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我国伊斯兰教界有些人却硬說: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是“不能分开的”。他們說伊斯兰教的宗教制度是“适应任何时代,任何民族”,是“永远不能改变”的。这种說法,既違背历史事实,又混淆了是非,是极端錯誤的。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两个部分: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对于任何一种宗教来說,它的宗教信仰基本上是較长期不变的,而宗教制度是常常因时間和地点的不同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2.
常乐文 《天风》2001,(8):35
十年前的今天,她悄悄地走了,给张弟兄撇下了一双儿女。他为了儿女,也为了自己,定意续弦。新来的妻子是实业公司的会计,模样也端正,人们说,老张“打了泥碗换瓷碗”,成了“双职工”了。他却不以为然,因为在他的心中,总有那么一点缺憾——这就是新来的妻子并不是主内的姊妹。 妻对他蛮好,对孩子也好。为此,他感到欣慰,但总少不了女人那  相似文献   

3.
那一年,柯南受聘于一家地产公司,培训结业的那天,公司老总也来了。在作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后,老总转身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文件问:“有谁愿意帮我整理一下这些资料/”其实柯南是很想试一试的,但看看四周大家都是沉默的,他不禁又有些犹豫最终没敢站出来。老总停了停见无  相似文献   

4.
勤锄心地     
人们常把“心地善良”来形容或称赞一个人,看来,人的心灵就是一片土地了。那么,在心里的这片土地上栽种什么、或是让其荒芜,恐怕是每个人最关心的事。中国民间的“种瓜得瓜”之说,表达得很含蓄,但其内涵却深刻透彻。在我们的教会,也把心灵视为上主的宫殿,可见其意更为深远。为此,勤锄心灵的这块心地,不让杂草丛生,是每个天主儿女时常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续 仙 传 · 侯 道 华 》条 称 :侯 — — 邱 祖 虽 没 有 进 过 学 校 读 儒 ‘月 体 映 日 则 日 食 ’。 以 今 料“又 常 好 子 史 ,手 不 释 卷 ,一 览 必 书 , 但 也 并 非 “不 肯 读 儒 书 ” 者 , 之 :盖 当 其 下 ,即 见 食 ,既 在诵 之 于 口 , 众 或 问 之 : ‘要 此 何 自 从 他 追 随 王 重 阳 祖 师 学 道 后 , 旁 者 , 则 千 里 渐 殊 耳 。 正…  相似文献   

6.
舍弃     
小和尚去河里挑水时,没注意,水里带来一只小蝌蚪。他正准备把这个拖着长尾的小蝌蚪放回木桶里,捎到河水里去时,老方丈看到了,苎走过来说:“放到玻璃瓶里养些天吧,看它有什么变化,然后再放它到河里去不迟。”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穷汉的妻子只有一条裙子,已经穿了很多年,又旧又破。于是她经常补裙子,补丁缀着补丁,原来的样子早看不出来了。一天,穷汉收工回家,见妻子正哭着,便问她哭什么。妻子指着裙子说:“你看,又破了几个洞啦,家里再没有东西可补,叫我怎么见人呀!”第二天,穷汉将挣来的全部工钱,拿去买了一条新裙子回来。妻子接过裙子高兴极了。这天晚上,穷汉叫妻子早点儿睡,可她就是不肯。没办法,他只好独个睡下。谁知一觉醒来,见妻子把新裙子剪成碎块儿,正在缝补旧裙子上的破洞。便气得大叫起来。没想到妻子却笑着对他说:“…  相似文献   

8.
郭健 《中国道教》2001,(5):38-40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同时还是一部阐述“金丹大道”(即内丹术)的“丹经”,这在文坛上至今虽仍知之甚少,但对于道教内丹研究者来说,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不少研究者都公认:《西游记》是借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来阐述“金丹大道”的。但作者具体是怎样把取经故事和“金丹大道”融为一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西游记》是借故事中的一些角色或物品来指代内丹术语,因此比一般丹经更复杂、更隐晦,更难看懂。 在《西游记》中,有的角色或物品的内丹学含义作者有明确…  相似文献   

9.
《推背图》是一本迷信书,但“推背”一词却是有道理的。有好些玄物玄事是需要背向推理,即推背思维才可以知晓的。古代民间有个故事,说有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里.上面竖板留字“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则写上“隔壁阿二不曾偷”。这个故事只要稍稍推背思维一下.便命人捧腹不已。然而.现实商战中,象“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事还在不断演绎,诸如“跳楼价”“挥泪大甩卖”“滴血的优惠”,之事,有多少真如广告言中所说?!只要推背思维一番.便知这多半是骗人的把戏,大可以一笑置之,将此权且当作市场中的小幽默;倘若不…  相似文献   

10.
从1997年起,我就多次告诫弟子及信众,要认清“法轮功”假借佛教名词迷惑世人的别有用心,千万不可受其蒙蔽,迷失对佛法的正见。现在政府鼓励宗教界人士揭批“法轮功”,这正是我们佛弟子维护三宝、弘扬佛法真理的好机缘。  修学佛法与外道法都会在身体上出现反应,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聚合而成的,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火有暖性,风有动性,因此调节身体时必然会有各种反应产生。但许多“法轮功”练习者却误以为是李洪志发功所赐,痴迷妄想,走火入魔。而修学密乘所出现的身体反应是在具德上师的引导下,修行人…  相似文献   

