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比较完备地奠定了中医关于人体生物节律知识的基础,强调人体自然节律与四季日月昼夜节律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呈现显著的时间节律特征,以中医时间学理论进行解释,充分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规律性,指导高危人群合理作息,减少急性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比较完备地奠定了中医关于人体生物节律知识的基础,强调人体自然节律与四季日月昼夜节律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呈现显著的时间节律特征,以中医时间学理论进行解释,充分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规律性,指导高危人群合理作息,减少急性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时间生物学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生物学对临床实践的意义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研究生(430071)宋治导师黄怀钧一、生物节律现象与时间结构的关系时间生物学指出生物的环境包含着严格的时间程序,生活的有机体具有与这些程序相一致的时间组织结构,表现为规则的生物节律。昼夜节律、月节律...  相似文献   

4.
生物节律与汽车交通事故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生物节律理论的原则和方法,运用PC-1500型计算机对445例肇事汽车司机的生物节律周期进行了计算机分析。临界期为24小时或48小时。我们对临界期、各周期时相及高低潮期的交通事故的实测频次与理论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并用x~2检验考察其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司机的生物节律周期与汽车交通事故无关。  相似文献   

5.
一、生理节律的由来及特点生理节律又称生物钟,它是人体内部活动的一种基本特征。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而有时则相反。这种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化,就是生理节律的反应。生理节律是十分复杂的,从五十年前瑞典学者首先发现人体昼夜性节律起,目前,已有上百种之多。我们今天着重论述的是多,日性节律——体力、情绪和智力节律。多日性的体力和情绪节律,是本世纪初德国名医费里斯和维也纳心理学家斯沃博特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的。他们常常看到一些病人,如头痛、精神倦怠、食饮不良、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生物三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初费里斯和斯沃博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病人如头痛、精神倦怠等,每隔23天或28天就来治疗一次。于是他们就将23天称为“体力节律”,28天称为“情绪节律”。而在20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33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节律”。后来人们就将“体力节律”、“智力节律”和“情绪节律”  相似文献   

7.
年轻成年被试在现代人类觉醒期间“标准环境温度”(standard ambient tem-perature)(~20℃)和人体产生和散发热量保持最佳平衡状态的睡眠期间“热中性”(thermal neutrality)环境温度(~30℃)条件下。24-h昼夜测量体(口腔)和皮肤(中背,耳后,肘,手背,足背)温度。皮肤温度借助特制WMSX-01巡回检测温度仅远距离连续测温和自动打印。结果表明;(1)在“标准环境温度”(~20℃)和“热中性”环境温度[~30℃间可见四肢(特别足部)]皮肤温度呈现显著相位性倒转。(2)“非午睡组”和“午睡组”均可见在14:00左右呈现一个体温“钟”的“次要低谷”(Minor nadir),从而表示成年人的体温“钟”也可能具有“半24-h昼夜节律”(Circasemidian rhythm)的内源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体生物节律”或“人体生物钟”是近十年来传入中国的新名词。自从1981年《科学画报》2月号刊登了陈康《揭开生物节奏的秘密》的文章以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国务院办公厅1984年11月26日的103号文件中,提到“广州铁路局怀化分局将‘人体生物节奏’用于安全生产,事故率大幅度下降。”最近几年,国內各种科普报刊发表了很多介绍其应用的文章,并出版了几本书,仅申请的有关“人体生物节律计  相似文献   

9.
关于个体日间节律的研究大多来自西方,结果表明个体在主观感受与认知行为任务上的表现(包括注意,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在一天内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国内少有研究对中国群体的日间节律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不同的主客观心理指标对昼夜节律效应的敏感性的差异也缺乏实证研究的验证。因此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个体在一天内,其主观疲劳程度、警觉性注意、以及抑制控制行为表现进行了考察。结果与昼夜节律的双过程模型基本一致,但与国外研究发现不同的是,我国个体在9点时会有较好的主观感受与警觉性水平,在19点时的表现则会变差。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与警觉性注意能力相比,个体的主观感受以及在抑制控制任务中的辨别力对昼夜节律效应的敏感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道教先行者们在西周以前就有了模糊的身体节律与宇宙节律同步感应之观念与体验。在此后的发展中,这种观念与体验呈现出两种维度:一种是将这种观念进行抽象的哲学建构,形成了道家道教文化中蔚为大观的"天人哲学体系";一种是结合人体(或人事),将这种体验应用到具体的技术与生活实践之中,这些技术与实践经过几百年的修正与总结,形成了道教中的医学、养生术、法术等广为流传的道术。道教典籍一般不称"生物节律"而是用类似"天人相感""天人合一"这样概念,在比较哲学视域下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为深入理解"生物节律"观念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也可以为理清道教生命哲学建构中的部分关键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皖江地区员工事故行为心理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星期  周兴才  周久生 《心理科学》2006,29(3):713-715,653
研究表明严重的经济困难因素和政治动乱因素,都是引发工矿员工事故行为的重要时空心理致因。建国后1959年、1960年、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是工矿员工事故行为的高峰,其次是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动乱时期。一天24时昼夜节律中白班开工后1-2小时是员工事故行为心理高发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低年龄、低工龄、低文化等“三低”员工是事故高暴露群体。  相似文献   

