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语义学认为,词义应该是由两个平面构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一是语言范畴的规范的词义系统平面,一是言语范畴的话语词义系统平面。偶发词义(或称词的偶发义)属于言语范畴的意义,是词在实际话语中由于特定言语环境的制约而产生的一种临时的词义。如“山海经”,本指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也主要靠政策调动百分之二十的农村劳动力大念‘山海经’(《人民日报》)”中,其实际话语意义却是“山海资源”。偶发词义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功  相似文献   

2.
词的借代义是一种重要的词义现象,迄今尚少足够的研究。有的论著上把词的借代义同辞格的借代混为一谈,有的则把词的借代义同词的比喻义混为一谈。研究词的借代义不但是为了划清几种界限,还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汉语独特的构词现象,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分析词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草根"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草根"的词义不断扩展,人们对其词义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探寻其词源、词义很有必要."草根"词源、词义的发展经过了一个从国外到港台再到大陆的演变历程.它是个借词,在词源、词义上都富于当代意味,是一个处于"文化焦点"中的词汇.除了本义外,它还有两个基本义:一是指"底层";二是指"平民"或"平民的".  相似文献   

4.
词语意义的双层性,是指词语除了有字面上(表层)的意义之外,还有一层隐含着的、字面下(深层)的意义,而且这种隐含的深层义才是词语的真实义.词和固定语都可以有双层的意义. 通常说来,大多数词的词义都是单一性的.词义直接反映在字面上,简单明了,像“天、地、桌子、椅子、人民、游泳、唱歌、美丽、善良”等等,词义只有一层。有些复合词,其词义往往不止一个,可以同时具有多个义项.例如“包袱”这个词,它就有以下四个义顶:(一)指包衣服的布.(二)就是包着衣服的包儿.(三)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形式中的笑料.(四)比喻思想、行动上的负担.尽管词的义顶  相似文献   

5.
(一) 偏义合成词在现代汉语中,词由词素构成,确定一个词的意义往往跟构成词的词素义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分析词素义对确定词义就有相对的作用。在联合式合成词中,有些合成词的词义,基本上是其中两个词素义的总和,“光明”是明亮的意思,是“光”和“明”两个词素义的合成,其他象“朋友”、“道路”、“语言”、“人民”、“群众”、“寂寞”、  相似文献   

6.
1.1 传统语义学认为,词义(词汇义)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即由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构成。其中,理性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确定的概念内容,是词义内容的核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而色彩意义则是词义中的附属意义,是指感情态度的那部分内容,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评价和感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现代语义学把词汇义分为基本语义和附加语义。基本语义就是传统语义学所讲的词的理性意义,是人们对自然界、社会、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现象、情况、变化的理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附加语义是人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或感性认识的成果。所以,现代语义举认为理性意义这样的名称不妥,它认为有的附加语义也是理性意义。 1.2 传统语义学把词义内容划分为理  相似文献   

7.
对"如来"和"藏"义的词义研究是印顺的如来藏思想的基础。印顺认为,"如来"一词最初是"仭tman"的异名,但由佛教摄入缘起空义;而"藏"义以"依止义"为核心,是佛教缘起因果的一种表述。  相似文献   

8.
词的意义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世界里有山的存在,我们语言社会里才产生了“山”的词义——地面形成的高耸部分;自然界里有下雨的现象,语言社会里才产生了“雨”的词义——从云层中下降到地面的水。可见词义具有客观性,它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不是人们主观虚构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生活有直接联系。本文试图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简要阐明词义的社会性。1、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抽象和概括的反映。词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折。从社会性出发,它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抽象和概括的反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在劳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是思维活动的成果,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把思维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用词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词的音、义、形一般来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每个词都有自己的音、义、形,否则,就会引起词汇的混乱,这样就不能成为社会交际工具了。但是,当词与词组合成语句时,各词的音、形、义之间,往往会出现各种异同不一的矛盾。尤其是汉语词的词形在书面语中就成了汉字,又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在词的词音、词义和词形之间,发生异同不一的矛盾就会更大些。然而,各词间的音、义、形的一致和各词间的音、义、形不一的矛盾是辩证的。这三者间的矛盾引起同异的分歧,在词典中往往形成极为复杂的局面:出现大量的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现形式。如果把两者直接联系起来,概念的语词形式叫做“概词”。由于语词所表达的意义比概念要广,并且具有感情色彩和民族特点的附加因素,跟概念相对应的只是语词,而不是词义。换句话说,对客观事物或客观事物属性进行了概括的那个概括义,只是词义的主要部分,而不是词义的全部。谈及词义比概念要广的问题,一般着意的只是由词义的引伸演变出来的不同概念义素,在语言逻辑研究上,由词义系统里通过比喻用法而形成的固定的“比喻义”所造成  相似文献   

