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全 《法音》1988,(10)
到乐山的游人没有不参观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的,何况我又住在嘉州宾馆,朝夕与大佛隔江相对,更盼望能早日参访大佛寺。6月28日我终于如愿以偿,在乐山市佛教协会工作人员陪同下,我们有幸去瞻仰大佛。大佛寺里游客熙熙攘攘,地上痰迹脏纸随处可见,却没有见到一个清洁工人在打扫,也无人维持秩序。院子里的脏纸多与小卖部出售各种冷饮有关,猛然抬头,只见小卖部的楼上赫然挂着《藏经楼》的匾额。大殿里佛像也还庄严,佛像旁挂着“不许攀登佛像拍照”的牌子,旁边却又有一只高凳,专供游人爬上去。负责为游客拍照的是个有营业  相似文献   

2.
杜宪 《佛教文化》2009,(5):48-54
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地处峨眉城东门外。寺院占地百亩,城垣田亘,柏楠环绕,殿宇数重,气轩轾昂,为峨眉“十方丛林”。 寺院由无穷国师创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大师历经艰难,募于蜀楚,再入京城,向崇信佛教的慈圣太后化缘。太后闻师发心在峨眉山铸供千手千眼观音铜菩萨像,即赐千金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3.
浙江新昌大佛寺南朝弥勒造像是南朝石窟造像硕果仅存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研究的持续深入,新昌大佛的原始面貌和演进脉络被较为清晰地梳理出来,丰富了学界对新昌大佛的认识。结合考古学的最新成果,新昌大佛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独特的审美价值得以展现,它包括流水行云的线条美、褒衣博带的服饰美和法相圆融的境界美。刘勰为新昌大佛撰写的《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不仅记录了新昌大佛修葺的来龙去脉,还成为观察齐梁文风的宝贵窗口。同时,作为下生弥勒信仰的重要遗迹,新昌大佛是僧众南渡的见证者、是佛教中国化演进的直接参与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新昌是浙东地区闻名遐迩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古称剡东、剡中,又名南明、石城,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素有"东南眉目"之称。境内大佛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以拥有江南第一大佛——石窟弥勒大佛和1075尊小石佛而名扬海内外。从"东南佛国"文化圈来溯源其文化资源,大致可以切割为三大版块,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6,(1)
张掖大佛寺发现明清佛经六千卷原版“北藏”、金银佛经为世所罕见据新华社兰州12月15日电(记者郗永年)甘肃张掖大佛寺藏经殿的夹墙内,最近发现佛经6000多卷。这是继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之后,我国目前发现数量最多、最完整的佛教文献。张掖大佛寺修...  相似文献   

6.
桑吉扎西 《法音》2009,(11):35-35
10月18至19日.由浙江省新昌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旅游局和大佛寺联合举办的“江南佛心大典”系列活动在大佛寺栖光净院举行。开幕式由新昌大佛寺住持传实法师主持.  相似文献   

7.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即后帝国建国的第一年,割据甘肃东部一带的军阀薛举率领大军进逼唐朝的首都长安城,秦王李世民以西讨元帅的名义带领八总管之兵力前往抗击。从七月到十一月间,两军大战于关中西部地区,经过数次的交锋,最终以李世民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当年作战的主要地区,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彬县一带。李世民为了悼念斯役死难的将士,特地在州修建了一所应福寺,也就是今天的彬县大佛寺石窟。大佛寺石窟,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现存窟龛约116所,造像约1,500躯,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是其中保存有造像的主要洞窟…  相似文献   

8.
华严风光     
奈良大佛日本奈良的东大寺是南都七大寺之一 ,它是日本华严宗的总本山。奈良时期是总国分寺。这座寺院是受圣武天皇的敕愿 ,作为镇护国家的道场创建的。东大寺的大佛也称奈良大佛 ,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这尊大佛在大佛殿创建后两度被烧毁。特别是1 1 80年源平之乱中 ,大佛殿全毁 ,大佛头部被烧落 ,身体部分半溶化。东大寺老僧重源费尽千辛万苦 ,将寺院修复。三百八十七年后的 1 576年 ,在足利末期的战乱中 ,大佛殿又被焚烧 ,大佛遭到毁灭性的损坏。大佛长期裸露在庭院里。江户时期 (1 60 3— 1 867)的公庆法师与大佛朝夕相处 ,立志修复大佛…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据有关报道,1981年12月29日香港宝莲禅寺举行了天坛大佛动土典礼仪式。这尊由宝莲禅寺发起筹建的天坛大佛,座落在该寺前的木鱼山上。据宝莲寺董事会主席兼“天坛大怫筹建委员会”执委源慧法师介绍说,天坛大佛工程将分四期进行。佛像以钢筋混凝土作架构,表层用花岗石碎铺  相似文献   

