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 《中国道教》2003,(5):52-54
闵智亭道长在《道教的根本教理及其核心信仰》(《中国宗教》2003年4月号)一文中,指出:“道教的根本教理和核心信仰就是老子之道。道教把《老子》哲学理论从整体宇宙观出发,然后将自然之道、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三者归纳于一个共同的自然规律中。”今天,深刻认识道教的核心信仰,是社会对道教发展的要求,也是道教适应社会发展的自身要求。有感于斯,笔者不揣简陋,愿取“以经解经”的方法,对《老子》的自然之道、治国之道和修身之道作如下述说:一、自然之道(一)道的本体1.道体不可以感官和理智测度首先,理智、语言都无法理解和说明道的本体。道…  相似文献   

2.
授箓仪规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礼仪之一,箓牒是正一派道士的凭证,箓牒代表着道士道行之高下,道法之精拙,道位之尊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授箓能够坚定信仰,纯正道风。  相似文献   

3.
诗家之道史,史家之道事  ─—简评《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刘嗣传在西安市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期间,笔者有幸拜读了刚出版的樊光春先生新作《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研读之余,叹为观止,自愧弗如。本当我等道教徒自己来写的祖宗历史,而由别人捷足先登,但又非...  相似文献   

4.
道士的称谓     
“道土”之称在东汉创教之前便有之。据《楼观本纪》载:‘调穆王好尚黄老,闻仙师杜仲有至德高行,遂师之。因追仰遗迹,崇构灵坛,招集四方幽人逸士,以绍玄业……朝野弘修道事,故以道士为号焉。”古时有三种人可以称为“道士”。一是崇泰道家之八二是有道之七三是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主’倒成为道教神职教徒的称谓。道教经书,如《太上太真科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经》均谓“以道为事,故称道士”。据此,道士必须信奉道教教义,遵守道教规戒,还必须身着规定的道装,在宫观内修习道教的斋仪和道术。上述‘值上’识是对道教…  相似文献   

5.
友好往来     
《中国道教》2015,(2):10-11
<正>丁常云副会长出席新加坡道教论坛并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新加坡各大学及道教团体捐赠道教典籍时值新加坡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暨新加坡道教总会成立二十五周年,4月13日,多元通和、以道相生——2015年新加坡道教论坛举行。此次活动由新加坡道教总会主办,新加坡道教学  相似文献   

