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尊胜寺     
佛教圣地五台山因有五台拱护而名。按照历史习惯,以五座台顶为界分为台内、台外。台内以台怀为中心,是寺庙建筑的集群区,也是举行大型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台外寺庙则散置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有唐代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和近代建筑尊胜寺。若论寺宇规模之宏大,建筑之整肃,雕刻之精  相似文献   

2.
石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秦汉之前它就产生。随着佛教的传入,它被广泛地运用到了佛教的造像、建寺和开凿的石窟等方面。闻名于世的敦煌、云冈、龙门和麦积山的石窟造像,就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华。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早在北魏时期就有了石雕佛像。唐代是五台山石雕艺术的顶峰,著名的南禅寺的千佛石塔就是唐代五台山石雕艺术的代表作。现在五台山保存最多的是民国年间的石雕。其中,佑国寺、龙泉寺、尊胜寺和普化寺的石雕就相当可观。其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形象逼真,技术娴熟,有的满可与唐代石雕相媲美。现将普化寺的几幅石雕公诸于世,以引起人们对五台山石雕艺术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玉福 《五台山研究》2021,(2):33-37,45
现存五台山寺庙壁画内容丰富,涵盖了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七个朝代.其中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是现存内地寺庙壁画中的孤品,南禅寺元代壁画、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公主寺大雄殿壁画、佛光寺文殊殿明代壁画、三圣寺清代壁画等又为同时期壁画中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五台山寺庙壁画文化渊源深厚,蕴含着鲜明的本土化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6,(2)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6月6日晚,五台山首家五星级酒店五峰宾馆内掌声此起彼伏。来自全国30余家媒体记者与中国古建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就中国遗存最古老的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在历经两天的魅  相似文献   

6.
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佛教建筑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唐代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五台山南台外围的佛光山中。据傅熹年先生介绍佛光寺是北魏以来的名刹,属于有寺额的正式寺院,是会昌灭法时拆除的四千六百余寺之一,现存寺殿是灭法后重建的。(张钦楠著《中国古代建筑师》126页)历史背景:佛光寺始创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北魏皇室尊崇佛教,在开凿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同时又在五  相似文献   

7.
佛国五台山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环周五百余里,相传为文殊菩萨道场,是蜚声于国内外的佛教圣地。佛国沧桑当北魏拓拔氏雄据北方,定都大同之时,华严学流行,并传入五台山。《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文殊菩萨住在清凉山。华严学者认为,清凉山便是五台山。魏孝文帝在山上建大李灵鹫寺,清凉寺、佛光寺等也相继建立,由此形成文殊道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北齐时,五台山的佛寺增至二百余所,以至北齐不得不倾八州赋税收入供养僧众。北周武帝灭佛,五台山佛教衰落。隋初,文帝在五个台项各建寺院一所,并设斋度增,自称佛弟子。五台山佛教逐渐复兴…  相似文献   

8.
佛光寺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建筑史上的明珠,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址位于五台山外围,五台县豆村镇东北6公里处的佛光山中。寺址周围,东南北三面蜂峦环抱、惟西向低下而豁朗。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山静鸟  相似文献   

9.
佛光寺在南台西南佛光山麓,海拔一千三百二十米,距五台县城三十公里,离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四十七公里。寺宇座东面西,北、东、南三面环山,峰峦叠翠,松柏荫翳,西面平缓豁朗,毗邻通往代县、繁峙的南北古道。山门前有影壁一座,上书“佛光寺”三个大字。山门三间(原系韦陀殿),巍峨壮观。第一进院内有坐北向南的金建文殊殿七间,为我国现存的最大配殿。对面有廊房数间,院中有唐代乾符四年(877年)石经幢一座。第二进院内,南北都为客房,  相似文献   

