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研究中始终存在以下问题:西方心理学框架的束缚,思想与生活实践的分离,思想演变历程的忽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的研究视野。工夫论具有“知行合一”的特质,其中思想与行动融合无间,而且具备动态展现的条件; 梁漱溟有丰富工夫实践,且与他的心理学思想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些使工夫论作为研究视野契合于梁漱溟的心理学思想成为可能,并使之有别于既有的心理学史和本土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主办,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心理学会、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重点学科承办的第13届国际理论心理学大会,于5月15-1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隆重召开。国际理论心理学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自198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本届大会的主题定为“东、西、南、北——理论心理学的挑战与变革”,旨在寻求全球心理学思想智慧的汇聚,倾听来自不同国家、地域心理学家的声音,改变传统西方中心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车文博先生心理学思想研讨会4月11~14日在吉林长春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主办,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承办.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乐国安教授、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执委暨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叶浩生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共收到60余篇学术论文,沈德立、黄希庭等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心理学探新>等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以及吉林大学各单位共发来150多封贺信贺电.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8~30日,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年会在山西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师范大学承办,并得到中国心理学会总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林崇德教授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报》2008,40(6):716
2008年4月19日至22日,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在青岛举行。本次年会由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承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年会的主题是“走向未来的理论心理学”,与会代表围绕着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外心理学史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实践研究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车文博教授为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他是自潘菽、高觉敷之后我国理论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史学科的学术领头人。他坚持从类哲学的高度出发,以弗洛伊德主义为突破口,通过对心理学的理论、历史与应用三者的跨领域和多学科研究,系统阐发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活动的人学思想、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两个精神世界思想、人由自我走向超我的天人合一的类心理学思想、建构中国和平统一的民心工程思想以及心理学应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等重要思想。他的学术成果在心理学乃至教育学、哲学、和精神医学等诸多学科均有相当大的反响。在车先生八十华诞来临之际,本刊特邀五位学者以笔谈的形式,重温他的学术作品,品味其思想的蕴涵与价值。在此,我们衷心祝愿他生命长春,学术长春,思想长春!  相似文献   

7.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于4月20日-22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承办,来自20多个省市的高校、科研及出版单位共计13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参会人数为历届年会之最。  相似文献   

8.
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中蕴涵着丰富且深邃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其旨在解脱心灵、远离尘世烦恼的终极目标及其蕴含的生命的大智慧与当代积极心理学思想高度契合。其积极心理学思想主要包括积极心理品质、积极认知、积极人生态度、积极自我以及积极关系等方面,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因此,通过对惠能的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可加强传统心理学思想与现代主流心理学的融合,既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学者关注传统心理学文化; 又推动了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使得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积极心理学思想,从而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心理史学的发展给心理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带来如下启示:心理学史专业工作者应加强史学修养,明确自己的史学研究立场和原则;心理学史不只是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从拒绝到接受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的态度转变,蕴涵着当代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0.
秦金亮 《心理科学》2001,24(1):117-117,103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以研究心理学发生、发展规律为目标的心理学史近几十年来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从20年代至90年代国内外出版的心理学史著作可渭汗牛充栋。这些心理学史著作是以什么样的思想为指导?其编纂的依据是什么?这就是心理学史编纂中的方法论问题。事实上心理学史家在编纂心理学史时,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是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其必有编纂的依据、编纂的立场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还附加了学术边陲地区特有的学科追赶焦虑。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应突破科学至上的观念束缚,致力于发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人文主义导向的心理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心理问题,并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2.
The goal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value that psychology students accredit to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a country like Botswana where psychology is a relatively new discipline. Forty-fiv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belonging to the first cohort of psychology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Botswana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males = 7, females = 38, age range 18–23 year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student essays and evaluated with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Students were of the view tha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hould (a) increase knowledge to better understand human beings and the world (epistemological value); (b) create awareness about psychology within society so as to to assist society in combating societal problems (societal value); (c) enhance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y so as to to accept psychology (individual value); and (d) up-dat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to ensure their applicability in present times (theoretical value). Considering students' views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digenising psychology in Botswana.  相似文献   