6.
文摘     
对道教教义现代阐释的思考张继禹在2007年第6期《中国道教》上发表文章《道教思想四论——关于道教教义现代阐释的思考》。作者提出道教思想四论:一是道神一元论,重在梳理道教教义中的尊道与敬神即道教信仰的问题;二是道物依成论,重在梳理本体之道与万殊各异的个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生道合一论,重在梳理和论述关于道教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四是道俗圆融论,重在梳理道教入世济世与追求神仙超越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在中华民族土地上自生的宗教,是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家道教文化最能全面地代表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道枢》集南宋前道教修炼方术之大成,内容以生命为核心,有相当完备的生命观体系。基于《道枢》在道教文献中的重要地位,梳理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对把握道教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窥探南宋前道教生命观之概况,相当有价值。本文着重从生命局限性之体认、生命超越可能性之把握、生命智慧的现代意义三个层面,对《道枢》的生命观进行探讨。 逢礼文,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四、道教义理之学的根基为“道”本原论在历史上,任何传统的宗教信仰或哲学流派,莫不树立有自己的宇宙本原观。它犹同一粒种子,有了它才可能滋长出耸干舒柯、浓荫遮地的大树来。道教当然也是这样。“道”,便是道教最根本、最崇高的信仰原理与宗旨,是宇宙的本原。在道教经典中,“道”亦作“大道”、“天道”、“常道”、“真常之道”、“太上之道”。凡是道教徒皆当虔诚宗仰,否则,“离道”也就意味着“离教”了。正因为“道”是道教信念的最高准则和教理最精奥的范畴,后世奉“道”者、好“道”者才造构出了庞博的道教文化体系。正因为有“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 ,对宋元时期道教南宗的代表人物张伯端、白玉蟾、李道纯等的老学思想进行了简要分析。他们把内丹心性与《老子》之道论互相贯通 ,借《老子》而发挥道教性命之学 ,此种解释不仅反映了宋元老学新的时代特点 ,而且使我们了解到南宗对内丹理论的独特贡献以及宋元道教哲学在义理上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的丰富体系中,存在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之处。近年来,北京市道教协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文化的当代诠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教义教规阐释《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可道、可变之“道”,有不可言说、恒常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教协会第四期道教知识专修班于一九八七年四月六日在北京白云观举行开学典礼。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白云观代表和道教知识专修班全体师生五十多人出席了开学典礼。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袁柄栋同志莅会祝贺。刘之维副会长代表中国道教协会介绍了举办道教知识专修班的情况和办学宗旨。他说自一九八二年以来,已前后办了三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培养了一百多名学员,他们当中不少人在各地方道协和宫观中起到了骨干作用,有的学员被选为全国道协代表、理事、常务理事,有的成为宫观的负责人,在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张伯端的“道禅合一”思想,不仅为金丹派南宗的性命之学奠定了哲学理论 基础,而且其所阐发的“达本明性之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道教传统的修道理论,特别是他对禅 宗“明心见性”的借鉴,提升了道教的精神超越之境,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 张伯端“道禅合一”思想的形成及其理论特点之述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张伯端是如何通过引禅入道 而促进道教更新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一 良好的道风是道教立教之基,也是当代弘扬道教正信的根本保障。作为全国道教界的最高学府,中国道教学院一直秉承爱国爱教、承启道风的优良传统,将道风建设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道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端正道风既是爱教的根本要求,更是爱国的基本表现,也是培养合格道门人才的关键所在。纵观道教历史,道教中兴之时,必有加强道风、严整戒律之举。道风对于道门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音乐研究院于1990年6月3日在北京白云观联合举办了道教音乐研讨会。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兼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闵智亭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白云观监院兼白云观道乐团团长黄信阳,中国音乐研究院院长乔建中,山西恒山、辽宁千山无量观、上海白云观、湖北武当山、苏州玄妙观、北京白云观等道乐团领队、代表,以及在京和各地方的部分音乐工作者、宗教事务部门的有关领导,共五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闵智亭所长就道教音乐的产生、发展和它的影响作了发言。各地方道乐团代表介绍了他们发掘、整理当地道教音乐的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周红 《中国宗教》2022,(6):48-49
一、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的历史演变官学是指古代官方开办的学校。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则是道教仿照此规定,在道教丛林中设立的在固定时期进行的教学制度。早在唐代,官方有道教科举制度(“道举”),可视为道教丛林官学制度之滥觞。道举制度为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始设。  相似文献   

17.
道教的根本教理及核心信仰,即宗教化了的老子说讲之道,就是太上老君所降授的“道”和“德”。道教认为,老子之道,博大宏深,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以“无为”之治治国,则国泰民安;以“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则修身;以“致虚极,守静笃”则“深根固蒂”,“谷神不死”可以长生久视。故此,道教深信人通过一定的方术修炼,是能够返本还原与大自然之“道”同一体性而永恒存在。故道教徒深信,“道”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虽然信仰道教之士多如牛毛,得道成道者少之又少,但历朝历代总是有“特异功能”的修道者出现,所以道教对修道的信仰从来未有怀疑。  相似文献   

18.
电视论坛     
正11月26日,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举行三场电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主题"文化之道"、"天人之道"和"养生之道"各抒己见,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的历史沉淀,阐释道教思想的现实启迪,为观众带来了丰厚的思想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9.
道斋即北宋县、州、太学中的道教专科,因于学中“别置道斋授道徒”,故称。道斋的始废均在徽宗朝后期,存时虽短,影响较大,系道史中之特殊事件,是今日道教院校之滥觞。为此,笔者拟作如下钩考,供同仁参阅。一、设置目的和规模道斋始设于重和元年(1118)八月。对此,宋徽宗的目的有二:一是为道教神霄派培养骨干。徽宗为端王时始信道教,即位后,为平息社会矛  相似文献   

20.
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有一句名言“数与道非二本”,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的数量关系与天地自然之道的本质联系。道门人士对天地之道的积极探寻,必然会涉及自然之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从而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本文从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这一视角对此作一些尝试性解读与探索,分析探讨了道教重视术数、关注数学的内在原因,并指明研究道教数学思想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