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谢上海教区陈崇德先生、天津教区西开总堂王双魁修士和上海光启社丁根发先生的好意,使我先后读到近年新译的几本中文弥撒经书:《圣周礼仪》(1992年港版)、《主日感恩祭典—主日弥撒经书》(1982年版)和《乙年主日弥撒经文》(1994  相似文献   

2.
船山信一大概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日本哲学家吧。我觉得这是船山先生的荣誉。我在立命馆大学曾与船山先生共事过一段时间,先生一点也没有前辈教授的架子,他在学问上的谦虚态度,也体现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上。我非常崇敬先生的高尚品德,现在得以在贵刊发表拙稿,讨论先生的“人与思想”,我感到非常荣幸。  相似文献   

3.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业难──本刊顾问赵守正先生印象记陈书仪我是1986年10月认识赵守正先生的,交往虽不足10年,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长我10岁多,我自认是他的私淑弟子。在相识之前,久闻先生的大名,那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管子》研究专家。在198...  相似文献   

4.
我治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本不敢置一言;承胡孚琛先生不弃,常来谈道家和道教的学问,获益匪浅。盖中西学术分殊,究其深层思理,也常有可以贯通的地方。此次孚琛又以陈撄宁先生遗著《参同契讲义》见示,并辅以有关书籍,着我阅读,嘱为陈先生遗著作序,踌蹰再三,作序不敢,遂以一篇学习心得求教。  相似文献   

5.
应上海道教协会、上海城隍庙邀请,我于2006年10月25日出席了上海城隍庙二期工程竣工神像开光暨上海城隍庙陈莲笙慈善基金成立庆祝典礼。晚上在东方艺术中心歌舞厅,观摩了《钧天玉音》音乐会演出。强大的创作组合和庞大的演出阵容,使整场演出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6.
论仙学大师陈撄宁之人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焜 《中国道教》2002,(2):32-36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可是流传至清末即已衰落,进入民国,又是时运多蹇,道教一直不振②。直至1949年后,才激发起一些热心于道教文化的有识之士,说及改革和创新 道教的工作,其中影响深远的要算是提倡仙学的陈撄宁先生。在道教界内,一提起近代道教人物,无人不知陈撄宁先生。近日他的著作《道教与养生》③又再版行世,这也是促成笔者写此文的原因。这几年来,研究陈先生“仙学”著作的学者逐渐多起来,早年有其学生徐伯英、袁介■于台湾编辑陈先生的著作《中华仙学》,由台北真善美出版;后有李养正教授、胡海牙老中医师及上海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朱光潜先生对我的启蒙说来惭愧,我没有可炫耀的学历,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和骄人的经历。我出生于江苏江阴的贫农家庭,父亲做过杀猪工人,母  相似文献   

8.
(一)初识李自健先生是先观其画,后见其人。那还是1992年的冬天,我刚走上美术求学之路,拜师于陈西川老师,陈老先生时常谈起他的得意弟子李自健先生。那时李先生早已旅居美国,并出版了一本精美的油画作品集。在陈老先生的指导下,拜读了李先生的画。但当时我还不懂得如何欣赏油画,只觉得他的油画,每一幅画面就是我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一切是那样的真切迷人,朴实自然,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时隔八年的金秋之际,恰逢“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全球巡回画展”在湖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此次展览。观后,拜会了李先生及其夫人…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7,(1):54-54
应上海道教协会、上海城隍庙邀请,我于2006年10月25日出席了上海城隍庙二期工程竣工神像开光暨上海城隍庙陈莲笙慈善基金成立庆祝典礼。晚上在东方艺术中心歌舞厅,观摩了《钧天玉音》音乐会演出。强大的创作组合和庞大的演出阵容,使整场演出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0.
郁强 《天风》2007,(4):5
他在上海帮助了很多人,也让很多人认识了神,当然也包括我。但他在上海也遇到许多并不愉快的事,可他对神的信心丝毫没有改变,依然在做着帮助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我曾发表《从马王堆帛书本看<系辞>与老子学派的关系》一文(见《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文章的结论与陈鼓应先生关于《系辞》为道家作品的创见不谋而合。一年之后,廖名春先生又发表《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一文(刊于《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针对陈鼓应先生和我的一些见解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细读廖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廖文”),觉得功力深厚,议论亦颇精致,极有利于推动关于帛书的研究与争鸣,然而廖文中的误会及疏漏之处也有不少。例如,廖文首句说陈鼓应先生和我都受“道家主干说”的支配,其实陈先生只是…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末及2000年初,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中国,访问了一些上海和南京的教堂。我高兴地发现中国的教会如百花盛开,茁壮成长,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最近刚开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我研究的课题是20世纪上海基督教史。虽然我已去过中国多次,但作为一个基督徒,我却几乎从来没有在中国的教堂做过礼拜,所以这一课题对我而言几乎是全新的。这次去中国前,我心里一点也没有数,在中国教堂怎么做礼  相似文献   