12.
从词义上考证,传统有世代相继之义,在现代意义上则指由历史沿传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思想、道德、风俗、心态、艺术、制度等,是一个外延很广、反映客观事物最一般规定性的概念。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内容和关系网络。所谓传统学,简言之,是关于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3.
汉语源远流长,有其殊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词义比较严谨,词的涵义比较精确,范围比较窄,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独立性比较大,人们用词讲究词义规范、精确、严谨。词义是语言对社会各种现象概括的抽象反映,它总结了社会对各种现象的理性认识的成果。人们认识世界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词义的理解也是如此。我们要能真正掌握汉语的词义,而又不与其它同类词相混,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这里,我们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最普通的“饭店”一词为例,来看看汉语词义的某些特点。“饭店”的词义有二:一是“为人们提供食宿的地方”;二是“为人们提供饮食的地方”。我们先来看看为人们提给食宿的“饭店”吧。  相似文献   

14.
商业词汇,即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进行交易时所用词汇,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词汇,与基本词汇有明显区别。本文仅就商业词汇的构词法、词义特色、词义的概括性及凝聚力四个方面加以简析。一、构词单一商业用词多为复合词,即多数词是由词根构成,而单纯词或附加词甚少,或说基本没有。现代汉语中,语素、词、词组、句子构成了一个具有层级关系的层级体系,而每一个层级都是由下一层层级依次组合、聚合的原则构成的。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汉语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定型定义、言简意赅的短语。成语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高、应用广,并伴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不断地产生和发展,有很强的生命力。成语也跟词一样,在长期的运用中,它的语义是有发展变化的,其语义转化类型大体有如下八种: 一、古义转化为今义。如: “水落石出”古义:指写景,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今义:指事情真象大白。例如:“周大勇想问个明白,又不敢问,可是不能不问个水落石出。”杜鹏程《保卫延安》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词语从语义上不仅有词内义,即词汇义和语法义,还有词外义,即修辞义、深层义、含蓄义、言外义。词典上对词语的释义一般是词汇义,又称概念义,词典义。词语在句子中都具有特定的结构义,即语法义,如“人”是名词,可作句中的主语、宾语、定语等,这些都属于语法学研究的对象。而词外义的语义不在字面上,必须通过词内义的引申或语境的联想,才能全面领会和理解。所以  相似文献   

17.
《论语·雍也》篇有"今女畫"一语,关于此"畫"字,学者们多解为"止"。从字形上看,"畫"与"止"义无涉;从语义引申角度看,则缺乏产生"止"义的过渡义项。在分析字形、考察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此"畫"或为"位(立)"之借,训"止";也有可能解为"畫"之引申义"虚",虚假之义。  相似文献   

18.
词义派生的逻辑分类,是指在一个词派生出新义后,按其基本义和新义间的逻辑变化关系所做的划分。大致包括六种类型: 1、通称变专指即基本义是表某类事物的统称,新义则变为专指该类事物的某个具体个体。如“第三者”: 基本义:当事双方以外的人或团体。新义:专指插足于夫妻双方之间,与其中一方保持不正当关系的人。例:“它还多少触及了当今生活日趋变化和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如……第三者插足,青年婚姻”。(《人民日报》87年7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的活用和艺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的语法义,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也就是说,词类的性质是不变的。例如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在句中的语法义通常是稳定不变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或在不同的语境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使词语艺术化,往往采取改变词的语法属性或词义变位的手法,使词性临时改变,使词语间出现超常搭配,这样就能使静态的词语动态化,将静止的画面生动化,以具体的形、声、色、味来表现抽象事物的性质、状态,使其具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格义”的两种含义,即它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格义的基本义就是它的文本义,而引申义则是后人对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时引出的一个概念。格义在早期佛教的传播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普遍意义,于是它的义蕴得到了引申和发挥,产生了“格义佛教”这个术语。格义的本义是一种概念上的对等,但是后人提到的“格义”如“格义佛教”则是它的引申义,变成了比较哲学中的一个中心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