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中的气节     
正我想说,家中无气节。这话,肯定不堪一击。世上举案齐眉的家庭一定是有的,不能以我等瓢勺相碰的日子,揣测人家的和睦是虚伪,但也一定不多,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制约着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时常爆发争执,像界碑不清的小国边境冲突不断。要是演变成正式宣战,干脆离婚了,则不在讨论范畴之内。那些历经苦恋苦爱而今又处在争执不断的冷战状态的家庭,似有  相似文献   

2.
渊声 《天风》2018,(8):64-64
问:平时我是一个比较有计划且生活有规律的人,可现实却总是让我这个初信主的人无比烦恼。好好的计划总是被各种变化打乱,意外像不速之客时常光临,让人不胜其烦。以至于我的脾气也越来越不好,有时也让家人和同事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3.
正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如果你  相似文献   

4.
三个愿望     
有个人本来就很富有,可他总跟那些比他更富有的人比较,因而总生活在痛苦之中。有一天,他遇见了可以许愿的真神,真神见他一脸愁容,问明原委后,微笑着说:“你既然遇见了我,也算与我有缘,这样吧,你提出三个愿望,我将满足你。”那人谢过真神后,心想,我真幸运,我将比那些人生活得更加富有而幸福。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失掉了自己的"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曾说,当一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姓名、出生地、住址、职业、爱好,等等,总有一些东西剩下来——那就是自己的"存在",不能被思考和言说。这剩下的东西,或许就是"真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相似文献   

6.
“家园没有了,那些我们爱着的人和爱着我们的人或伤残,或失踪,或者永远离开了我们,而我们也有很多人受了伤。我们是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在我们的心里,已经不仅仅是痛苦,而是很多很多纷繁复杂的情感纠结在一起。这些感觉,让我们找不到自己,找不到活着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正有天晚上,小城突然停电了,我感到无处可去。平时一些来往较少的人,在这黑漆漆的夜色里更加模糊。我坐在夜里发呆,那些日子,我正被低沉的情绪笼罩,心里四处屹立着拆不掉的心墙,感觉每一条路都是死胡同。妻子轻声说:"走吧,我们去妈那里看看。"似乎在那一刻,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有妈的人,却任自己的低落心情压抑着自己,也很少想起到母亲那里去寻求抚慰。母亲和父亲住在老街的旧房  相似文献   

8.
正天主十诫的总纲就是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而爱人如己的实践往往体现在近人身上。这里所说的"近人"并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亲人———父母兄弟姊妹,也指那些与自己朝夕相处、频繁接触的人。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爱那些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非常容易,但要我们去爱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那就不太轻松。如果要爱那些与我们有一定的距离,有难以化解的宿怨和曾经故意伤害我  相似文献   

9.
于金奎 《天风》2007,(24):44
在大多数的人心目中,那些平时老老实实、不多言多语的人就是谦卑的人,而那些什么事都抢着做的人就是骄傲。当然前一种人中有一些是谦卑的。有一些人虽表面谦卑,内心却是骄傲的。同样,后一种人中有的确实是骄傲,但也有的人是谦卑的。这可能会使一些人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其实,我们只要弄明白神判  相似文献   

10.
康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过去,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教育我们做人要做诚实的人,不要滑头滑脑。可是,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却发现,很多时候诚实的人并没得到什么好处,甚至由于诚实而招惹一些麻烦,相反,那些不够诚实,或者说比较圆滑的人倒是能够左右逢源,不仅得到了不少好处,而且  相似文献   

11.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可是谁又曾想过,有一个职业同时兼备了将军与士兵这两种角色,甚至更多职业功能,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班级带的久了,那些孩子做事的风格潜移默化中就有了这位班主任的影子,可想而知班主任该有多大的魅力。换言之,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付出了多少时间与心血在那些孩子身上。班主任不仅在学校要时刻观察着“他的孩子”,甚至下班回到家还要心系孩子,甚至半夜失眠也会想他们,这不是做作,也不是自己的意志所能改变的,这就是班主任的常态。  相似文献   

