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爱华 《天风》2001,(11):40
圣经说,传道人当“以祈祷传道为念”。是的,作为一个传道人,他们就必须一生当“以祈祷传道为念”。当年的使徒们,他们就是为了不让生活上的琐事缠累,接受民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的合理建议,拣选七个人办理供给之事,使使徒们“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因此,神的道兴旺起来(参徒6:1-7)。从这里我们看到,当年神的  相似文献   

2.
圣经故事     
十四山中圣训〔庄稼多,工人少〕耶稣周游各城各村,在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医治民间的病人,消弭灾殃。耶稣一见到群众,就怜惜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他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窦9:35-38;路10:2) 〔立十二宗徒〕耶稣从耶路撒冷回到卡佩尔农城,继续传道。耶稣要在追随自己的人们中,挑选一些人,以便与他常在一起,并授予驱魔治病的权柄,派遣他们出去传道。所以在这几天,耶稣出去,上山祈祷。他彻夜向天主祈祷,恳求圣父祝佑他所拣选  相似文献   

3.
祈祷     
祈祷在教会要理问答的定义是:祈祷是提升心神归向天主,祈祷是整个自我,整个人迈向天主;更好说祈祷也是与天主接触,与天主交流。祈祷的方式很多:从祈祷的目的来看,有四种方式:(1)钦崇天主;(2)感谢天主;(3)祈求天主;(4)向天主忏悔。从祈祷的形式来看:有两种方式:(1)用言语祈祷,也就是口祷:包括求恩、忏悔、赞颂等。(2)心祷,也就是默想,主要使用理性功能,反省、推理。此外还有个人祈祷,团体祈祷等。为什么要祈祷?祈祷的重要性是什么?虽然人一生下来就领授了洗礼,原罪本罪固然得到赦免,但由于我们仍有自由意志,再加上魔鬼、肉体、世俗的诱惑,在意志力不够坚定的情况下,自然就容易失足犯罪跌倒。我们要想不被三仇打败,须有足够的恩宠帮助;但恩宠还必须借着祈祷才能获得。再者,我们若想与天主接触,保持天人之间的密切关系,非借祈祷不可。  相似文献   

4.
“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10:15)“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可见我们传道人的职事是何等宝贵与光荣,是在圣经里肯定的。我们既受神托付,传讲神的道,必须明确受托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祈祷与实践     
主耶稣基督的一生是祈祷的一生,是传福音与实践福音的一生。他简选使徒、传教讲道、显奇迹治病救人时,他心神欢乐或忧闷时,他受难前及在被钉十字架上……时时处处都做祈祷。他教导我们说:“醒悟祈祷吧!免陷于诱惑。你们的心神固然愿意,但肉体却软弱。”(玛26:41)圣教会有各式各样的祈祷。从形式上分,有口祷、默祷;从内容上分,有赞美、感谢、求恩、悔罪等;从经文上看,有“天主经”、“圣母经”、“玫瑰经”、“苦路经”、“早晚课经”等,这些祈祷足以让我们与主共融,与主相通。然而,在福音书中,主耶稣又向我们说:“不…  相似文献   

6.
目前,天主教在传教过程中,多重视弥撒祈祷和唱颂的气氛,这非常好,可以让灵魂得到圣洗,但这还不够,再通过其他的艺术形式,如善用教堂的建筑艺术美,可以增加传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吴建寅 《天风》2006,(8):2-3
正如人子来,不是要爱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 对于耶稣来世上的目的,当时大多数的人也都不能理解,甚至包括耶稣自己的门徒,他们也常用当时人们的眼光来看待耶稣, 因此常误解耶稣来世的目的。三年多的传道时间,多数时间是耶稣在那里纠正人们对他来世目的的误解。今天我们所读的三处经文,就是耶稣自己对他来世目的的宣告。  相似文献   

8.
默想受难周     
雪松 《天风》2008,(5):28-30
我主耶稣从加利利海边行走到迦百农的会堂。从山上昼夜祈祷到平静风浪;从山上宝训到与文士的辩论,一路往耶路撒冷前进,在那里受难、复活,为要完成父神为他预备的旅程。如果耶稣的诞生与传道是福音书的序曲,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可说是高潮所在。从荣进圣城耶路撒冷开始,到受难、复活,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是主耶稣在世上一切工作的最高点,这期间,他抵挡了世间权位的试探,忍受了不被理解的孤单,承受了被门徒出卖的伤心,经受了十字架上被父神、世人弃绝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陈丰盛 《天风》2011,(1):62-63
对于“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的传道入来说,在服侍的工场上会遭遇各式各样的人与事,经历的事多了,就不难发现,今日教会中存在着不少因错误的观念和动机使得教会这神圣的侍奉出现盲目和偏差,最后成为受众接受主道的拦阻,也成为教会健康发展的障碍。笔者将列举几项常见的偏差并作剖析与评判,以此作为守望者之声与读者彼此分享。  相似文献   