10.
一朴老您走了 ,不 ,您没有走。几年前 ,您对日本佛教的朋友说 :“我一定为了中国的佛教事业争取多活几年 ,用工作的长寿去迎接佛教事业的兴旺发达。”您的宏愿还声声在耳 ,您的慈容还宛然在目 ,您念念不忘佛教事业的发展 ,您始终牵挂着灵山胜境的圆满建设。对灵山大佛的建造 ,您从一开始就倾注了全部的心血。1994年4月10日 ,您亲临无锡马山小灵山考察。当时对灵山佛像如何造 ,各方面都有见解。您赋诗一首 ,高度归纳了这种意愿 :“龙头渚 ,景色胜天堂。七十二峰争供奉 ,小灵山里建禅场 ,大佛法中王。”“法中王”无可非议只能是佛祖释…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6,(6)
(一)前言天坛大佛座落于香港大屿山木鱼峰,由香港宝莲禅寺筹建,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公司承建。大佛高二十六点四米,是全球最高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像,预计于一九八九年建成。由于大佛的坐基是仿照北京天坛的圜丘而设计建造,故名天坛大佛。这座宏伟的大佛寓意世界和平,是香港开埠以来宗教界的盛事,并将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吸引中外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朝拜,对香港社会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具重大意义,盼能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2月24日下午 ,近半个世纪未见面的朴老和顾老在北京相聚了。而这相聚因缘 ,则要从稍前朴老去无锡灵山说起。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开光庆典 ,朴老夫妇为了东方大佛之屹立 ,再度来无锡 ,参加开光盛典。在方丈室小憩时 ,朴老看到方丈室内挂着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先生的对联 ,当即问我 :“廷龙先生近况如何?”我即回答顾老现居北京其哲嗣诵芬先生处 ,因年纪关系很少出去活动。朴老听后十分高兴地对我说 :“我与顾老是半个多世纪的老兄弟了 ,你不要忘记 ,待我回去之后我要去看他。”当时我答应了朴老的要求 ,并写信…  相似文献   

13.
“四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形象,指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武当山天柱峰顶端的“金殿”中有一尊铸于明永乐年问(1403-1424年)的鎏金铜玄武像,长65厘米,高47厘米,重53公斤。蛇躯紧缠龟体,两尾相交,蛇头耸立,龟首反顾,形象生动。这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28日于无锡)江南三月,风和日丽,灵山大佛,佛光普照,梵宫殿宇,甘露遍洒。在这皆大欢喜、融合吉祥的气氛之  相似文献   

15.
《天台宗史迹考察与典籍研究》,朱封鳌著,2002年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8万8千字,分上、下两编。上编共13篇,即:(1)天台山高明寺访古。(2)访最早的放生池——天台山始丰溪。(3)礼天台宗祖庭国清寺。(4)谒台宗古刹玉泉寺。介绍玉泉寺今昔、智者及其弟子在玉泉、文物古迹考。(5)大佛寺怀台宗先祖。(6)摄  相似文献   

16.
张总 《法音》2005,(2):27-29
山东碑崖刻经中存有《思益梵天所问经》的内容,而且是节取了有关“六度”的一段。这段经文原刻于尖山大佛岭,惜已毁于上世纪60年代。但几年前笔者调查山东摩崖刻经时,获知有一造像碑残件,虽仅存30字,却与尖山此刻相同。在“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学术会论文中,笔者曾提及此一残碑,即引起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前此仅据内容做过一点探讨,近[1]日得观此残碑拓印件,才知此刻经碑很小,残高仅约30余厘米,即使完整无损,其碑高也不过半米左右。不过此碑虽小,却可与尖山大佛岭之刻作一番比对,而且拓片确能反映出其原本状貌、真实书迹及碑形,较只…  相似文献   

17.
容膝     
河北古城正定大佛寺内,有一方著名的石刻,上书“容膝”二字,苍劲从容,落款为“晦翁”。“晦翁”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的号。朱熹为何要在这里题字?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大佛寺当时有一排专供游客住宿的小屋,名曰雨花堂。雨花堂的建筑格式很特殊,从大到小,共一十八间。大者二丈有余,小者只能容下一人。客人所住房间大小,以向寺院施舍财物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显通寺佛国藏珍楼内,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匾四块。匾幅都很大,其中三块为横幅,尺寸相同,横190厘米,竖64厘米;一块为竖幅,横95厘米,竖188厘米。均为黑底金宇,光彩耀目;未有镶边,古朴而典雅。字体丰满圆润,端庄而又洒脱,称得上是几件艺术珍品。这四块诗匾,依写作时间为序,其一是《显通寺作》,落款“庚午仲春御笔”,即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乾隆皇帝第二次朝台时所作。其二是《显通寺再依皇祖元韵》,落款“辛丑季春御笔”,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乾隆皇帝第四次朝台时所作。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18日上午,云南省佛教协会、西双版纳佛教协会、总佛寺在版纳勐渤大佛寺隆重举行大佛寺万佛吉祥塔奠基、斯里兰卡菩提圣树栽种和佛像安奉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  相似文献   

20.
程卫军 《法音》2008,(6):84-84
本刊讯6月2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大佛寺分馆新馆揭牌仪式在广州大佛寺举行。大佛寺为岭南名刹,有着千余年的历史,为广州"五大丛林"之一。早在1921年,寺内就成立"广州佛教阅经社",深得孙中山先生嘉许,亲笔书赠"阐扬三密"题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