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菁 《道德与文明》2013,(1):121-125
当今,工程伦理在很大程度上仅关注工程运用中出现的具体道德困境,一些为职业工程师制定的"行为伦理准则"也倾向于针对工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开药方。工程伦理在现实中常以一种"道德陌生人"状况思考道德可能性,"何以有善"的贫弱现状下必须转变传统工程伦理的单向度思维"我们应该服从什么样的规则"为"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做得好"更要"活得好"。"善如何可能"赋予工程伦理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的道德哲学涵义,指出工程实践应然的伦理价值关切。"善之必然"深刻关注我们重塑工程对人之向往的"好的生活"的伦理期待,并关涉工程伦理的价值指向。"何以有善"→"善如何可能"→"善之必然",三者构成了工程伦理生成的存在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人类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因此,人类的性行为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要求.这些要求表现为人类性行为的"伦理真"、"伦理善"和"伦理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社会伦理研究的具体思考,反思伦理学研究中问题、知识、真之间的关系,从一特殊视角揭示出伦理学研究应在开放的科学知识体系和道德生活中,从真问题出发,获得揭示时代精神的真知识,指向人类善的价值精神;同时阐明伦理学研究中的真与善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是科学道德权威的象征。他的科技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中,道德是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科技具有伦理二重性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等三个命题构成了他的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人类在科技活动中正确把握真与善的关系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5.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伦理最重要的特征 ,是真与善的价值融合。在科技伦理中 ,善以真为依托 ,真以善为归宿。科技伦理不是以善伤真 ,而是以善导真 ;不是否定或抹杀真的价值 ,而是在承认真的价值的基础上 ,将其引向善的目标。科技伦理虽然并非科学技术自身所固有 ,它是科学技术外部的一种控制手段 ,但科技伦理却可以通过内化于科技工作者的途径 ,成为科学技术活动中的一种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角度讨论周瑛的哲学思想和境界追求:一是真,包括哲学之真,科学之真,历史规律之真和认识之真,达到"感应之机在我"的实践自由;二是善,包括社会正义之善,个体生命之善和自我与他人相处和谐之善,达到"制物而不制于物"的道德自由;三是美,包括性情理之美,标格与风韵之美,意气神与精壮妙之美,最后达到"神与天游之真趣"的审美自由.这三种自由集于周瑛一身,成就了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人是集知、情、意于一体的人,人类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活动是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真、善、美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内在地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对真善美三者关系的深刻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善、美以及真、善、美的统一对于人类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事物真实性的遵循,对设计美的追求,及抑"恶"扬"善"给人们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使得真、善、美成为设计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的将真、善、美、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优秀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科技伦理:一个有争议的课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应用伦理学的诸多领域中 ,没有一个领域像科技伦理那样同责任概念联系得如此紧密。科技伦理的核心问题就在于 :探寻科学家在其研究的过程中、工程师在其工程营建的过程中是否及在何种程度上涉及到以责任概念为表征的伦理问题。持否定态度者认为 ,科学家的研究目的是追求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客观真理 ,判断科学知识及理论的标准是真与假 ,而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与坏 ;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营建所依据的也是自然界本身的客观法则 ,判断技术发明与应用的标准是先进或落后 ,而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因此 ,科技领域本身是价值中立的 ,并非伦理道…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并提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表现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文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观照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的程序伦理价值体系将应用伦理学的"程序伦理"引入为基本方法论,因而具有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性,亦具备现代政治伦理的基本道义属性,它内含"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理念体系、"权责一致、包容发展"的原则体系、"互利不害、互惠共荣"的价值体系和"合作共商、共建共当"的路径体系,将因其契合人类多元文化、多元文明、多元价值发展之本真、追求人类历史绵延之至善并寻求世界和平、和谐、和睦之大美而成为人类之"终极正义"和终极伦理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发,探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学术与理论根源.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知识的解读,提出绝对知识是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黑格尔通过绝对知识开创了一个由"真"统"善"的现代性伦理言路.在此基础上,从当代学术前沿与黑格尔绝对知识本身视角对黑格尔的绝对知识进行了当代批判,提出建立由"善"导"真"的伦理向度、构建和谐伦理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伦理审查作为一种实践的研究,其目的是"为善",使研究者的行为符合德性。然而,研究者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研究者行德"在伦理审查为善目的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研究者知德"是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理想目标,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实践路径是"研究者由行德而知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好人"的评议和推广活动时至今日,需要研究和说明"中国好人"之"好"的实质内涵。"好人"之"好"的标准应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其间,"真"是"好"的前提条件,"善"是"好"的价值所在,"美"是"好"的社会期待。跟进"中国好人"的评议活动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太平经》认为人的善恶行为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源于行为主体善或恶的本性,所以《太平经》一再强调心性美、行为美的修养是修仙学道的重要内容与内在要求。而"守一"之法是修养崇高人品人格美的重要途径,强调通过修炼"守一"之法,排除心中杂念,保持心神宁静,回归人本性中最朴实的善美。同时,《太平经》的"善—美"思想又是建立在"孝"、"忠"等传统"礼教"化了的伦理—美学的观点基础之上的,因此世俗伦理化的"善—美"又表现为"孝—美"与"忠—美"。此外,《太平经》的"善—美"思想还具有明显的宗教伦理特色,即它是以宗教的"善恶报应"论、"承负"说的形式出现的。利用人们对神灵的敬畏,迫使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伦理—美学的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初,潘知常教授便在中国学坛开拓出了"生命美学"的新路向,从而区别于西方的"物象"美学。其理论根源,近者则直接来源于牟宗三学说,远者则发源于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的昭示。其说言之有据也。当年,他以"生命美学"的铁扫帚,横扫一切,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连"虎"也难以逃避("美是真与善的统一"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美导真,以美储善",等等)。其可贵者,是一种"学术锐气";但其欠缺者,是没有把这种理论主张在中土德性学理层次上,由根而表地贯彻到底——让论著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中。  相似文献   

17.
求真的科学精神应为广告活动的唯一重要的基础;求善应是广告活动的核心部分,终极目的;求美是其升华.三方面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广告活动又是真、善、美的统一和集中体现.广告活动必须以求真的科学精神为指导,首先保持过程真,其次保证传播真,并在不断运动中保证传播真与行为真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伦理审查作为一种实践的研究,其目的是"为善",使研究者的行为符合德性.然而,研究者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研究者行德"在伦理审查为善目的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研究者知德"是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理想目标,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实践路径是"研究者由行德而知德".  相似文献   

19.
真、善、美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境界,城市设计也不例外。城市的美包括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其中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是城市美的物质层面,是一切美的基础,是城市的"真";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属于城市美的精神层面,是美的升华和归宿,是城市之"善"。城市的美是"真"和"善"的结合。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少不美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民主、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同时也离不开城市管理、建设、设计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余虹 《宗教学研究》2004,(4):136-139
"济世"是丘处机一生的主要人格特征,它包含三方面内容:积功累德,自善其身;拯世济民,兼善天下;悲天悯物,兼济苍生.丘处机之"济世"根源于人之"善心",仁爱慈善、珍爱一切生命是它的精神内核.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形成是其立足道教,吸纳儒家思想的结果,包蕴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全真道以善求真、以善合真、真善结合的审美追求.本文试图从对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剖析中,探求全真道的宗教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