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界一般把斯宾诺莎定性为无神论者,可是斯宾诺莎自己曾经否认无神论的指控。解决这一身份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无神论"一词的历史含义,而在于斯宾诺莎对宗教概念的理解。斯宾诺莎认为新宗教与迷信相对立,他并不相信传统启示宗教的神学,由此我们可以同情地理解斯宾诺莎为自己的辩护,但仍不得不将无神论者的身份冠与他。  相似文献   

2.
把斯宾诺莎哲学作为参照系,越来越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范式。该范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三重难题。第一,斯宾诺莎对马克思思想的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何者更根本?普列汉诺夫和阿尔都塞都认为间接介入是更主要的,他们由此围绕马克思如何扬弃德国唯心辩证法的总问题来回溯斯宾诺莎的理论地位。第二重难题由此衍生:马克思究竟受益于决定论的斯宾诺莎还是身心平行论的斯宾诺莎,其哲学精髓究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体系还是认识方法?阿尔都塞以后新生代的左翼思想家们在现代性批判的名义下建构斯宾诺莎与马克思的直接关联,这带来了第三重难题:马克思哲学的真理性是否只能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保障?总体而言,“斯宾诺莎迂回”既有助于走出黑格尔哲学的思辨王国,也蕴藏着以形而上学自然观反注唯物辩证法、乃至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窠臼的诱惑。  相似文献   

3.
学界习惯上把早期阿尔都塞的学说称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总体而言是斯宾诺莎主义的,这一点在他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的断裂性理解源于斯宾诺莎知识论对知识种类的划分,马克思的反经验主义源于斯宾诺莎唯名论对观念与对象关系的论述,马克思对主体概念的拒斥是斯宾诺莎反目的论的理论结果。晚期阿尔都塞对其早期的斯宾诺莎主义展开过深刻的自我批评,但他并未因此放弃斯宾诺莎主义。阿尔都塞绕道斯宾诺莎来解释马克思,开启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政治理论的斯宾诺莎复兴思潮,因此对当代西方左翼的研究就有必要厘清阿尔都塞理论尤其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的斯宾诺莎主义。  相似文献   

4.
"自因"概念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通过自因概念,笛卡尔批判了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并且建立了以动力因意义的因果性原理为基础的现代形而上学。通过对笛卡尔自因概念的继承、批评和修正,斯宾诺莎进一步否定了上帝相对于自然的超越性,把上帝等同于自然,并且看成是唯一的实体。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现代形而上学之中,上帝作为自因不仅是一种无限的力量,而且符合因果性原理。但是,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自因概念的逻辑和哲学困难。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马克思从斯宾诺莎那里承袭而来的理性判断的自由超越了意志自由,而前者就是对内在必然性的遵从;马克思发展了斯宾诺莎的物役观念,并将物化或物象化视为自由的对立面;马克思沿着斯宾诺莎通往自由的道路即外在必然性的内化思路,强调把物象化的力量重归联合起来的个人手中,而非彻底消除物象化。因此,斯宾诺莎对于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概念乃至物化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初叶起,法国思想界就开始持续讨论斯宾诺莎,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强劲的斯宾诺莎主义。尽管斯宾诺莎哲学在法国的兴起受惠于德国哲学,然而作为反黑格尔主义的典型,德勒兹则通过斯宾诺莎哲学中的表现主义,以思想和存在的强度重新构造了认识论和主体论,并以此作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在法国思想界兴起的"斯宾诺莎主义"的思潮中,德勒兹对斯宾诺莎的阐释有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他摆脱了此时学院派借助以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为代表的早期现代哲学,重建法国知识论中理性主义的诉求;另一方面,通过批判黑格尔,他取消了主体在本体论上的超越性,从表现论的角度重新定义人作为力量的本质,从而摆脱了关于斯宾诺莎的理念论传统。德勒兹在呈现了斯宾诺莎对当代思想启示的同时,也预示着法国哲学的理论焦点正在发生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统圣经研究在启蒙运动中完成一次重要的转变,主导这次转变的就是著名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斯宾诺莎以自然为核心,构建了从形而上学基础到经典文本理解之间的整体框架,以自然的必然性为这一整体框架统一原则。这一自然必然性原则为经典文本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基础,使得经典从神圣启示呈现为错误百出的作品,失去了原有的权威。经典的理解条件从虔诚的心灵转变为人自身的分析能力,把经典视作人类历史分析的对象。斯宾诺莎所主导的这些转变为现代西方圣经批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的荷兰哲人斯宾诺莎在以唯理主义方法注解人生的意义时,提出了确定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宏伟理想,并把达到人生最高圆满境界作为其哲学的归宿。他在阐释自由理想时,典型地表现出从本体论层次向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层次递进的内在逻辑,昭示了哲人为人的自由和尊严而追溯自由之根据的理论动机。斯宾诺莎哲学的解读线索因此就在于: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古典哲学遗产,在现代思想斗争和哲学斗争中起很大的作用。资产阶级哲学家们为腐朽思想去寻找历史论据,越来越多地去重新考察、修正早已逝世了的思想家的哲学学说,因为其中的思想,在现代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其现实性。花费在斯宾诺莎学说上的工作特别多。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只探讨共中最重要的、最鲜明地反映现代思想斗争和哲学斗争的某些特点。关于斯宾诺莎的著作,如同外国其他哲学作品一样,表现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危机的基本特征。美国哲学家G·克拉恩(G.L.Kline)把苏联哲学家主要在20年代发表的关于斯宾诺莎的某些论文,译成英文,于1952年以单行本出版,并在序言中写道,西方的读者在这本书中能够“不仅对研究苏联哲学中的斯宾诺莎有用,  相似文献   

