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3年10月11日至同年11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1993,3.45~53审美与人的本质及现实自由:青年马克思《巴黎手搞》美育哲学发微/潘立勇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杭州).1993,3.19~26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问题/池超波//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福州).1993,5·8~11“人的世界”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真正主题;关于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丛大川斤学术研究(广州).1993,5.49~54是物质一无论还是实践一元论:评西方学者对恩格斯实践与认识理论的话难/余其拴斤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3·3·11~19列宁的真理观是直觉主义的真理观吗?:兼与王乐先生商榷/谢志岿斤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93,5.29~3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发展/李忠志//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4·12~16毛泽东对社会哲学方法论的重大贡献/李焕诚/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石家庄).1993,4·3~7试论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人的问题/段国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石家庄).1993  相似文献   

2.
(1984年8月26日至同年9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的变革浪潮刘佑成哲 学研究1984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是科学列兵学术 研究1984年第4期浅谈马克诊恩、恩格斯关于生产力里面也包括 科学的论述岳正仁内蒙古师大学报 1984年第4期马克思的假象概念周振选天津社会科学 2984年第4期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观点的形成(1844年 止)〔东德〕B·弗里德里希哲学译 丛1984年第5期马克思与历史认识〔英〕E·J·霍布斯 鲍姆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4年第9期卡尔·马克思和现实的人道主义〔东德〕 M·陶姆哲学译丛1984年第5期七论…  相似文献   

3.
论人道主义的历史演进和基本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辉明 《学海》2002,(2):16-20
人道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源渊流长 ,其影响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尤其深刻。可以说 ,除马克思主义之外 ,它是最具影响的一种社会学说。在当代 ,一些左翼政党和学者提出 ,要挖掘马克思学说中的人文因素。这里所说的马克思学说中的人文因素 ,是指马克思关于人、人的本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自由平等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这些重要思想。概括地讲 ,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我也赞同这样的观点 ,即马克思以前关于人的学说的主要理论形态是人道主义。因此 ,我们今天研究人学必须深刻理解人道主义 ,包括历史上…  相似文献   

4.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失真”姜建强社会科学报1988·7·14 马克思早期几篇文章中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论述张剑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1988年第2期马克思走向唯物主义的第一步黄迎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发表一百周年赵兴良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俞吾金文汇报1988·7·14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胡亚敏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2 自由主体与文明国家——从比较角度出发对文化概念的基本看法/(德)汉克杰(Hein—rich Geiger)著;潘德荣校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环境思想的形成/(日)岛崎隆著;冯雷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相似文献   

6.
.9.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研究 恩格斯晚期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郝贵生·g· 39) 全国马哲史学术讨论会侧记(陈衍辉·1·全国恩格斯思想学术研讨会纪略(本刊记者15)·10·4)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研究述评(杨耕 辛 马哲史研究热点问题研讨会概述(李小娟·景亮·2·1)11·7) 马克思人权观的几个疑难问题(王锐生·2·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述评(辛景亮12)杨耕·11·12) 陈云哲学思想研究概述(张德荣·4·11)《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评介(曾盛林·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在京理事学习座谈邓12·31)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本刊记者·5…  相似文献   

7.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3年5月11日至同年6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与中国化/王永昌//文汇报.1993,5.28⑥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英]麦克莱伦.D著;范文译//哲学译丛(北京).1993,3.73~75,41现实主义:历史的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重识/庄锡华//文学评论(北京).1993,3.102~109青年马克思的自我意识观/庞耀辉//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南宁).1993,2.19~24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表态/曾盛林//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3.76~83马克思的异化和主体思想简论:兼评阿尔都塞的“决裂”说/黄忠晶//天府新论(成都).1993,3.45~49马克思论人的本质的丰富性:从马克思主义看哲学的本性/朱宝信//理论与改革(成都).1993,3.46~49同一的逻辑学、认识论和主观辩证法在客观实践辩证法上的统一:新版《哲学笔记》要得之二/张一兵//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2.12~19简论列宁关于哲学上的“圆圈”的思想/马超文//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南充).1993,2.84~86毛泽东思想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得以展开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比较研究工作的深化,又涉及意识形态概念史的梳理。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历史逻辑问题而言,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或作用等的探讨理应得到肯定;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演进问题实质上关联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学说。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范式和创造性转化问题上,"回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近年来国内相关讨论中最值得注意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4·10)4·16)5·1)5·9)了‘、‘了、了、5·33)6·1)、、产、Jr、少飞、1声00 工n丹b月住注,.一 11,1叮自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纪念马 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本刊评论员(2·1)共产主义制度的实践及其对共产主义理 论的检验········,·,,·,·········一马俊启(2,劝哲学中伟大革命变革的实质……赖金良(2·9)李大钊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吕明灼(2 .15)马克思社会生产关系范畴的系统考察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作 “..·..·....·...·..””…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侨居伦敦时完成的,1867年在汉堡用德文出版,它探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其经验典型是英国,其现实关切则主要是德国。饶有意味的是,同时代的热切评论却以俄国最为突出。英国似乎一向有自己应对问题的办法,德国也没有出现《资本论》学说是否适用于德国的疑虑,但俄国理论界关于《资本论》却显示出深深的不安。一方面是对《资本论》的辩证法、剩余价值学说的觉察或格外重视,此类理论评议既不限于俄国,也不源于俄国。另一方面则是就《资本论》学说而思虑俄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这是颇具俄国特色的。而这种特色之意义,其实也不限于当时的俄国。马克思对《资本论》的俄式效应很重视,曾数次提出有针对性的回应,这些回应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均有重要意义。1877年,俄国《祖国纪事》杂志刊出了米海洛夫斯基意在为马克思《资本论》辩护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针对的是此前茹柯夫斯基对《资本论》的批评文章。但在马克思看来,米海洛夫斯基的理解也有自身的问题,于是马克思当年拟就了后来名为《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的文件,其要点之一是表示不应把《资本论》的学说简单理解为关于一般发展道路的历...  相似文献   

