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4,(2):161-162
恩科洛·福埃(NkoloFo丘)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主任、哲学教授。曾任喀麦隆科学院研究员,法语大学联盟卢旺达区域中心学术专家(2004-2006),法国南特人文科学之家进修教育计划(PEA)客座教师和研究员(2006),巴黎人文科学之家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2008)。  相似文献   

2.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罗勒拿,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的奠基者,于1847年8月从四川崇庆州出发进藏活动,至次年3月在察木多被捕,其后遭朝廷遣返交至广州法国驻华公使陆英。罗勒拿此次进藏活动是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藏区开教之发端,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西方对藏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天主教会后续的藏区传教活动提供了借鉴。擅入西藏之罗勒拿的被捕和遣返,表明了清政府禁止西方擅入内地、染指西藏的强硬外交立场。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以来,人们都被蓝色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尤其那被誉为理想之蓝、绝对之蓝的"克莱因蓝"更是几乎主宰了整个艺术世界,成了一道孤绝而闪亮的风景。人们沉浸和迷失在蓝色的明净和空旷之中,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缔造"蓝色狂想曲"的男神——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1928年4月28日,伊夫·克莱因出生在法国尼斯的一个艺术  相似文献   

4.
米歇尔·塞尔(Michel Serres,1930~)是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巴黎第一大学哲学教授,巴黎索邦神学院科学史教授,法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是一位横跨科学、文学与哲学领域的思想家,拥有希腊与拉丁古典研究学位以及两个数学学位.塞尔常常把自己比做希腊神话里的赫尔墨斯(Hermes),他穿梭于时间和空间中,在常人看来完全不相干的对象和事件中建立联系.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当代许多评论家和一般读者感到迷惑和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5.
圣巴托罗缪之夜法国史上的一桩宗教惨案田垣1572年8月24日凌晨2点,狂热的天主教徒冲入胡格诺教徒的住处,将来巴黎参加那瓦尔·德·亨利(HenrideNavare)婚礼的新教徒砍的砍、杀的杀,顿时血流成河,尸横遍地。一位西班牙驻法国使节目睹了这一惨案...  相似文献   

6.
有人曾经这样比喻:法国就是一位骄傲的美妇,虽历经沧桑却风韵犹存,而巴黎就是这位“美妇”的“玉颜”与“粉颈”了。横穿巴黎而过的塞纳河就像是挂在这“粉颈”上的一串项链,河中得西岱岛和圣路易岛就是这条项链顶端的玉坠,坐落在此的巴黎圣母院则是玉坠上镶嵌的一颗明亮的钻石。用这样美丽的语言来形容法国、巴黎和巴黎圣母院,这是恰如其分的,没有丝毫夸大之词。地处欧洲中心位置,成为贸易、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集汇点的法国,确实有许许多多值得骄傲之处。他在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在欧洲,在整个世界都倍受…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开始,东西文化交流渐趋频繁。为了促进世界各地文明间的相互了解,1930年,法国政府决定正式成立法国国际佛学院。佛学院坐落在巴黎东南面十二区万森森林之中。此地风景幽美,湖光、草地,占地18000平方米,塔院点缀其间。塔院内有大庙供奉释迦牟尼佛,大殿两边是走马楼,有几百平方米,未来将是一个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5,(3):84-92
从1830年七月革命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近代法国从君主立宪制向自由民主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杜米埃是当时法国家喻户晓的最重要的漫画家,他通过在《漫画》、《喧哗》等报刊上发表数以千计的讽刺漫画,对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杜米埃这些寓庄于谐的漫画被波德莱尔誉为《人间喜剧》的补充,将它们汇集起来可以说呈现了一部十九世纪中期法国政治文化和资产阶级生活的完整编年史。  相似文献   

9.
晓巍 《福建宗教》2001,(4):44-45
有人曾作这样比喻:法国是一位骄傲美丽的女人,虽历经沧桑却风韵犹存,而巴黎就是她的“玉颜”与“粉颈”。横穿巴黎而过的塞纳河,就像是挂在这“粉颈”的一串项链,河上的西岱岛就是这条项链顶端的玉坠,坐落在这里的巴黎圣母院,则是玉坠上一颗明亮的钻石。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4,(4)
中国佛教文化代表团访法期间.在接待单位的安排下,2月1日下午.净慧大师一行前往巴黎的主教府,会晤广法国大主教的最高领导人、巴黎红衣大主教吕斯蒂杰先生。陪*前往会晤的有《欧洲时报)什张晓贝副社长、法国潮州会馆曾海潮副会长、代表闭秘书长东辉先生和四位青年僧人。大主教与大师进行了45分钟的谈话,气氛非常友好融洽。谈话结束后,互赠纪念品,合影留念。下面是大师与大主教对话的要点。大主教:“您是第一次来法国吗”大师:“是的。”大主教:“你们看到巴黎、看到法国不会感到很惊奇吧?”大师:“对于法国的文明我们一直很敬…  相似文献   