10.
若将斯宾诺莎主要理解为唯理论者颇多不确,不仅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主要认识论著作称为伦理学,更是因为他的全部哲学体系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大伦理学体系。斯宾诺莎在自己的哲学中系统阐述了他之大伦理学的基于实体(神、自然)理论的人性基础和善的目标,以及通过认识服从理智律、通过信仰服从神律和通过社会服从法律的通达至善目标的三条路径。若能正确地从大伦理学的角度理解斯宾诺莎哲学,那么,我们就能看到斯宾诺莎哲学具有全新的哲学理论意义,以及重要的社会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斯宾诺莎是否是无神论者"是西方近代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在斯宾诺莎生前还是在其身后都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无神论者,但是斯宾诺莎生前坚决拒绝这一称谓。他不仅通过其哲学论证神的存在,论证人的最高幸福在于对神的理智的爱,还通过其生活方式来证明自己不是无神论者。通过考察批评者的观点、斯宾诺莎的著作以及无神论的含义,我们看到关于"斯宾诺莎是否是无神论者"的争论,既源于人们对神与无神论所具有的不同观念,也源于他们对斯宾诺莎著作的不同解读。由于不同人心中神的观念可能不同,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人们对斯宾诺莎是否是无神论者仍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会不断促进人们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要把握斯宾诺莎实体的层级结构与传统层级宇宙观的异同,以及它与后来的近代德国思想与现代的一些思想后裔(如尼采、德勒兹)之间的深层关联,就不能仅从前现代或当代的立场出发看待它,而要考虑到斯宾诺莎的原初思想情境,即为奠定内在性世界观而构造实体与样式相互支撑的功能结构体。我们首先探讨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关键,再通过实体与样式之间的关系澄清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内在性预设,最后以身心关系为例具体展示这种内在性预设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树博 《现代哲学》2022,(1):101-108
“预定论”是新教神学中的基本教义,也是新教神学家解决恩典、救赎等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一个与新教颇具渊源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构建了一种与预定论多有相似之处的决定论理论。以这些相似性为契机,有研究者认为斯宾诺莎是在新教预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决定论思想,有人甚至把他视为一个新教哲学家。然而,通过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无论在精神气质、思想前提,还是在具体内涵等方面,二者均有深刻差异。斯宾诺莎所坚持的并非预定论思路上的决定论,也不以新教的预定论作为其直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斯宾诺莎的热潮。发表出版了许多论文和论文集。1972年由我编辑的《斯宾诺莎研究》(这是第一部论述斯宾诺莎的论文集)出版。1973年安可图书公司刊行论斯宾诺莎的书。1975年M.曼德鲍和E.弗里曼将原来发表在《一元论者》斯宾诺莎专刊(1971年10月)上的全部论文及一些新论著编汇成一卷发表。在同一时期,几种解释斯宾诺莎的著作也在市场上出现,还有更多一些著作正在酝酿写作的过程中。裘洛特(Gueroult)的著作在大西洋两岸的对斯宾诺莎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15.
斯宾诺莎与马基雅维利的联系,一直是政治哲学史上悬而未决的难题。根据当代"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两种理论路径,斯宾诺莎至少具有两种可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面向:一是斯宾诺莎"理性自由"的哲学,它与推崇"积极自由"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有关;二是斯宾诺莎对"国家理性"的贡献,它证明了斯宾诺莎如何效仿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技艺,同时拒斥霍布斯的守法国家理论。基于斯宾诺莎对哲学与政治之关系的一般看法,他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本质上是用纯粹政治的手段来达到超越政治的哲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神学政治论》中关于耶稣的论述,涉及斯宾诺莎对哲学与神学关系的论证能否成立。对《神学政治论》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显示,斯宾诺莎并未肯定耶稣以理性的方式接受、理解和传授启示,因此他并不认为耶稣是一个哲学家。但是斯宾诺莎也未直接宣称耶稣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先知,而是运用双关、隐喻、错误推理等表述方式模糊处理耶稣的角色,这是宗教迫害环境下的一种写作艺术,但它也使斯宾诺莎的一些表述显得自相抵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通过划分出"自在体系"和"自觉体系",对斯宾诺莎的著作都加以双重的阅读,研究马克思对斯宾诺莎的阅读,就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早年的《神学政治论》摘录笔记。马克思通过对《神学政治论》章节次序的改变,不仅实现了对斯宾诺莎论证结构的整体改造,而且还将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激进化了。马克思双重阅读的方法并非阿尔都塞所言是一种有意义的误读,而是重现作者原意的阅读。马克思的阅读方法来自斯宾诺莎对《圣经》的批判性阅读,并将斯宾诺莎的阅读方法激进化。  相似文献   

