.可喜的是,新的研究风气正在渐渐改变这一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