10.
赵林恩 《五台山研究》2010,(1):49-56,F0002,F0004
<正>"二唐寺,瑰宝世间无"。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先生《五台杂咏》词中对唐建南禅寺和佛光寺的评价。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唐代建筑的代表作。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称国宝,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历史悠久。自佛教传入五台山后,从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使五台山成为古代寺庙建筑的集群区。历代五台山寺庙建筑,由于各时代生产水平、生活习惯和美学观点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据唐代沙门慧祥所撰《古清凉传》记载:“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游止,爰发圣心,创兹寺宇。”明未清初著名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乃至五台山以来,就开始了建寺造像。其间,虽然经过了“周武法难”、“唐武灭佛”两次大的劫难,但其建寺造像始终也未中断。若就现存的108座寺庙计算,五台山就有11个朝代的二十余万尊佛菩萨罗汉尊像;现就对外开放的45座古刹中,保存有佛菩萨像146032尊。那么,这些造像是如何来的呢?简言之,就是古印度佛教造像和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南山寺建筑与塑像概述贵和南山寺位于台怀镇南2公里处,昔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坐落之山位于台怀镇的南面,称为南山。雄伟高峻,佳木葱笼。南山上建寺,故称南山寺。南山寺创建于元贞一年(1295),元成宗赐额大万圣佑国寺。真觉...  相似文献   

14.
佛光寺是五台山佛教圣地上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以雄壮浑厚的建筑,豪放健美的雕塑等艺术驰名中外,而且又以新颖独特的布局艺术引人入胜。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年,之后经过历代的扩建形成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由于从唐至宋是佛光寺的振兴时期,这里的建筑及其布局也主要从此而奠定。全寺高高低低分为五个庭院,其中建筑除史料记载当年的楼、阁、亭、台外,现存的殿、堂、窑、舍还有百余间,除此又有砖塔、经幢等附属物。这些建筑全分布在一个地形起伏的山凹里,虽  相似文献   

15.
在五台山台怀镇东北2公里处,有一座被苍松翠柏掩映着的宏丽古刹,它就是名列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的碧山寺。碧山寺亦名普济寺、北山寺、广济茅蓬,创建于北魏,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建成一大丛林。今天,碧山寺仍以建筑宏伟、古迹颇丰、香火旺盛和高僧辈出而著称于五台山。碧山寺之所以能有今日之盛况,皆得力于心系佛法的有为高僧因修和尚的勉力撑持。  相似文献   

16.
三圣寺位于繁峙县城乐35公里的砂河镇西冶口村,是1984年文物普查时新发现的一座金代建筑。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繁峙县地处恒山和五台山夹角处,南面与五台山毗邻。五台山环基500余里,繁峙境内即达200余里。因此,繁峙境内的寺庙发展,必然受五台山佛教的影响。据记载,  相似文献   

17.
佛光寺是五台山最早的寺宇之一,在五台县豆村乡佛光村东,距台怀镇47公里。寺宇依山就势,坐东朝西,北、东、南三面环山,面临河流,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真是弘法习禅、修身养性的清修佳地。自古就有许多高僧大德至此研习经典、说法弘道。  相似文献   

18.
法华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法华村东北约1000米处,是五台山最为著名的台外寺庙之一,历史悠久,高僧辈出.从唐代神英感通建寺起,就在五台山佛教发展、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历史资料和五台县法华寺现存建筑、碑刻的深入研究,以期再现五台山法华寺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法兴禅师塔 位于五台山佛光寺西北的塔坪上、解脱禅师塔前。法兴禅师,京洛人,7岁出家。精通《妙法莲华经》和《净名经》等。他志历名山,乐止林泉,遂隶名佛光寺,并建三层九间弥勒大阁。又塑佛菩萨像万尊,分置台山诸寺。他曾任五台山山门都纲。  相似文献   

20.
2004年lO月8日,五台山管理局局长、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罗荣华同志应韩国五台山月精寺的盛情邀请,率领五台山区政府、五台山佛协和五台山研究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士及殊像寺佛乐团等60余人组成的佛教化访问团,赴韩国五台山参加“首届韩国五台山佛教化节”,并进行佛教化交流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