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联抬趣     
清朝林则徐因禁烟驰名海内外,他还很有才华。小时,私塾先生以水中鸭出联:鸭母无鞋空洗脚;林则徐略加思索,很快便对出下联:鸡公有髻不梳头。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有这样一副有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褒贬分明,流传很广。还有一副有趣的对联。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姓秦名涧泉的状元,游岳王坟,友人戏指他为秦桧的后裔,要他以此写一副对联。他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从另一个角度唾弃奸贼,褒贬同样分明。  相似文献   

3.
风流天子乾隆下江南,留下了许多奇文轶事.其中“烟锁池塘柳”上联就是一例.据说清朝时期一次科举考试,杭州西湖有两名考生名列前茅,令主考官难分上下.适逢乾隆皇帝巡视江南,路过此地,主考官便将其两考生的答卷呈上,请他定夺.乾隆看后也觉得学才不分仲伯,便决计以一副对联来考察他俩.次日晨,乾隆将考场定在西湖岸边.此时,天高云淡,微风和煦,乾隆兴致勃勃.两考生则垂手而立,毕恭毕敬,极紧张地等待着决定命运时刻的到来.这时,乾隆不慌不忙缓缓地吟出一副对联的上句来:“烟锁池塘柳”.  相似文献   

4.
狗年话狗联     
2006年,是狗年。狗又称犬。以机智勇敢,忠于职守,赢得了人们喜爱和尊敬。古今文人以“狗”字题联的趣事不少。下面采撷数对,为太平盛世的狗年增添情趣。号称“对联才子”的钟耘舫曾自题一副春联,联语曰:“谋生梦好鸡常破;索债人多狗不闲。”联语不但对仗工稳,而且意趣横生。试想:谋生的“美梦”刚刚被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对联,生动有趣。而一些数字对联还应用了数学运算,更是令人称奇,妙不可言。加法清朝通州有一位画家曹凤,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要他12岁的儿子配个数字联,写出一百只鸟儿的意思,但不准出现"百"字。儿子智慧过人,非常聪明,略加思忖之后,便顺口说道:  相似文献   

6.
浙江新昌大佛寺五层罩阁的石窟殿堂中有蔡元培先生撰并书的一副对联: 理哲家言,同源西圣; 华严法界,现象南明。 联为行楷,内含刚骨,外显飘逸,仔细赏观,能体悟出先生的苦心励志和超凡脱俗的人格,可惜已毁于"文革"。1982年,大佛寺修复,由沙孟  相似文献   

7.
正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张挂在餐馆酒楼的对联,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有餐饮妙联传世。现撷取数则古时餐饮妙联,以飨读者。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是清朝京城一酒馆的对联。据传,当年乾隆微服私访,见京郊小巷里有家名叫"天然居"的小酒店,店名很别致,便进店就餐。酒菜倒也洁净整齐,  相似文献   

8.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他小时候写的一副对联。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造诣极高,下面要说的是关于他的对联故事。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9.
品梅联佳话     
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精神,常常被用来象征人们的刚毅精神和崇高品质。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咏梅花的佳联。北宋杰出的书画家米芾,曾撰有一副对联:雪里红梅,雪映红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此联在句式上采用先勾轮廓后描绘的手法,犹如一副颇具风采的“梅竹图”,有静有动,色彩鲜明。吟其如赏其画,不失为名家之大作。  相似文献   

10.
静气     
正翁同龢曾撰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道出了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都是有"静气"之人。他是晚清时期风云人物,曾做过两朝皇帝老师,是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士。他所言的"静气",是阅尽历史而得出的结论。静气是一种人生态度,静气也是一种面对周遭世界的气度。纵观古今,凡能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性:在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紧张慌乱,不手足无措,不面如土色,不自乱阵脚,往往  相似文献   