10.
远来  吴新望图 《天风》2014,(3):32-34
<正>中国基督教因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处境,造就她在普世教会传统中具有共性之外的显明个性及发展方式,在此情景下的中国传道人自然也有其特殊的甜酸苦辣及挑战。笔者试着从八个方面来谈谈今日传道者所存在的危机。一,过度忙碌,以致传道人有一种被耗尽的枯竭感。因为"羊多牧少"之故,中国教会不少传道人从常规的讲台侍奉、查经、小组分享、探访、诗班带领、牧会与治理等,再到家庭婚姻的辅导,帮信徒介绍工作、介绍对象、代祷、担当生活顾问等,事无巨细,几乎充当了信徒全方位监护人的角色。输出得多,接受得少。忙,是传道人生活的普遍写照。传道人被自己的"侍奉"与信徒的厚望过度消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天主教在传教过程中,多重视弥撒祈祷和唱颂的气氛,这非常好,可以让灵魂得到圣洗,但这还不够,再通过其他的艺术形式,如善用教堂的建筑艺术美,可以增加传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陈企瑞 《天风》2011,(7):48-48
祈祷不是要神听从人,而是要人听从神;不是要人改变神,而是要神改变人;不是要催促神做事,而是要等候、顺服神旨意的成就,义人的祈祷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好牧人与羊”的比喻,对于每个信徒都是耳熟能详的事;对于传道人,更是讲烂了的题目。这个比喻道出了传道人的职责,要对信徒“关爱、眷顾”等。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传道人所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是一种动态的生命。既然是活生生的人,就必然有七情六欲,会对外界的影响产生喜、怒、哀、乐等反映。  相似文献   

14.
"羊多牧少"之中国教会中的传道人绝大多数都感到自己很忙,正如马大一样。一个忙碌的传道人往往容易因为"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路10:40),于是,"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的景况就凸显在一些传道人的身上(参雅1:6)。本期话题"传道人与灵修"旨在帮助和提醒忙碌在工场中的教牧同工,不要忘记在神面前的安静与灵修,因为上帝看工人过于他的工作,只有在与主有美好关系中的侍奉,才有真正的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5.
张远来 《天风》2016,(10):46-47
正一年来,这是第三次听闻中青年传道人猝死的消息了。他刚刚年过三十,孩子也不到两岁。很多信徒问我:全能的上帝为何让一位如此年轻有为的传道人,就这样留下年幼的孩子、年轻的妻子、年老的父母,以及那些留恋他的信徒,突然离开?而之前在几次和这位传道人同工后,我却早有隐隐的担心,这类耗尽式的侍奉,最终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耗尽式的侍奉诚然,过劳是当下中国不少传道人的基本共性。西方教会的  相似文献   

16.
卷首圣言     
儿女应孝敬父母 应彼此担待卷首圣言 智慧之子,形成义人的集会;他们的家族充满服从与友爱。孩子们,你们应听从我,你们的父亲;你们要这样做,以便得救。因为,上主愿父亲受儿女的尊敬,且确定了母亲对子女的权利。孝敬父亲的人,必能补赎罪过;且能戒避罪恶,在祈祷之日,必蒙应允。孝敬母亲的人,就如积蓄珍宝的人。孝敬父亲的人,必在子女身上获得喜乐;当他祈祷时,必蒙应允。孝敬父亲的,必享长寿;听从上主的,必使母亲得到安慰。敬畏上主的人,必孝敬父母;奉事生他的父母,犹如奉事主人。你当以言以行,以各样的忍耐,孝敬你的…  相似文献   

17.
传道人     
如何办好教会,如何提高信徒素质,已成为当今教会的首要任务和责任,这是各位弟兄姊妹所共识的,也更是各位同工、教牧人员的当务之急和心灵共鸣。教会要兴旺,必须先提高信徒素质,而提高信徒素质,必须先有高素质的传道人带领才能做到。 我认为“传道人”三字正好巧妙地指出了作传道人  相似文献   

18.
孙长征 《天风》2003,(10):30-31
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老一辈牧师,传道人多已故去,新的神学生也很有限,很多传道人的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使得一些教会的牧养工作受到亏损。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基层教会更为严重,所以强化传道人素质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2009,(2):45-46
圣保禄在新约中占一个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他的书信影响整个教会的生活,尤其是他对祈祷的看法,他比新约中任何一个作者是多解释祈祷。在他的十四封信中,他提及祈祷有一百多次,由此可知,祈祷对保禄来说是很重要的,今从他的书信中,提出八个祈祷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林雪媛 《天风》2011,(3):36-39
近年来,中国信徒数量与素质都在不断提高。至2005年,中国内地共有5.5万所礼拜堂。但相比5.5万所礼拜堂,牧者的数目却只有3700人左右,换句话说,平均一位牧者要牧养15多所教会。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牧人员的工作量常常是超负荷的,过度的工作会导致教牧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欠佳,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有一定才华的传道人英年早逝的现象,这也在提醒我们的信徒应当多关心传道人的生活与身体,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传道人本身当注意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