12.
生物钟是指不直接受外在环境影响的、有机体内部的生物性的节律活动,如觉醒和睡眠的二十四小时节奏,脉搏、血压、体温的昼夜变化节奏,月经周期,胸电α节津等等。就是说,随着工作、娱乐、饮食、睡眠时间的社会化,人的机体在生理活动和工作效率上,也形成了每天的节律。  相似文献   

13.
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其生存环境周而复始的变化(如昼夜变化、四季变化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机体固有节律.研究表明生物钟节律的异常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通过研究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生物钟的关系,建立新的治疗方法,即时间治疗学,来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4.
数年前兴起的整合医学为医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如何实现却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从整合医学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全心身、全通道、全昼夜、全过程"的"四全医学"模式。全心身、全通道指整合什么和如何整合;全昼夜、全过程则指出如何利用昼夜节律及生命或疾病周期进行整合。四全医学模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立体地指出了整合医学实现途径,为整合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人的注意力水平和记忆活动的日周期节律做了初步探讨。 对18名13岁的住校学生(男10名,女8名),在每天上午8点、11点和下午4点,7点,共进行四次注意力水平的测定;在上午11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记忆测定。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水平在一天中有明显的周期节律性变化。中午11点前后明显下降,下午回升,心理活动下午回升的现象,在记忆测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个案分析表明,在注意力测验中符合上述规律的占全体被试的77.7%;记忆测验中占66.7%。 上述这种规律性现象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引言科学家迄今已发现“人体生物钟”有100多种,但最大最复杂的是“人体三节律”,即体力、情绪、智力的“钟”(简称生物钟),它们的变化周期分别为:体力23天、情绪28天、智力33天。人们从出生之日开始,这兰个周期都由零点起,同时开始运行和循环,首先向正时相(或称高潮期)升高,在达到最高点后逐渐下降,穿越零点(称临界日),周期即进入负时相(或称低潮期)然后再次穿过零点,向高潮期过渡,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昼夜节律,这种节律由生物钟产生。生物钟包括中枢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通过一系列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负反馈调节,对机体生理与病理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产生广泛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生物钟可以通过自主神经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也可以影响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表达,从而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昼夜节律性产生影响。研究生物钟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对心律失常的预防、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其生存环境周而复始的变化(如昼夜变化、四季变化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机体固有节律。研究表明生物钟节律的异常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通过研究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生物钟的关系,建立新的治疗方法,即时间治疗学,来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痰病。  相似文献   

19.
光照除了传统的视觉作用外, 还具有一定的非视觉效应, 包括调节昼夜节律、褪黑素分泌和警觉性等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随着光照对生理节律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光照的警觉性作用。我们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1)警觉性的测量工具; (2)光照强度、时长、时间点、波长、色温等对光照警觉性作用的影响; (3)光照在治疗情绪障碍、调节生理节律、完善办公照明方面的应用; (4)提出了继续探讨光照警觉性作用的神经机制、优化参数特征和探讨混淆变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2,(6)
人们很难将禅者与普通人区别开来,因为找不到区别的外在标准。修禅并不是某种特殊职业,也不要求出家在寺。六祖慧能在曹溪说法时指出:“若要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但禅者与普通人的区别究竟在何处?这种区别不在外、而在内,是心灵世界的区别。一般说来,人所面临的客观境遇与天然秉赋都差不多。太阳对一些人没有特别的偏爱或厌恶,一天都有24小时,白昼与黑夜相互交替,春夏秋冬是自然的节律。除个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