11.
赵司空 《现代哲学》2006,(4):125-127
2006年3月20日-22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讨论的专题有:1.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及其当代研究;2.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3.罗莎·卢森堡与当代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理论;4.罗莎·卢森堡论世界历史进程;5.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6.罗莎·卢森堡与中国;7.罗莎·卢森堡的政治学。与会者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  相似文献   

12.
柯尔施对马克思的哲学观的重大误读是关于哲学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凡是柯尔施看到哲学的现实性、批判性并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来恢复其革命性的地方,恰恰是马克思看到哲学的非现实性、非革命性、非批判性并进而拒绝将自己的学说限定在哲学之中的地方。柯尔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的直接动因是为了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但他的做法恰恰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革命性。  相似文献   

13.
苏共二十六大提出,对马克思学说中的劳动异化问题的仔细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的实践意义。随后召开的几次苏共中央全会都把对劳动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列为苏联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在这些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分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从根本上克服一切对抗的社会结构所固有的劳动异化,以及消除它在苏联人的意识和行为中的影响。在研究劳动异化时,我们的哲学著作往往只使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而根据早期著作是不能得到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的完整观点的。И.С.纳尔斯基的饶有兴趣的文章《卡尔·马克思理论遗产中的异化问题》和他的专著《卡尔·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和劳动》(1983)都详细地  相似文献   

14.
聂立清  郑永廷 《现代哲学》2007,1(2):104-109
马克思曾分别提出了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思想,但人们至今对此仍无统一的认识。该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出发,阐述了人的本质既是类本质又是现实本质,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劳动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进而说明了人的本质的发展,有助于加深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5.
哲学研究的使命感—世纪之交的哲学 断想·········,·················……庄思晦(1·3)哲学研究的现实感和学术价值—世纪 之交的哲学断想(之二).··……庄思晦(3·3)忍视社会科学是要付出代价的…袁无智(4·3)从“活的历史”研究中掌握活的马克思主 义—纪念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 雾月十/、日》发表140周年……刘奔(6·3)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新发展—学习邓 小平同志“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休 会······························……项启源(8·3)i仑哲学研究的间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和马克思是志同道合、毕生通力合作的战友,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共同创始人。“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语)。而柯木火同志在《现代哲学》1989年第一期和《暨南学报》1989年第三期,先后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认识》和《试论马克思的哲学及对它的背离现象》为题著文,认定恩格斯“背离”了马克思哲学,理由是在恩格斯那里,“哲学不再以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7.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列经典著作的“经典”应改为“古典”郭大俊理论信息报1988·8·1 “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在价值理论上的联系郝晓光湖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列宁真理观的一次尝试张曙光张国祚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3期斯大林理论模式是我国改革的最大阻力王志平社会科学报1988·7·28 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对斯大林模式的再认识荣敬本蔡恺民经济学周报1988·8·21 毛泽东对“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误解张广照社会科学报1988·8·4 “五月风暴”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徐崇温哲学动态1988年第7期  相似文献   

18.
A.米兰·马科维奇今天,卡尔·马克思的工作——事实上,至少在欧洲,整个马克思主义无论是以社会民主或共产主义的政治形式,还是以马克斯·韦伯或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形式——看上去像是某种不再起作用的东西,或者说,已经被历史进程搁在一  相似文献   

19.
性·爱情·婚姻●周国平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婚姻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同一个异性身上把三者统一起来,不让习以为常麻痹性的诱惑和快乐,不让琐碎现实损害爱的激情和理想。...  相似文献   

20.
自俄国生理学家伊·彼·巴甫洛夫在本世纪初创立著名的“条件反射学说”以来,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作为一个学说,巴甫洛夫学说在生理学界、心理学界甚至在哲学界所引起的极大反响、广泛传播和高度评价,在科学史上是少见的。在苏联,巴甫洛夫学说被作为金科玉律,作为马克思主义在生理学的体现,依附于行政力量,畅行无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国解放后,也曾掀起一股巴甫洛夫热,巴氏著作到处被引用,言必称巴甫洛夫。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