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要:法院调解是指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终结诉讼程序的诉讼活动。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调解原则不科学、调解适用范围过宽、调审合一等。因此,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应当在借鉴各国调解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石佳友  刘忠炫 《学海》2022,(5):183-193
基因编辑等新兴科技引发的科技伦理风险正在对一部分传统社会秩序予以解构和重塑,科技伦理治理是应对此种新型风险的时代范式。法治化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旨在推动其他社会规则向法律制度的转变,保障治理的规范性。法治化过程需要实现“伦理与法律”“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利益平衡。科技伦理治理的法治化强调对伦理问题的全过程治理,风险预防是主要目标,应当在治理前端构建伦理风险监测机制,在治理中端强化伦理审查与监管机制。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法治化的首要目标,制度供给是推进治理的核心路径,应当制定科技伦理基本法,加强科技重点领域的专项立法,并治理后端建构和落实相关的法律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益衡量是一种法律适用方法,是指在疑难案件中,法官根据查证后的案件事实,从外行人的视野以社会通识为标准,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关系进行权衡,进而做出应当保护哪一方利益的价值判断的法律思维活动.利益衡量是弥补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缝隙、填补法律漏洞,达致司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统一的重要方法,是现代法官应当具备的基本司法技能.确立利益衡量的标准应当坚持司法的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相统一的原则、法律标准与社会标准相统一的原则、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的原则,主要有利益位阶标准、社会通识标准、宪法法律原则性标准.其主要方法有类型化思维方法、法律渊源选择方法、法律逻辑论证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法官在进行利益权衡时需要注意把握三个重要问题,即利益衡量的界限问题、利益衡量标准的滥用问题、利益衡量结论的合法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道德观的认知失误看“为个体道德”生成的艰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为人性”是道德的本质属性。由于人有类、群体、个体三种存在样态,故道德也就应当有“为类的道德”、“为群体的道德”和“为个体的道德”三种类型。但在传统道德观看来,一种行为要具有道德性,就必须是为了类特别是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为了个体的利益则是不具有道德性的。在市场经济和人的个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为个体道德”的缺失导致了“为个体行为”的“道德无根”状态,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考察这方面所存在的三种认知失误,以便促进“为个体道德”的正常生成,化解相关的社会问题。一、用“…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案件是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发生权利义务争议后,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法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案件范围的扩大,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也越来越多,如何准确认定劳动争议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劳动争议案件事实与证据的审查认定人民法院审查用人单位作出的处理决定是全面审查还是部分审查?法律对此未作明确规定。目前法学界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部分审查,审查的内容只限于用人单位行政处理决定中争议的事实;另一种观…  相似文献   

6.
关于“全人类利益”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全人类利益”,是以往重视和研究都很不够、造成思想混乱较多的一个问题。随着全球性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局势剧变,南北冲突激化,新旧格局更替,人权问题上的争论,民族主义浪潮的泛起和宗教冲突的加剧,这个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涉及面很广、关系人类发展前景的重大课题之一。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为集中体现不同社会集团和社会势力的价值观、历史观之矛盾冲突的一个焦点。要在应有的理论深度上对这个问题作出透彻的回答,首先需要从“事实”与“应当”的辩证关系或者说从真理观和价值观统一的高度,揭示这个问题的实质所在。为此,是否应当从世界普遍交往的观点,对金球范围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关系,民族之间的关系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深刻的分析和精确的理论概括呢?同时,作为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对于“利益”、“需要”、“价值”等相关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区别与联系),也需要做出尽可能确切的界定。这篇论文的探讨是初步的,考虑到文中所涉及问题的重要性,现发表,以引起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捐献行为的公益性、单务性和人身性,各国法律赋予捐献人任意撤销权,但是出于对捐献人允诺的信赖而改变自身处境的接受人利益也应该得到保护.从信赖保护的视角出发,在血型高分辨检测之前,捐献人一旦签订了捐献协议,即负有保护接受人信赖利益的义务,捐献人虽然有权中途拒捐,但应当承担信赖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体研究的监督:科学发展中的伦理与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保护人体受试者的制度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之上,并正式通过相关法律。对人体研究的监督是保护受试者个人的健康和权益,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整体性,以及科学与社会更大范围的利益,监督审查机构是联邦卫生部下属的两个机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人体研究保护办公室(OHRP),大部分人体研究受两机构监督。美国人体受试者保护系统的基础部分是伦理审查委员会(IRB)及知情同意,IRBU电在提供一种机制,以进行客观的审查,同意和研究过程听持续监督;知情同意意在保证个人在了解与实验相关的风险,不适,收益后能自由做出参加与否的决定,美国人体研究保护制度正面临着挑战。美国也为促进人体受试者保护在进行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与“医家五戒十要”的终极目标是医学应当,医学伦理根基是将病人的利益置于首位.两者应当传承的内涵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医学理性精神和人道、善良行医的本色和排除杂念的纯洁的行医风格.两者殊途同归,恪守善良行医、医者仁心,守护医学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0.
单渭祥 《天风》2024,(3):28-30
<正>四、冲突调解的技巧“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1.合用的调解人选教内的调解人应当是一位追求和睦的“和平之子”,不仅要积极聆听尽量多的信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冲突背后的前因后果,而且要有一定的分析、表达和同理能力,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化解冲突、建立团契合一。经验告诉我们,解人必须是冲突双方都信任的人,比如共同的老师、牧者、长辈或同一单位的领导。否则,若只有一方邀请、只了解一方情况,或者甚至是“空降兵”—与双方都无关系或没有信任基础,轻则调解不成、无功而返,重则节外生枝、另起风波!  相似文献   

