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抽样调查了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宗教认同状况,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宗教政策的基本认识、对宗教本质的理解、大学生对宗教的了解状况和对宗教活动的参与情况、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大学生对有神或无神的看法、校园内的宗教活动情况以及信教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学生对宗教的认同、态度及相应的影响因素,采用自编问卷对1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2. 92%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相信宗教,高年级大学生更容易认同宗教;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较为宽容,但认识较为模糊;亲友信仰宗教情况和个人的社会信仰是大学生宗教认同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对宗教的认同和态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信仰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无记名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了大学生基督徒的宗教认同问题,包括大学生基督徒宗教认同的建构与维持、大学生基督徒宗教认同的面向与层次、大学生基督徒宗教认同的呈现与形塑。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基督徒的宗教认同状况总体上支持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大多数大学生基督徒基本的宗教认同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只有少数大学生基督徒的宗教信仰是在经过一番研究和慎思之后通过有意识的追求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学生向宗教寻求精神慰籍的现象有所发展,但这些学生并不是宗教信徒,这种对宗教模糊暧昧的态度被称为“宗教暧昧”。对此,通过对武汉地区22所高校发放2000份问卷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宗教暧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生们对宗教处于似信非信的矛盾之中,信教学生对自己的动机也并不十分清楚,信教学生的选择具有多元性,他们了解宗教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分析显示,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建议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丰富“两课”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设宗教理论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寻找信仰”;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及时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运用“软”“硬”两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87.7%)大学生不信仰宗教,超过六成(6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少数民族大学生、高职院校大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大学生、父母信教的大学生、家乡宗教氛围浓厚的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相对更高。大学生信仰宗教主要是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和“消灾祈福”,而且主要是受父母亲戚的影响。此外,85.0%的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在高中及以前,但是只有15.4%的信教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较高,68.0%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6.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87.7%)大学生不信仰宗教,超过六成(6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少数民族大学生、高职院校大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大学生、父母信教的大学生、家乡宗教氛围浓厚的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相对更高。大学生信仰宗教主要是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和"消灾祈福",而且主要是受父母亲戚的影响。此外,85.0%的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在高中及以前,但是只有15.4%的信教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较高,68.0%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大学生"慕教者""望教者""信教者"的出现,要求高校对宗教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高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基于大学生宗教问题状况,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好全方位教育引导工作。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全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教育机制、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加强互联网建设,教育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地面对和处理宗教相关问题,是高校应对大学生宗教问题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要了解"宗教热"对体育院校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便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院校大学生信教原因多元化,信教途径多样化,对宗教作用的认识模糊,宗教知识储备不足,对宗教政策的认识不够,党团员的宗教态度不容乐观等。研究提出,大学生科学宗教观培育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了解、关注、关心学生成长,完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路径,加强管理,抵御校园宗教渗透等。这些研究对于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科学信仰教育,做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攸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互联网自出现以来,便被宗教应用于其自身的传播中,这种在网络存在的宗教形态被称为网络宗教。在象牙塔内生活的大学生,其网络宗教生活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大学生的网络宗教生活这一问题进行的哲学解析则包括逻辑解析、历史解析和实践解析三个维度。逻辑解析重在梳理宗教的本质,历史解析努力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其成因,实践解析尝试摸索有针对性的破题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涉及北京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状况: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信教大学生在家庭背景、性别、年级和专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和信教的原因: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主要来自书籍、课堂和亲朋好友。多数信教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才选择信教,信教原因具有多重性;(3)大学生的宗教观念和信仰活动特征:多数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态度,大学生信徒对基本教义、教理的理解程度高,参加宗教活动热情高。更倾向于团契活动;(4)信教后对大学生的影响:信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改变非常大。且他们在思想倾向上存在消极性;(5)对策建议:认为应多管齐下,包括有开设相关课程和加强对非法传教活动的管理。这些研究的不足表现在:总体上缺乏科学无神论的观察视角:部分研究缺乏客观中立的立场:部分研究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无神论》2021,(4):44-49
随着宗教中国化的全面推进,宗教观成为衡量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因素,更关系国家的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通过综合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发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宗教问题上存在对宗教的认识不深、对错误的宗教行为和现象的批判态度不硬、对文化和宗教关系的把握不准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宗教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更加隐蔽化,且在高校中对青年学生的宗教观引导还存在缺位现象。为此,根据高校大学生实际,应从普及宗教观理论教育、强化"五个认同"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三重维度上全面深化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矛盾性倾向。其主要方面表现为,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者总体比例较高,并呈逐年增多趋势;部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了解不够,甚至理解偏颇;大学生中宗教渗透问题日趋严重;在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学生之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将来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宗教信徒。其次要方面表现为,大部分信教学生其实并非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徒,他们对宗教的理想追求与信念又十分淡薄。但这也正表明矛盾双方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契机。因此,教育部门如何应对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认为,足够的重视、在高校内部设立相应的宗教管理机构、加强宗教知识培训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课程建设是做好大学生信教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校园中的“宗教热”持续升温,大学生信教现象颇受关注。大学生信教的比例、信仰宗教的原因、大学生的宗教认知状况等问题都需要实证性的研究来给予回答。本文从芜湖三所高校大学生信教状况的问卷调查入手。并通过个案访谈的方法。研究上述问题。以及对德育工作者的应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现状,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参考。使用自编调查问卷,随机对10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7份,调查发现大学生有宗教信仰者64人,占被试的7.65%;其中大学生的信仰宗教排名依次为佛教、道教、基督教:信教学生最初接触宗教的原因主要是:承袭家庭传统占37.5%,寻求心灵寄托占35.94%,受信仰群体的感染26.56%;大学生去宗教场所的主要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1)祈福占51.73%;(2)参观浏览,占49.34%;(3)陪同他人参观,占44.68%;(4)好奇,占32.38%;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92%的信教学生对不同宗教信仰者持好感和理解态度.另有89%的无宗教信仰学生对宗教信徒持好感和理解态度;无宗教信仰的学生中有8.12%A-有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有10.51%人没有参加宗教的原因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他们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宗教信仰人群。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理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宗教这个曾被忽略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诸多冲突和争端后,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对其重新审视和定位。它的复杂性、敏感性,多变性,对信众的强大影响力等特点都决定了其重要的地位。基于以上特点,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通过对宗教的基本常识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培养他们正确看待宗教纷争、正确理解宗教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度重视并审慎处理大学宗教信仰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信仰宗教大学生,一方面,在尊重大学生教徒信仰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到经过登记的场所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园内外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宗教问题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需要。经过几次修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宗教法规已经不同程度地进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教材。但进入教材不等于进入课堂和学生头脑,教师对宗教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决定着他们是否及如何讲授宗教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效进行宗教问题教育,需要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对教材内容查遗补缺,重点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中宗教信仰者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宗教。树立科学的无神论世界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开设宗教学的选修课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注意:必须要讲清楚宗教的本质,使学生们对宗教到底是什么有科学而正确的认识;对宗教要采取旗帜鲜明的批判态度,但不是全盘否定;要了解学生思想,讲清楚学生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北京地区部分高校为例,通过长时间的参与观察,对大学生中基督教团契的组建和发展、内部结构、主要活动、运行基础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团契已成为大学生基督徒宗教生活的主要形式,是基督教在大学校园传播的重要基地,建议高校和党政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可为此原则的落实程度提供参考,并为高校宗教工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