12.
乍一看,没有比总结一个人一生的历史更容易的事了。每个人的一生,正如那老生常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人人都应该能写他自己一生的故事。显然我们所指的并不是那些因职业或行政需要不得不写的个人简历,在那种简历中我们只谈重大的甚至引人注目的事件。这里讲的是那种比较长的、更为详尽的叙述,是作者讲述自己一生故事的著作,是自传。写自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社会,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弱势人群——智障残疾人。他们没有自我生存能力,没有自我监护能力,甚至没有基本辨别能力。他们为数众多,仅在江苏省南京市,这样的人就有三万四千之多。关注社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耶稣说":谁为我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在圣经中耶稣时常邀请人去关注最小的弱者。2005年,南京一位智障人家长找到残联诉说他们的苦恼":我们一天天变老了,我们的智障孩子今后怎么办,谁来照顾她?"智障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者,残疾人中的残疾人。智障人家庭承担着比正常人家庭更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社会和  相似文献   

14.
树的影子     
正秋天,树的影子渐渐疏落了。原本一地的浓荫间,忽然就有了一些跳跃的光影,我望着那些在树荫里跳跃的奇怪光影,起初是并不太适应的。久了,心里竟如那些跳跃的光影般活泛了起来,也因此而莫名地轻松了起来。那些跳跃的光影,让我想起夏天,想起在天气晴好的夏日里,我曾一个人坐在湖边树荫下的长椅上,背对着阳光,看满湖跳跃着  相似文献   

15.
外乡人     
时常想起外乡人老王,他像一朵洁白的莲花,盛开在我的心里。多年前,我住在老城区,住宅楼的对面是一排青砖砌成的平房,搭着深蓝色的铁皮雨棚。里面住着的,都是外乡人。平房前有个狭小的院子,绷紧的尼龙绳上晾晒着背心、裤衩、袜子、围裙,还有小孩花花绿绿的衣裳,在风里招摇着。傍晚时分,院子里不约而同生起煤炉,淡淡青烟飘出墙外,成  相似文献   

16.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活动,许多人都会,但其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最常见的有盲读、死读和硬读.所谓盲读,就是对所读的书不加选择.盲目地读.世上的出版物林林总总,数不胜数.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选择那些我们最需要的,对我们最有帮助的书去读.英国作家罗斯金说:“我们不应当浪费生命去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我以为,一个人不想读什么书,比一个人读过什么书或想读什么书,常常更能体现其读书素养.在浩如烟海的书刊中,经常是鱼目混珠、  相似文献   

17.
奥地利作家托马斯·贝雷·阿尔德里奇有一句广为人捧的名言:抚平心灵皱纹,等于青春永驻。40岁后,这句话荣登我日记本扉页,我以最真诚的态度和最醒目的标示,指引自己尽可能抚平心绪的波澜,压缩身躯的欲望,自感"受益匪浅"。因之,我时常以"智慧"和"经验",嘲笑那些付出昂贵代价从美容院买来曲线、仰仗冬虫夏草或羊胎素养出满面  相似文献   

18.
瓦有魂魄     
正这些年时常回老家,差不多都是静悄悄一个人,因为我回去,是要看那一片屋上起伏的青瓦。一个人独坐山梁,看青瓦,我冥想很深,有时幻化成一只停留在青瓦上啁啾的鸟。我老家那些房上的青瓦,如今,和房顶上的老烟囱一样,渐渐消逝在天光云影之下。我用凝望的目光,把它嵌入到记忆的瞳孔里储藏,成为永久故乡的一部分。我老家房上的青瓦,也是土瓦。据说从西周开始零星使用,自东周广为传延。  相似文献   

19.
我作为一名传染科医生,风风雨雨正好干了50年。回顾这50年,做了些工作,也有不少遗憾。我认为,作一个称职的好医生应该首先具备对工作有责任心,对病人有爱心,对学习有进取心的职业精神。1牢记医生的社会责任责任心就是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各种各类有组织的生物  相似文献   

20.
缄口与修身     
朱晖 《思维与智慧》2008,(12):13-13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做人原则和处世方法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