13.
<正>在报上看到王元化先生(1920—2008)去世的消息时,心里一惊。这位当今中国学界殊为难得的启蒙斗士,悄悄地走了,走了……近十年来,我很少与元化先生联系,也许是因为武汉离上海太远,不及当年我在浙江时看他方便;也许是我不想扰乱先生的日常起居,让本来一直很忙的先生得以清静。不过,此时,我更多的是自责与懊悔,我本来应该经常地与先生保持联系,人到晚年,也许更看重友情与亲情。  相似文献   

14.
名字,是父母惠赐的第二重生命。都说身体发肤,源自父母,不可轻贱,更不可随意毁弃。除此之外,我要郑重地再加上一条,名字也乃父母所予,当珍当惜,伴随终老。我没有小名,没有顶替过别人的名,及至正式写作,也一直抵制给自己安一个笔名。一个名字一生情,一个符号一辈子。在名字上,喜欢从一而终。不同场合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称呼你,却不一定会打心里喊一声你的名字。职业称谓最常见。我被人叫的最多的是"陈老师",也有人抬爱喊声"陈教授"。受染社会影响,有熟人会开玩笑称"禽兽",或者陈兽,一笑了之。曾在某机关借调工作一年,下面市县来的不管局长县长,还  相似文献   

15.
1一个小朋友问一富翁:先生为啥这么有钱?富翁说:小时候我跟你一样,什么也没有。爸爸给我一个苹果,我把它卖了,用赚到的钱买了两个苹果,然后再卖了,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说:先生,我懂了。富翁说:后来,我爸死了,我继承了他所有的遗产。  相似文献   

16.
主席先生,各位在主内的弟兄姐妹:今天,我能向在这个美丽的国家参与会议的各位代表谈谈我们国内的天主教会问题,感到很高兴。同时,这次会议的召开,也使我深为鼓舞,因为它使我想起我从小就喜欢唱的一首圣歌:“看,弟兄们聚在一起是多么美好,多么高兴啊!”明朝万历年间,由利玛窦神父把天主教传入中国,劝导了徐光启进教,徐是上海人,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使天主教传到了上海。我家就是在那个时候归依天主教的,算来也有近四百年历史了。我曾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这是中国著名的一所公教大学,后来就在我家举办的华商电气公司内工作。所以,我从家庭到学校都受到公教教育,直到踏上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我曾听陈撄宁先生讲授“静功”、“仙学”与《黄帝内经》,初悉道教养生学与我国传统医学有密切关系。尔后,在同道教界师友交往中,更确知道教很重视医药卫生之道,不少高道深谙医药之学。这既是出于自身保健养生需要,也是出于济世利人、修道积...  相似文献   

18.
道——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1996年8月21日上午,台湾中国圣贤研究会理事长、《关系我》杂志社社长蔡文先生、文化三清宫宫主、三清慈善会理事长凯胜塑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黄胜得博士一行七人,在四川省道教协会陈代璞秘书长陪同下,对我所进行了友好访问,受到我所...  相似文献   

19.
从大陆来到台湾,满目多是高楼广厦。见得多了,虽然仍有雄伟壮观之感,然而却也觉得那都不过像一幅画、一帧照片,甚或是一段幻梦,与一般的人们并没有更多的相关,并不会令人感到更多的亲切。 耕云禅学基金会的陈维沧先生与我可称是忘年之交。当我与他一起穿行出入于高楼广厦之际,向他提出想拜访耕云先生时,他郑重地想了想,才微微一笑,点点头说:“以往我们也曾邀请过学者来访,但都没有向耕云先生引荐,对你  相似文献   

20.
老郭匆匆地走了,也没来得及等我返京就走了。记得4月24日,我去上海前几天赶往医院看他。那天,他精神很好,见我来,便坐起来,一直笑眯眯地听我胡侃了个把小时。临别时我对他说,等我6月8日从上海返京再来看他。在上海期间,我时常想起他,不知他病情如何,但总觉得他生命力相当顽强,大概坚持到我返京不成问题。没想到在6月3日他便悄悄地走了。我已记不清何时认识老郭,因为我丈夫戴康生先生的缘故,郭朋这个名字早在1965年就听说,而且知道宗教所青年人都十分喜欢他,因为他对他们最关心。“文革”开始以后,我与宗教所交往较密切,大概那时认识了老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