11.
1929年2月23日至25日,当时蜚声世界哲学论坛的现代现象学之父爱德蒙特·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年)应法国“日尔曼研究院”和“法国哲学协会”的邀请,在巴黎索邦大学“笛卡儿阶梯教室”作了四次题为“先验现象学导论”的讲座。这些讲座的讲稿便构成了代表胡塞尔中期思想特征的重要著作《笛卡儿沉思录》(以下简称《沉思录》)。在开场白中  相似文献   

12.
刘擎 《学海》2008,(2):200-204
欧盟50年:纪念与沉思 1849年8月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和平大会的开幕词中,想像了未来欧洲"将会来临的那一天":"到那时……所有欧洲的民族,在保持各自独特品质和光荣个性的同时,将会紧密地融合在一个更高的整体之中,将形成一个欧洲的兄弟同盟……到那时,仅有的战场是展开贸易的市场以及开发思想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法国有各民族穆斯林四百万人,其中一百多万人来自各阿拉伯国家。在巴黎的某几个区漫步,随时可以遇到操不同阿拉伯方言的阿拉伯侨民。全法国有穆斯林组织和机构约二千个。这些组织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提高穆斯林的宗教文化素质,发扬光大伊斯兰事业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在二千个机构与组织中闻名遐迩的要算巴黎大清真寺。  相似文献   

14.
郑家栋 《哲学动态》2004,(11):29-32
笔者今年6月曾应邀赴巴黎第七大学访问.这是我第三次访问巴黎,每次在时间安排上都比较匆忙,却不乏新的感受与收获. 巴黎第七大学算得上是法国汉学研究的中心.访问期间的活动安排包括在"七大"和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演讲,而更重要的使命则是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参与"七大"方面汉学专业的博士论文答辩.老实说,当初接到著名汉学家于连(Francois Jullien)的邀请,曾经是颇费踌躇--我不懂法文,参与这项工作是否合适?但于连教授表示,此乃汉学专业,恰恰是其他答辩委员应当懂中文.后来在"七大"方面的敦促下勉强成行,心中却仍然不很踏实.  相似文献   

15.
一、夫人的“的”不可少《扬子晚报》1987年4月26日在《西藏事务外国无权干涉,西德和法国有人借“人权问题”干预我内政》的标题下报道: 另据报道,法国总统密特朗夫人最近在巴黎会见了达赖喇嘛,表示支持达赖提出的关于派国际调查团去西藏,还表示将研究派团的可能性。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提出异议:“法国总统是密特朗,不是密特朗夫人!”他的批评是对的,新华社的电讯本该写: 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夫人最近在巴黎会见了达赖喇嘛……以区别于:  相似文献   

16.
善缘     
这是一位将军的故事。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乘车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忽然,将军看到一对法国夫妇坐在马路旁边,冻得瑟瑟发抖。原来,这对老夫妇准备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儿子。因为车子抛锚,前  相似文献   

17.
为鸭子编号     
那年,法国国王亨利三世的侍从在巴黎开了一家专卖鸭子的“银塔餐厅“。几百年过去了,餐厅还在卖鸭子,不过此时的鸭子已卖出了国际水平,成了巴黎乃至整个欧洲数一数二的鸭子专卖店。  相似文献   

18.
博爱有两个层面,即"友爱之情"这一情感层面,"互相帮助和照顾弱者"这一结果层面。罗尔斯认为,正义原则不应包含"友爱之情"这一博爱情感,但包含博爱结果。对罗尔斯来讲,"友爱之情"既非社会正义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而科恩认为"友爱之情"是(差别)原则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其必要条件。罗尔斯的博爱观主要体现在其正义原则之中,强调博爱结果。而科恩的博爱观蕴涵于其社会主义的平等和共享思想之中,强调博爱情感。科恩与罗尔斯各自秉承生活经历所模塑的社会主义的平等主义立场和自由主义立场,因而对博爱的理解不同,前者误读了后者。  相似文献   

19.
亚当·沙夫     
亚当·沙夫(Adam Schaff)是波兰著名哲学家。沙夫于1913年3月10日出生在波兰伦贝格。他早年就读于伦贝格,毕业于巴黎政治经济学学校,1945年在莫斯科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于1945—1948年在罗兹任教授,1948年起在华沙大学任哲学系哲学教研室主任兼教授,1952年成为波兰科学院通讯院士,1961年成为波兰科学院院士,1955—1968年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1957—1968年任波兰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60年兼任波兰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委员会主席。1963年以后又在维也纳任欧洲社会科学中心主任,1972年  相似文献   

20.
1983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巴黎举行了关于“维也纳学派”的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得到了巴黎第十二大学、奥地利科学院语言哲学研究室和奥地利国立科研中心的赞助。下面就是这次讨论会部分学术报告的内容摘要。《维也纳学派与奥地利哲学》(巴黎科学史研究所 J.塞巴斯蒂克)尽管维也纳学派的成员表示他们诚心实意地愿意同过去的哲学(且不提这些哲学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倾向)决裂,但这个学派却根深蒂固地承袭着十九世纪的奥地利哲学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