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使宗教工作服从并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对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对待宗教问题的正确政策。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神权是束缚中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不论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在历史文化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问题。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澄清二者的基本关系。文章先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提出了研究二者关系的必要性,再从宗教与民族关系的根源、宗教对民族形成的作用、宗教与民族特性的区别、宗教与民族发展的相互作用、宗教对民族之间关系的正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兼顾问题两面的理论澄清,指出在宗教与民族二者之中,任一方的道德或理性成分的发展都会有利于另一方的道德或理性成分的发展,任一方的狂热或反理性倾向都会加剧另一方的狂热或反理性倾向;最后从世界各国宗教与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着眼,概括了宗教与民族各自面对的问题,并从中尽力总结出七条经验教训,以期有利于我国在宗教与民族关系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3.
加强理论研究 正确认识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李瑞环同志《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 民族、宗教问题是重大的问题,也是复杂的问题。它常常涉及千百万群众,有时还联系到某些国际因素,因而处理民族、宗教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主办的“全球化趋势下的民族与宗教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月17~18日在上海明珠大酒店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宗教文化出版社、新疆社会科学院、江苏省行政学院、温州大学、上海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上海社会主义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宗教学会、上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是我国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边疆省份。由于特殊的地理、人文、民族等因素,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边境问题、对外开放问题、贫困问题等相互交织,做好云南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各级党委、政府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贯彻  相似文献   

6.
最近,李鹏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探讨研究新时期宗教问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不但能团结千百万信教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而且也是我们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宗教现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就宗教而言,各个宗教在其历史上的传播与发展,对我国的民族史、民俗史、文化史、哲学史,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诚  丁如 《福建宗教》2002,(5):15-20
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是做好新世纪初宗教工作的关键。中央一再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清醒地理解党的宗教政策。并希望从事宗教工作的同志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理论,全面把握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都应当立足于这样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8.
2009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相继成立,这是宗教学界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的学术厚礼,是中国当代宗教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宗教学的当代发展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之一。中国政界、教界、学界的各界人士都参与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宗教、处理宗教问题以及做好宗教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党的宗教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总纲要。在新时代,应深入研究其内在逻辑和层次,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和主要价值,以科学认识为引领、以系统部署为遵循、以使命责任为指向,实现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不断夯实理论根基、拓宽实践路径、丰富时代意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的重要批示,从国际战略角度提出研究宗教问题的重要性。任继愈将毛主席的批示精神概括为"研究宗教,批判神学",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者。坚持这一学术范式对于当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宗教研究领域提出的"学术神学"范式,形成对"批判神学"学术范式的挑战。某些号称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者,绝口不提科学无神论。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最底层的基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科学无神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是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宗教问题,确切些说是对基督教进行批判的哲学解释,这实际上早就是马克思在学术上最感兴趣的中心问题。在当时的德国,人们往往借宗教问题来讨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那些轰动一时的重大问题,而人们对黑格尔宗教学说的态度,人们关于基督教起源的某种哲学观念以及关于基督的历史真实性的争论等等,往往能反映出他们的政治立场。马克思和鲍威尔的密切合作,马克思想写宗教艺术论文的打算和他那篇贯穿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2,(5):34-35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多民族、多宗教的实际,坚持“导”的理念,通过理论实践引领、思想政治引领、文化浸润引领、人才培养引领,着力深化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实践,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基础上创立的用唯物辩证法解释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唯物史观为宗教研究提供了从物质基础到思想观念的根本认识路线,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任继愈先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将儒教宗教问题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中考察,阐述了"以儒教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产生,剖析了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与哲学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魏晋以来封建社会宗教基本生态,阐明宋明唯心主义哲学世俗化过程,得出"儒教是教"、是"中国的宗教"论断。任继愈的儒教宗教论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分析中国社会实际的一个具体实例,为儒教研究开辟了一条唯物史观的哲学路径。从唯物史观出发审视关于中国宗教的争议问题,中国宗教的社会原生属性问题,中国宗教纵向历史发展问题、中国宗教横向在世界文明进化语境中和世界主要宗教关系等问题,对当代中国宗教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与对策等多重角度,积极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所取得的成果,包括编辑了一些文献资料,出版了一定数量的学术论著,召开了规模各异的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等。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体系建构、中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和重点。在40年来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相信学者们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拓宽研究领域,深化专题研究,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相似文献   

15.
适逢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成功召开、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际,2011年10月20至22日,中国宗教学会与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联袂于泰山之麓举办了"泰山综观: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此次座谈  相似文献   

16.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文革”后的情况和国际上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宗教状况,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系统地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实现了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完整性的邓小平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若干问题李瑞环(一)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民族工作在我国始终是一件大事。第一,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我们中国是由960万平方公里领土、56个民族、12亿人口组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我国少数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和科学论断,是我国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着眼全局,指引方向,始终坚持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需正确处理宗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境内与境外宗教的关系、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宗教团体及宗教界人士自主管理宗教事务的关系,推动宗教朝着符合我国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强调在新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