13.
徐仪明 《心理学报》2004,36(5):630-632
通过对《易经》中“心”、“思”范畴的探讨,了解其中心理思想的概貌。并通过对《观》卦爻辞的分析,较为深入地认识《易经》在认知过程、思维层次的探索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先秦诸子所产生的较大的影响,从而证明《易经》为中国辩证逻辑思维之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作者及其团队近30年来在情感教学心理学领域的开拓和发展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概况,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研究者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领域中对情感的忽视以及心理领域中对情感研究的薄弱之现状,谈对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起因;二是探索情感的分类、功能和发生机制,为情感教学心理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是从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推进情感教学心理的一系列研究;四是从社会-心理的宏观层面和生理-心理的微观层面,拓展情感教学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The proportion of having keitai (Japanese mobile phone)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young children. To research how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se their own keitai an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using it on their psychology, especially on their friendship, we recruited 651 students, grade 8, from fiv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Each student participant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that we had created. The response rates were 88.8% (n = 578) for participants. The proportion of having their own keitai was 49.3% (n = 285) and that of not having it was 50.7% (n = 293). We found that they used it much more frequently for e-mail than as a phone. Most of them exchanged e-mails between schoolmates, and more than a half of them exchanged e-mails more than 10 times a day. Sociable students estimated that their own keitai was useful for their friendship. But they experienced some insecurity or started staying up late at night engaged in e-mail exchanges, and they thought that they could not live without their own keitai.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keitai having an e-mail function play a big part in the junior high-school students' daily life, and its impact on students' friendships, psychology, or health should be discussed among students to prevent keitai addiction.  相似文献   

16.
科学心理学观念的普遍兴起,是19世纪中叶错综复杂的思想史背景的产物。只有在人类思想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关系背景中,才能澄清这个观念的内在本性。也只有在系统地接受这个背景的制约关系中,这个观念才能获得其真理的实现。能否在人类思想作为整体中胜任并执行其理论职能,成为我们检验一种心理学体系之真理性的途径之一:科学心理学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心理学,才能执行其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 反之亦然。这个关系还从否定方面暗示着,一切以异化的形式实现的心理学,都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并因而违背了我们的常识。  相似文献   

17.
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认为个体能够通过对自我潜能的发掘,通过对意识状态的扩充,达到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所谓超个人状态。本文追溯了超个人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渊源,阐释了其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特点,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这一学派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转换的意识状态,意识谱理论,沉思的研究与训练,揭示了当代西方心理学正在走向整合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epistemic cultural considerations which shape the uses of psychology. I argue the study of mind is bound by the metaphysical background of the given locale and era in which it is practiced. The epistemic setting in which psychology takes place will shape what is worth observing, how it is to be studied, how the data is to be interpreted, and the nature of the ultimate explanatory units. To demonstrate conceptual epistemic constraints, I discuss metaphor use in psychology. In addition, epistemic constraints shape the praxes that arise from structural study of the mind.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is cultural constraint, I discuss Soviet Psychology and provide a contrast between practical uses of psychoanalysis in India, Egypt, and rural Ghana. In response to these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epistemic limitations, psychology could adapt methods drawn from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心理学泰斗,理论心理学奠基人潘菽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潘菽先生,意味着继承和发扬潘菽先生的心理学思想。从后经验主义理论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潘菽先生的心理学思想仍然具有当代性和启发性,特别是在强调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优先地位、强调理论对经验现实的建构作用、强调理论的实践品性、强调理论的历史性向度,以及强调理论研究的中国心理学归宿等方面,显示出卓越的远见。  相似文献   

20.
姜永志 《心理科学》2013,36(2):496-500
摘要 辩证心理学和交互行为心理学是近年对心理学理论建设和方法论改革影响较大的心理学取向,它们可以共同归纳到心理学的情境交互作用理论体系之下。情境交互作用理论体系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只关注意识、行为和心理机制的单一维度,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机体与情境交互作用中的意义。文章对辩证心理学和交互行为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假设进行了详细阐释。最后对情境作用理论体系对当代心理学的影响和启示进行了说明,可以为未来心理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