11.
丁四新 《哲学动态》2002,(11):12-15
从竹简本到帛书甲本,从帛甲到帛乙本,我认为《老子》文本有着比较明显的递变痕迹可循。但从帛乙到以后诸通行本之间却似有文本递嬗变化上的断裂。帛乙《老子》只分篇不分章,完全符合司马迁所言“著书上下篇”的例子,而诸通行本则在分篇成书的基础上却有着完整的81章分章系统,其间当有一段文本演变的历程需要走过。《汉书·艺文志》云:  相似文献   

12.
郭店竹简《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忠信之道》校释1.不访不富,忠之至也;不是、弗智(知),信之至也:“宫”字疑为从、告声文字,当释为“造”,训同“狡诈”之“狡”。战国文字中“造”字有写作“造”者(见高明《古文字类编》,其右旁所从与此相近。《诗·兔》毛传:“造,伪也”。《周礼·大司徒》  相似文献   

13.
中华古代人文精神自周代始就辐转于实践的道德理性。诚如近人王国维所说:“周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设。”(《殷周制度论》,见《观堂集林》卷十)道德理性或实践理性的本旨在于“立人”,而最初的所谓“立人”无非是使人从禽兽中独立出来而过着真正属人的生活。周之“文”对此十分明达,如《礼记·冠义)}云:“凡人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又《礼记·曲礼上》云:“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然而.延至春秋之时,这一立人的实践理性却因着周文之繁琐疲蔽而变得敌视人了——一个由周礼所提供的巨大的“文”网锁蔽了人之首动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权力与圣工     
基督徒(特别是主的工人)都知道,主的儿女不应在权力之事上耗费资财 但面对今日大千世界,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因此,对于“权力”如何理解,或作一些深入思考,是有所裨益的。 权力,人均想拥有。因此,有方法使自己由平民升为小官;做了小官又谋求晋升,但当上大官后叉思慕做元首,于是乎,权力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电视播放京剧《捉放曹》。演到曹操杀了吕伯奢,陈宫责备曹操不义,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时,一位朋友开玩笑说:“曹操风格真高,他要背(bei)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背(bei)他。”戏里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负”既有以背(bei)载物义(如“负薪”——背[(bei)]柴),也有辜负、背(bei)弃义(如“忘恩负义”)。这两个意义几乎相反,却有内在联系。以背载物是初始义,一般初始义,都是比较具体的。由初始义,经过以背(bei)对着义(如“背负青天”),引申而转化为背(bei)叛、辜负义。  相似文献   

16.
陈林芳 《天风》2001,(12):33
“自从认识了慈爱的主,才感到自己的丑陋,他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引我走上永生之路。”这首歌不知陪我走过多少日日夜夜。 记得以前别人曾劝说“信主”,听后觉得很可笑;但是在一次丈夫夜晚下班发现公路上出了事故,回家后跟我说了这件事,我还安慰了他,可是到后来自己不知为什么越来越拍,整个一晚上没合眼,第二天情绪不住,几天吃不下饭,没办法只好去找医生,说受了惊吓,吃了几颗安神丸也见见好,最后有人说去信主吧!感谢主,有一姊妹说:  相似文献   

17.
书的价值决定着出版社与废品回收站的距离:有的书,一经问世就濒临死亡,我们可以让它短暂逗留于书桌,但却决不用它来庄严书架。这类书自然会使出版社成为回收站的近邻。但还是有一类书,即便读得破旧了,也依然坚实地占据着我们书桌或书架的一角,它使出版社与回收站无缘。在我看来,欧阳康教授主编的《当代英美哲学与哲学家研究丛书》(简称《丛书》)就有希望属于后者。无论在总体设计还是分卷安排上,这套书都贯穿着强烈的“问道意识”。我所谓“问道”,首先是指日常意义上的“问路”。为什么问路?因为哲学虽假定“大道惟一”,但不同地域、不同历…  相似文献   

18.
早晨起来,我习惯性地去开电脑,却发现它没反应,连试3次,依然如此,电脑“罢工”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脑了,它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最忠实的“爱人”,每天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电脑,进邮箱,上QQ,看看摄影图片、时装、美食或阅读一篇小说,有时也写写稿子。  相似文献   

19.
经常有有应届毕业生会提出这样的困惑:自己在所就职的企业里尽心竭力,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而某些人仅仅精于口舌,却能得到领导的亲睐,于是乎自己的心里有诸多的不平衡。作为一个从“应届”走过的人,从心理的角度,我认为有必要给应届毕业生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何谓“审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美学界近年相对沉寂,但仍有一个热点出现,这就是“审美文化”。这一术语可以说是道地的“国货”,而非“舶来品”,但它的含义至今不很清楚,使用中多有相互抵悟之处。例如,不少作者用它指艺术的商业化倾向和大众文化生活中的庸俗化倾向,甚至是指开放政策带来的消费、娱乐和鉴赏趣味上的“后殖民”倾向,因而主张对它进行“批判”;而同样的一批作者在另外的场合却又可能谈论审美文化的“建设”或“建构”,我想他们的本意显然不是要为一种不良倾向推波助澜。又有一些作者谈论“审美文化”(或“大众审美文化”)对于“消解”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