18.
一些学者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具有基督教倾向。H.柯亨在这一问题上最为激进,他说斯宾诺莎是一位基督教哲学家或者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反对犹太教的哲学家。L.施特劳斯同意柯亨对斯宾诺莎的一些批评,但是他认为斯宾诺莎是通过批判犹太教来批判基督新教。通过对斯宾诺莎的著作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我们看到,斯宾诺莎的宗教哲学是基于时代所能达到的知识水准对《圣经》作出的历史的科学的分析,它既非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对犹太教的批判,也不只是针对基督新教的批判,而是通过剖析《圣经》对所有建制性宗教进行批判,因此斯宾诺莎不能被视为一个基督教哲学家。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的宗教概念是斯宾诺莎主义的重要方面。这一少有人作专门研究的宗教概念应当受到关注,这对于我们的斯宾诺莎研究的深入是绝对必要的;对于我们的今日宗教问题的思考亦绝非无益。本文拟从斯宾诺莎的著作出发,考察其宗教概念的特有内涵和本质,并对它作出应有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20.
谁如果声称想在斯宾诺莎的著作里找出这位哲学家同唯物主义“保持”的关系,谁就立即会遭到各种反驳。这些反驳者会说: “问题提得很不恰当:斯宾诺莎既不是唯物主义者,又不是唯心主义者,他是斯宾诺莎主义者;”“你是用固定的框框去硬套这个独一无二的著作家”;“提出斯宾诺莎,只会使早已过去的旧论战死灰复燃,何况这些旧论战其实只是争论一些虚假的问题”:“唯物主义的概念在斯宾诺莎从事写作的时代还不存在,使用这个概念是违背历史逻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