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计算主义是当前蓬勃发展的一种新世界观,但其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尚待论证。以科学哲学和SSK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总结科学理论被成功提出并被广泛接受所需具备的社会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对计算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考察后发现:当前的人类科学正面临着一种整体的范式困境,亦即科学范式危机,与此同时,计算主义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成功解决这一危机的可能性和所需要的社会条件,因此,在较大可能性上,计算主义在未来会取得越来越好的发展,并最终成功。目前,这一理论体系尚待完善自身并向多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9,(1)
当今人类显然正处在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全面危机的境况之中。导致三态全面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启蒙理念及其引发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由于理性、人权、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进步等启蒙理念被作为绝对价值而波及全球并牢笼人心。启蒙理念极度偏颇的扩张和畸变造成表现为社群疏离、自然破毁、精神堕落的人类危机。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以仁本论为核心的宇宙论、社会政治论和心性修养论,对于救治人类危机具有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规范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默顿.  R  林聚任 《世界哲学》2000,(3):56-60
一、科学与社会对科学完美性的持续批评使科学家们意识到 ,他们不能超越于特定类型的社会结构。科学家协会的宣言和声明都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受到抨击的科学制度必须重新考虑它的基础 ,重审它的目标 ,寻找它的基本原则。危机唤起了自我评估。既然科学家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挑战 ,他们也就对敏感的自我意识状况有了警觉 :自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的整合性因素 ,有其相应的责任和旨趣。当象牙塔之墙受到长期攻击时 ,它就变得摇摇欲坠了。在一个长久的相对稳定的时期里 ,对知识的追求和传播占有主导地位 ,即使这种追求在这一文化价值中没有占据第…  相似文献   

4.
徐国亮  武中哲 《学海》2006,(5):100-104
科学技术是人类摆脱短缺,走向富裕的手段,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但是,技术统治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彻底改变,其引发的消费社会的形成,助长了环境危机和人类的精神危机。科技的两重性表明,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必要的,但也要对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及其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发展脉络有正确的把握。因此,对科学技术进行后现代的反思,对于促进我们走一条技术人文化的科学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们一般认为,苏联解体后,在俄国,宗教取代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俄国著名哲学家谢苗诺夫通过纪念俄国科学院院士米特罗欣,对这一观点提出挑战。他详细地分析了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作用的增长,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被边缘化,以及如何面向现实作一系列变革(它既退却,也进攻;既与科学冲突,也与科学合作)的过程。作者指出,自1985年开始的“改革”至今,俄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而当局企图通过“宗教复兴”的途径加以摆脱,致使危机更加深刻。当今俄国社会宗教派系林立,斗争激烈,东正教内部出现了“真正的东正教教会”运动,整个社会精神价值十分混乱。作者坚定地认为,宗教的世界观绝不能替代科学的世界观,并坚信,人类的未来,科学的、理性的人生观一定会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类一方面正在飞出太阳系进行宇宙深处的探索,一方面深入到原子核内部开发出无限的能源;一方面认识了DNA结构正在解开生命的奥秘,一方面从应用电子计算机进入到开发人工智能的新领域。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也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等危机。谁也不否认,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竞争的时代,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不管怎样说,  相似文献   

7.
对于抱持科学价值和伦理规范的专家群体来说,他们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中往往面临多重的伦理围困。在伦理围困的背后隐藏着两大内在的伦理张力,即科学系统的真理性承诺所导致的专家专断性与政治系统的平等性承诺之间的张力,专家的价值中立性承诺与社会嵌入性之间的张力。两大伦理张力诱发了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危机和社会信任危机。为了纾解这两大张力及其危机,建立“双阶民主”和全过程审查机制就成为重要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定义:人类处于不断变化的生活条件(历史条件)和由此产生的各种需要和利害关系之中。他们从所生活的世界(环境)中获取经验。而科学就是任何一种从方法论上把人类的这些经验合理化的知识。这个定义表明了科学与道德、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就自然科学和技术而论,显然,当前存在一种把一种特殊的方法——自然科学方法——绝对化的科学教条,这是目前科学危机的一种表现。本文将提出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人们对于现实世界所积累的偶然经验是真正的科学与道德的共同来源。而当前存在的科学教条却堵塞了这个来源。这一点在当今的科学危机中已经表现出来。 2.科学危机是一种非科学态度的征兆,也是异化和骄傲自大的征兆。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后现代与启蒙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者们就“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当代启蒙”这一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1.中国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与后现代思想的视域。依据后现代思想家关注的基本问题,探究后现代哲学的实质意义和深层旨趣,是本次研讨会多数代表的理路。王治河认为,后现代哲学的兴起源于现代化的发展所引发的包括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在内的普遍…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西方伦理学,以穆尔(直觉主义伦理学代表)批判过去伦理学的“自然主义错误”为开端,开始转向具有形式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元伦理学。直觉主义和新实证主义采用严格科学的方祛,企图建立“科学的伦理学”,克服当时西方社会发生的道德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价值。但是,结果却与他们的愿望相反,直觉主义和新实证主义伦理学理论使道德理论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和  相似文献   