11.
医患纠纷不是普通的民事纠纷,它不仅涉及到医患双方的私权之争,还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医患纠纷诉讼应当贯穿着重调解精神,并通过将调解设为必经程序、变通"事实清楚"的规定、明确进行调解的时间要求、调解不公开进行、由具有医学知识的法官承办等措施,在程序上保障其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发生反映了伦理调节的失灵和法律规范的缺位。从权利角度分析,此次事件伤害了被"编辑"的婴儿和后代人两类权利主体,包括他们的生命健康权、自主权、平等权等。同时,现行法律赋予两类权利主体的权利救济路径有限,导致维权困境的出现。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法律应当结合技术的快速发展做出及时、恰当的回应和调整,相关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应当实现合理构建和完善,法律责任的配置应当得到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归纳总结行政调解的概念和特点,梳理行政调解较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特色优势并结合浦东新区医疗纠纷行政调解的实践情况,针对目前浦东新区医疗纠纷行政调解中存在的没有成立专门的行政调解机构、行政调解人员不足、行政调解协议无法得到司法确认等问题,提出建立浦东新区医疗纠纷行政调处中心、建设行政调解员队伍、探索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具体的解决办法,从而完善医疗纠纷行政调解运行机制,构建和谐平安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临床无效治疗:思考与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没有临床救治意义的病人 ,要不要继续治疗 ?这既是临床医疗问题 ,又是一个涉及社会、伦理、法规的问题。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对于临床无效治疗无论放弃与否 ,都应当把维护病人的利益作为医疗活动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 ,知情同意和尊重病人自主权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 ,同时也应当考虑卫生资源的有效分配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利益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9,(6):136-139
是否具有受司法保护的公共利益,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公共利益的判定,对应于"实质法治——形式法治"的二元逻辑,学者建构了实质标准和形式标准。尽管这两种标准具有互补的功能,但缺乏一定的技术操作性。在司法实践中,实际损害标准成为司法审查有无公共利益的门槛,而利益关联群体的不确定性标准和潜在损害标准构成了认定有无应受损害保护的公共利益的核心要素。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共利益判定的技术标准,本文提出公共性和利益内涵范围的二阶构造,并引入实现基本生存需求、满足后世发展需要等功能的环境利益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一、关键是“崇尚”“崇尚科学”不等于“掌握科学”,不等于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就光荣了,关键是“崇尚”二字。崇尚科学要求我们在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用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来对待学习上的、工作上的、社会关系中的各种问题,甚至在执政能力建设中也强调要“科学执政”。崇尚科学就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应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应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许多事实证明,有些掌握了科学知识的人,却缺乏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不注意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来办事,影响很坏。因此“崇尚科学”这一…  相似文献   

17.
一、美国的环境伦理的特点环境伦理是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思潮,美国是这一新思潮的发源地。美国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爱默生(R.W.Emerson)、梭罗(H.D.Thoreau)等超验主义者,还爆发过有关设立国家公园、保护荒野的讨论,缪尔(John Muir)和平肖(Gifford Pinchot)有关“保全(conserva-tion)”还是“保存(preservation)”的著名争论也发生在美国。从环境运动展开的历史来看,美国的环境运动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为防止人破坏环境而进行保护的“自然环境保护运动”(Preservation Move-ment)阶段;近代产业社会建立后的革新主…  相似文献   

18.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5,(11):43-43
当甲、乙两方为了某种原因,难以取得协调或被接纳时,第三者丙站出来作为甲、乙之间的调解、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达成甲、乙双方和好如初,破镜重圆。这第三者丙就常被称作“中保”。 远在旧约时代,先知和祭司实际上就是充任了神与以色列百姓之间中保的职份。  相似文献   

19.
张国斌 《学海》2023,(3):96-107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国际海底矿权转让的程序和条件采用“形式审查”方式,忽略了对矿权转让资格审查、矿权评估等实质内容的规定。这使得实践中相当数量的国际海底矿权被转给了实际上不具备相关资格的受让者。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国际法层面构建一套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国际海底矿权转让制度比较困难。在国际海底矿权转让中,相关主权国家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履行担保国义务,从而为国内法规制国际海底矿权转让提供合适的手段。担保国应当对国际海底矿权转让相关的“实质审查”内容予以规范,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国际海底矿权转让“形式审查”内容相呼应。针对我国的国内立法,我国需重点完善国际海底矿权转让主体准入制度以及矿权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20.
“针术”、“针道”、“针灸文化”各有不同的内涵.前两者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求真,应当加强探索.既不能以文化保护或文化回归的名义淡化对“针术”、“针道”的科学研究,也不能以科学探索的名义排斥对针灸学文化的弘扬.针灸学的科学研究与文化解读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