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台山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旅游区域的旅游资源丰富,时空配合良好,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客源条件等优势也较突出,然而其旅游业发展,并不象资源、区位、交通等那样突出。因此,我们应从资源特征、开发条件、开发现状入手,对五台山旅游区域进行客观分析,并对未来开发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有苗、布、侗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及252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民族自治地方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古朴,民俗节日多姿多彩,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州资源丰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化昌盛,是中华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黔东南州历史化积淀极为丰厚,历史化遗产资源蕴藏量充足,是贵州,是西部,是中国历史化的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文化旅游中的真实性进行探讨,以贵州蚩尤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与开发情况为基础,总结出真实性视角下贵州蚩尤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只有在政府正确引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呈现蚩尤文化内涵,并促使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呈现蚩尤文化的真实感,才能实现贵州蚩尤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雪艳 《美与时代》2014,(4):109-109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是有资源的多样性、文化的厚重性、科技的进步与应用决定的,特别是现在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和旅游市场的不断规范与发展,以深度挖掘旅游地文汇内涵为主的“深度旅游”现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因而,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的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师瑚 《美与时代》2023,(2):117-119
近年来,在文旅耦合大背景下,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为城市带来了多元化发展的可能。作为一座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绍兴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却存在着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提出融合式多层次全方面的“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对策,以创新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助推绍兴经济发展,赓续古越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7.
思南位于黔东北乌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县份,素有黔东首郡之美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省实施乌江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下,为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形成特色经济,思南县委、政府以战略的眼光将开发民俗文化的切入点放在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上;在2000年第一次组团参加的重庆旅交会上,打出了“世界最大的天然乌江巨龙”、“中国唯一的江河博物馆——乌江博物馆”、“贵州最大的石林——长坝石林”及“中国戏剧活化石——思南傩堂戏”四块旅游牌子。  相似文献   

8.
贵州土家族传统民居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民居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内涵,同时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贵州土家族传统民居面临着消失殆尽的境地。文章以沿河县后坪乡葫芦湾传统村落为例,针对旅游开发和传统民居保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求推动贵州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宗教学会于2007年9月26日发出通知,拟定于今年11月召,开第七次宗教学术研讨会,主题是:贵州宗教文化与旅游。这一选题,显示了组织者的远见卓识,因为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这一休闲娱乐接受教育的机会驱之若鹜,我们国家也是如此,“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的旅游盛况,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贵州省在全国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旅游大省的战略决策,非常适时。省宗教学会顺应朝流,组织研讨这一问题,充分体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主题,非常具有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10.
定位核心文化打造无双品牌——再论五台山需要包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或对现有旅游产品的再度整合,实质是规划建设者对旅游资源(待整合的旅游产品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或现有文化状态,进行挖掘、提炼或深化、创新的过程。它不但塑造或改变着景区(点)的外貌,更决定着景区(点)的品位、档次和持续发展的潜力。不但旅游客体要体现文化,作为旅游主体的游人追求的也是文化,所谓的求新求异,其实就是求新文化、求异文化、求精品文化。那些粗制滥造的景点和修一道栅栏围起一条山沟式的简易景点,是少人甚至无人问津的。同样,如果满…  相似文献   

11.
黄夏年 《佛学研究》2004,(1):353-360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各个地方政府充分重视本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各个旅游景点,完善旅游管理。宗教及其文化是一种复合型的旅游资源,它可以产生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效益,但它不能作为产业。禅宗六祖慧能在中国佛教地位独特。慧能生在广东,创业在广东,圆寂在广东,光孝寺、国恩寺和南华寺是六祖的三大祖庭,给广东的佛教增添了特殊的光彩,也为当代中国广东佛教旅游,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开发广东佛教的“六祖游”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广东旅游业中的一个特殊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林馨 《福建宗教》2001,(6):23-24
宗教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发挥积极作用。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既是其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中介行业,只要合乎其操作程序并能产生积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都可以为其所用。在一定条件下,宗教文化可转换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基础。如何摆正宗教与旅游业的关系,使之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出产朱砂石的国家的很多矿区,资源已经面临枯竭。因而,具有观赏价值的贵州万山朱砂石,已成为国内外自然博物馆和奇石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万山朱砂石历史悠久,驰名天下,颗粒硕大并伴有围岩。然而,万山地区朱砂旅游工艺品的产品、形态、材质、图案、色彩等过于单一,因此,须对其进行改良设计,帮助其提升朱砂旅游工艺品的价值,将贵州万山地区朱砂旅游工艺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从而发展出适合现代的时尚旅游工艺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齐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框架重组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伴随着旅游地理理论的出现而产生的。旅游地理理论最早形成于国外,在它被引进到中国来时,旅游资源的概念便出现了歧义。  相似文献   

15.
韩颖 《管子学刊》2012,(2):85-88
帝王巡游是古代旅游的重要形式,对旅游资源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历史上秦始皇曾经两次东巡至成山头,足迹涉及现在威海境内的文登、荣成两市,留下了相关的历史遗迹及大量的传说,丰富了威海旅游资源的人文底蕴.本文从分析帝王巡游与旅游资源形成关系入手,通过对秦始皇东巡所留文化遗产的梳理与归类,分析了秦始皇东巡对威海地区旅游资源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1.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面对当前被疯牛病、口蹄疫困扰的国际市场和中国即将加入WTO,为我们发展畜牧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充分发挥贵州草山草坡资源、气候资源、畜禽品种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加紧发展草畜业大步进入港澳和国际市场,条件已经具备,应抓住不放,乘势快上。  相似文献   

17.
王娜 《美与时代》2013,(8):96-9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资源。充分挖掘本土化特色,体现出民族性,并注重其艺术性,是实现旅游产品包装本土化的主要方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已经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的终端设计环节,也是消费者直观评价旅游资源或馈赠亲友礼品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通过阐释茶文化旅游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分析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立足点,探析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惠蓉 《学海》2002,(4):43-46
推进城市现代化 ,必须重视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旅游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城市旅游业、提高旅游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旅游业要重视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要科学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 ;要注重保护、开发、利用名胜古迹、建筑景观、历史文化名城 ;要注重通过城市现代化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要突出地方特色 ,放大旅游城市品牌效应 ;要注重城市非物质遗产和文化产品的开发 ;要充分利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巍宝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两者在交错融合过程中形成了道教旅游资源.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旅游资源多彩多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无论是秀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人文景观,还是异彩纷呈的仪式活动都蕴涵着别具一格的道教意境,同时展现出道教与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格.本文立足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开发巍宝山道教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