11.
李云飞 《哲学研究》2012,(6):58-64,127
<正>作为胡塞尔后期思想的核心,"生活世界"问题已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胡塞尔本人对 "生活世界"概念表述的歧义性: "前科学的直观的周围世界"、"具体的生活世界"和 "原初的生活世界"等诸种含义彼此错综交织,构成难以释解的谜团。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 以下简称 "《危机》") 中,"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照为出发  相似文献   

12.
<正> 我认为,如果说儒家的主要社会价值在于政治伦理的话,那么道家在当代社会中的定位则主要是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现代科学证明,当代物理学的大厦,不只是建立在西方古典原子论和近代牛顿力学之上,同时也是建筑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基础之上。随着当代文明危机的暴露和科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向道家哲学寻求新的智慧与思维模式,以推动科学向前发展。例如日本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庄友刚 《哲学动态》2005,3(9):57-62
在全球化语境中,风险社会成为方兴未艾的理论话题.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出版<风险社会>一书,提出"风险社会理论",此后,随着金融危机、疯牛病危机等全球性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这一理论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阶级意识是自我意识的变异形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从自我意识到阶级意识的转化是一个有觉悟的进步.但实现这个进步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否能为现代社会所承受,是一个巨大的疑问.这个疑问也是隐藏在文章中的核心问题.全文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框架的剖析,从阐释自我意识与阶级意识的本质区别出发,通过分析利益、组织、成员身份这三个意识转化过程中的转捩点,凸显了人们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权利在社会冲突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5.
科学荣誉同其他各种荣誉一样,包含着社会客观评价和主观荣誉感这两方面的含义。就前者来说,科学荣誉就是社会对于科技工作者履行的发展科技这一社会义务并为之作出的贡献的评价与褒奖。至于个人意识中的荣誉感,则是由社会评价转化为个人的感受而产生的。由此可见,科技工作者只有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才谈得上获得科学荣誉。当然,科学荣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但从本质上说,它毕竟是科技工作者为社会所作的科学贡献的标志和尺度。因此可以说,科学荣誉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贡献相比不能不是第二位的。正因为这样,科学家终生追求的是科学,而把个人的荣誉置之度外。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8,(2):66-68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8,(2):61-63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8.
人类从蛮荒与蒙昧的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人类文明的驱动器.然而,科学技术在以其积极的一面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同时,由于科学领域展开的广泛性、科技应用的非制度性以及不同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科学技术的负面价值随之出现了.这些负面价值在工业、战争、环境、医学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爱因斯坦很早就曾经提醒人们要注意科学的这种“双刃性”,事实上,当今全球许多危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有关.有的是科技的非预期性后果,有的是对科技的滥用.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发展高科技,不能因为科技带来  相似文献   

19.
徐志辉  孟桂英 《学海》2004,(6):25-30
环境危机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或技术问题,它同时还是自然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文化畸变的结果。启蒙运动驱逐了上帝,解放了人的理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与技术的联姻,但它却把人类从一种“蒙”中脱出而导入到另一种“蒙”中。环境危机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出现和加深的。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使西方启蒙运动所开启的传统成为影响全世界的一种传统。环境伦理学对解决环境问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本身却是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8,(2):69-71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