11.
门外谈佛     
邵纯  桑吉 《佛教文化》2010,(1):53-57
<正> 2001年4月,林则徐的玄孙女林子东老人令我写一本关于林则徐的小册子,名为《林则徐为官之道》,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当时我刚刚从新疆党校退休,便欣然从命,由乌鲁木齐乘火车出发,经兰州、长沙作万里行,最后到了林则徐的家乡福州市。完成书稿后,出版社派车,奖励我做一日游。到何处观光呢?林则徐笃信佛教,我收藏有他抄写的《金刚经》影印件。因此,我提出到福州郊区鼓山的佛家寺院看一看。据传说,林则徐少年时曾登过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必须批评和揭露伪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伪科学是科学的敌人《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个最基本的理由是:如果“以假作真,以无为有”,那么真和有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一生,为官清廉,到任一地,造福一方。作为政治家的林则徐,他是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作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他赫赫的功勋是在广州抗击英国帝国主义分子,虎门禁烟的壮举。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近代思想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直接孕育了早期的维新思想。1837年升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在督境内严禁鸦片,成绩卓然。1838年10月,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篇著名的奏折。他痛切陈辞:鸦片流毒于天下,为害至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  相似文献   

14.
正何谓药名对?常有人将药名对误认为是那些把药名直接引入联中的对联。如:马屁菌,鸡屎藤。其实不然。所谓药名对,是指那些采取双关的修辞方式,把药名暗含在联中的对联。药名对,如果写得好,可以妙趣横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如,前几年在北京某药店有过这样一副药名对: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此联既风雅别致、诙谐有趣,又符合药店本身身份,对招徕顾客实有好处,不能不说它是一副颇见功力的意义双关对——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在联中是一语双关的。  相似文献   

15.
正传说从前有一书生上京赶考,正在过一座独木桥时,迎面来了个挑竹子的姑娘。姑娘说要出一上联请书生对,如对出了下联,她才肯让书生先过桥。姑娘出的上联是:"竹担挑,挑竹担,竹担挑竹竹挑竹。"书生一时对不出下联,只得转身让姑娘先过桥。后来,书生路过一座庄园时,见大门上的铜环锁着铜锁,触发灵感,立即想出了下联:"铜环锁,锁铜环,铜环锁铜铜锁铜。"这副26个字的对联,仅由不同的6个字重复组成,也算是一副绝  相似文献   

16.
正谜语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非物质文化产物,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在我国的联海中,有一些谜语对联,十分奇巧有趣,现拾取几副供大家品赏。1.一年春节,杭州西湖总宜园举行春灯谜会,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才子徐文长恰好路过,见一群人拥挤在大门口,正对一副谜语对联。许多人对着那个谜  相似文献   

17.
正西瓜,果肉艳红,瓤沙汁甜,清凉爽口,是夏季里人们消暑止渴的佳品。在浩瀚的联海中,文人雅客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西瓜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宋四家"之一的苏东坡,有个门生独坐书房,见春雨洒在窗纸上,即得一上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半年后他请教苏东坡,东坡这时正有客人,并不急于告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社会心理学教授,带着学生来到一棵老槐树下,指着树说:“这树上有许多蚂蚁,我已经观察了5年。”学生们上前细看, 发现树缝里有很多小洞,成群结队的蚂蚁正紧张有序地东奔西跑, 出入往返,忙碌非凡。教授继续说道:“我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堵截它们,但是均未能成功。”这时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只松鼠,由于长期生活在树上,所以,他看树下的任何动物都比自己小。有一天,这只松鼠跳上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的树梢,这时,有一只老虎来到树下,抬着头向树上仰望。松鼠向树下俯瞰时,兴奋得大叫起来:"都说老虎是大块头,原来只和猫一样大!"老虎朗声地笑起来:"那你就下来吧,咱们站在一起比一比!"松鼠兴奋地从树梢上顺着树干跳下来。他大叫起来:"大老虎,我怎么只看见了你的腿,你的头哪儿去了?"老虎没有吱声,又朗声地笑起来……松鼠循着声音向上望去,这才看见了老虎的笑脸。  相似文献   

20.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马寅初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41年在重庆庆祝60寿辰时,周恩来为他手书了一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