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青少年朋友谈谈"星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星座”问题是青少年最爱谈论的一个话题,也十分相信“星座”与“命运”的关系。最近也有读者写信给编辑部,谈及中学生对“星座”问题的“酷爱”和“热衷”,为此,我们开辟一个讨论栏目,希望广大青少年和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无神论》2003年第4期刊有《关于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建议》一文,该文是,“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与研究”课题组经过一年调查研究后的研究成果。文章指出:在中国青少年中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神秘现象,鬼神迷信概念在他们中间很有市场。鬼神迷信、伪科学、新有神论及邪教的流毒在青少年中蔓延的状况是严峻的,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分析造成青少年中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青少年中培养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是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课题,也是他们积极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他们通过调查研究,敏锐洞察到在部分青少年中对愚昧迷信、伪科学、邪教等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对于超常现象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的方  相似文献   

4.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邮电部朱高峰副部长,请他就“四科”问题,科学家与宗教问题,迷信邪教产生的根源问题和科学无神论的青少年教育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使人颇受启发。现根据采访录音与笔录整理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愈刮愈烈的“占卜风”最近在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很多青少年都喜欢用星座、纸牌和“笔仙”来“追问”自己的运程。并争相传阅、购买一些占卜类书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城市经济调查局不久前开展的一次相关联合调查结果显示,16.23%的人表示相信“星座预测”,其中绝大多数是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杭州市科协在10所中学进行了一项调查则显示,85%的学生算过命。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期,既渴求知识,又探索人生道路,对周围事物充满新奇,有时难免困惑。近期,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们,在校园里和社会上,都碰到了一些宗教传播和迷信现象问题,感到很困惑。其实,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对人生、信仰的问题既不会因应试而消弱,也不会自动解决;相反,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关心和指导。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一些专家和青少年朋友共同参与,探讨一些精神世界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青少年对神秘现象态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专家的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目前对神秘现象的热衷有增无减,尤其是对诸如特异功能、天外来客、星座、电脑预测等问题认识模糊,由此对超自然力的信奉而相信鬼神的存在,使得其身心、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本文对此问题做一客观阐述,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提出 2001年1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法轮功”痴迷者集体自焚惨剧,在7个自焚的痴迷者当中竞有19岁的女大学生和12岁的小学生成了邪教的牺牲品。这从反面警示我们必须坚决保护我国青少年免受邪教的精神控制和肉体摧残。为了准确了解当前青少年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状况,2003年4月由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反邪教协会软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我们对北京市城、近、郊区的中学生和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分为神秘类图书问题、鬼神迷信问题、星相算命问题、神秘现象问题四类20(学生)个问题(教师问卷为24个问题)。发放问卷222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对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访谈调查,设计15个问题,进行了约210次访谈;同时,就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做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使用数据集研究法、问卷法、情境实验法以及现场实验法,通过五个研究探讨了数字迷信效价对邪恶消费的影响,以及控制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数字迷信增加个体对邪恶商品的消费,而消极数字迷信减少个体对邪恶商品的消费。控制感能够调节数字迷信对邪恶消费的影响:在高控制感条件下,不同数字迷信效价对邪恶消费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低控制感条件下,不同数字迷信效价对邪恶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数字迷信影响个体进行更多的邪恶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迷信心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迷信在西方心理学界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而国内心理研究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从迷信的定义、理论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迷信心理研究做了阐述,并总结了目前迷信心理研究的不足:首先,到目前为止迷信的定义还没有得到统一。其次,迷信心理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再次,对迷信心理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争论,迷信心理测量工具的信效度以及文化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检验。迷信心理研究今后应在迷信内涵、测量工具以及实证研究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最近,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青少年读者和家长的来信.   从这些来信中可以看出,特异功能和鬼神迷信,特别是像法轮功之类打着最新科学旗号的新的有神论思想,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程度,正如一位家长来信指出:它们使青少年“分不清是非真伪,上当受骗,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无神论》2002,(1):31-31
2001年中国无神论学会年会上,来自教育界的一些代表向大会汇报了他们在青少年无神论教育方面的调查研究情况,提交了他们在一些学校和地区进行的有关调查报告,披露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让人感到现代青少年存在的鬼神迷信思想和盲目崇拜神秘主义的现状实在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3.
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无神论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观念,逐步培养起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思想,主要要依靠中小学的学校教育.原因是这个年龄的学生主要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是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和渠道,因此学校的教育对他们这个阶段思想观念的形成将起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学生年龄特点看,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养成科学观念,形成科学素质的基础阶段,是否能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信念,对他一生发展都将有重要影响;其三,科学与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仅是一种思想主张,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问题.我国由于长期存在封建残余的影响,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东西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新形态的迷信,如伪科学时有泛起.中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愚昧迷信等不健康的东西危害,学校必须承担起责任,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和无神论的教育,提高科学“免疫力“,从小筑起尊重科学、捍卫科学的大堤.其四,面对邪教“法轮功“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学校应该带头发挥宣传科学、宣传无神论,批判伪科学的重要阵地作用.要加大在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和无神论教育的力度,努力创造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触目惊心的报告。其中关于中学生鬼神迷信思想的调查结果,说明了我国学生中的 鬼神迷信思想已发展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时期。这一结果,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学生们问老 师: “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这么重要的内容为什么在大学课本里没有?”那么,我们接着要问:中学 课本里有吗?小学课本里有吗?有多少? 我们在这里再一次向有关部门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帮帮我们的老师。理直气壮地向我们的孩子说一句:鬼神是不存在的,星座与个人的命运是没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早期累积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采用累积家庭风险问卷、个人成长主动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以及青少年内化问题问卷对78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累积家庭风险对青少年内化问题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累积家庭风险因素还通过个人成长主动性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内化问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累积家庭风险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300多年前,黄宗羲以其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清醒地意识到世俗迷信、陋习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提出必须革除迷信和陋习的主张,并运用气化论揭露种种迷信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青少年自身迷走神经功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采用“心算任务范式”及问卷法, 对224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量与调查。结果发现:(1) 母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 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 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2) 当青少年迷走张力较低时, 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 当青少年迷走抑制较低时, 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化、外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综上, 父母元情绪理念能够预测青少年问题行为, 且父母元情绪理念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同时, 迷走神经功能对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学政治论》是斯宾诺莎一生中最具社会影响的著作;这与他对当时传统宗教迷信的批判很有关系。本文拟揭示:这一批判即在于从理论上说明宗教与迷信的区别,论证真正的宗教不是迷信。  相似文献   

19.
迷信大国     
在我们中国,迷信越来越盛行,有人称我们是迷信大国。 是否太夸张了?有人不服气,还有人发出质疑。其实,说中国是迷信大国,也是失之公允的,迷信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很多国家相信鬼神的人,其比例肯定不会低于中国,不过中国人口太多而已,相信鬼神的人数总量最多。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不是迷信,它是一种科学;偏执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反而是对科学和物顾的迷信。”“‘迷信’是人们对佛教的一种偏见,佛教自身面临着现代化的问题,首先必须破除人们对于佛教的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