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下属组织公民行为对领导信任下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夏齐  林丽 《应用心理学》2007,13(4):379-384
对于组织内的垂直信任,以往研究出于增加领导效能的考虑,多集中于下属对领导的信任。本研究则关注领导对下属的信任。通过对多家IT企业领导-下属的配对问卷调查,采用层次线性模型(HLM)和回归等方法,考察下属组织公民行为、可信任性、领导对下属的信任和泛化信任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下属组织公民行为表现越多,领导越信任下属;领导对下属的可信任性判断中介了两者的关系;领导的泛化信任作为调和变量,影响领导对下属可信任性的判断。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信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组织内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信任是委托方基于积极期望自愿接受受托方行为的意向。网络购物中的信任可分为信任倾向、制度信任、信任信念(商家信任)和信任意向。个体经验、个性倾向和认知影响信任倾向; 网络安全机制建设和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影响制度信任; 网站使用体验、商家信誉和商家规模影响信任信念; 信任倾向、制度信任、信任信念三者共同作用于信任意向, 进而影响信任行为。未来的研究应关注网络购物信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文化对网络购物信任的影响, 消极事件后信任重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任倾向与主观参照对网上购物意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对225名大学生、在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探讨了信任倾向与主观参照对网上购物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男性在职人员的信任倾向要显著大于男大学生的信任倾向,而对于女性,这种差异不显著。工作与否、性别、学历在信任倾向、主观参照以及网上购物意向上差异不显著。主观参照对网上购物意向的影响受到信任倾向的缓冲,相对于高信任倾向的人,低信任倾向人的网上购物意向更容易受到主观参照的影响。信任倾向和主观参照对网上购物意向都有显著影响,但主观参照的回归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4.
领导情感信任会促进员工表现创新行为,但员工个体的风险倾向与组织行为授权可能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领导情感信任能正向预测员工创新行为;(2)领导情感信任、组织行为授权与风险倾向对员工创新行为预测存在三维交互作用,相对于其他条件,组织行为授权和风险倾向均处于高水平条件下,领导情感信任与员工创新行为的正相关程度更为明显。探讨领导情感信任、组织行为授权、风险倾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可以为甄别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个体和环境因素提供理论指导,此外,也可为企业和直接领导如何增加员工创新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制度公平性的感知会影响人们对制度的信任,如果人们相信考试制度是公平的,每个人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拥有平等的机会,是否会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呢?研究1通过启动119名和112名本科三年级学生对考研制度的信任与不信任,考察其对学业投入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在考研制度不信任条件下,信任条件下个体的学业投入意向更高.研究2通过启动被试对一般考试制度的信任与不信任,考察其对学业投入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不是和个体直接相关的某项具体考试制度,仅仅是对一般考试制度的信任也能有效影响个体学业投入意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了领导政治技能对员工沉默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通过三个时间点对68个团队255名员工进行配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领导政治技能与员工沉默行为在团队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但在个体水平上不显著;在团队和个体水平,领导政治技能与员工的领导信任显著正相关,领导信任与员工的沉默行为显著负相关,并且领导信任中介了领导政治技能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个体水平,下属权力距离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卢海陵  杨洋  王永丽  张昕  谭玲 《心理学报》2021,53(12):1376-1392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是信任研究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感知不被领导信任会对员工的自我产生不利影响。相反, 传统领导方式“激将法”则认为领导的不信任可以刺激员工展现更好的自我。为了解释上述矛盾, 本研究基于自我评价理论和心理逆反理论, 采用实验研究和多源多时间点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探讨了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对员工自我的“双刃剑”效应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当员工感知领导能力较强时,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会通过降低员工的工作效能感削弱员工的工作努力和绩效表现; 当员工感知领导能力较弱时,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会通过增强员工证明自我能力动机提升员工的工作努力和绩效表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2家企业156个工作团队568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团队气氛与团队心理授权的关系,以及团队信任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团队气氛对团队信任、团队心理授权有正向影响;(2)团队信任对团队心理授权有正向影响;③团队信任在团队气氛和团队心理授权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情感信任在团队气氛和团队心理授权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认知信任在团队气氛与团队心理授权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霍荣棉 《心理科学》2014,37(3):710-715
人际互动过程中,信任作为决策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信任的决策逻辑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中存在冲突。本研究以合适性为信任决策框架,互动关系为激活规范目标的变量,分析了存在互动关系持续预期和不存在互动关系持续预期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被试间存在关系持续时,信任水平较高;关系持续预期消失时,信任水平显著下降。(2)被试对关系持续的重要性感知与其信任决策显著相关。(3)情境中的目标未被激活时,个体的信任倾向与信任决策显著相关;而当情境目标被激活时,信任倾向与信任决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领导-员工之间的信任是工作场所中宝贵的资源,但有关领导对员工的信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缺乏。以423名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法从被信任方角度考察了员工感知被信任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比较了三种主导解释理论的相对有效性。结果显示:感知被信任与工作投入正相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赖于感知被信任的不同维度;相对于不确定管理理论和认知评估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更能有效解释感知被信任与工作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道德型领导是新近提出的一种领导理论,大量研究证实这种领导方式会对员工和组织带来积极影响。然而,在领导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领导者从中获得了什么收益却较少受到关注。以50个工作团队的248名员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考察了道德型领导与个体层次和团队层次上领导者收益的关系及其作用过程。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道德型领导对个体层次的员工对领导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以及团队层次的团队绩效和领导者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作用;(2)团队平均领导-部属交换中介了道德型领导与下属对领导者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以及团队绩效的关系,但在道德型领导与领导者绩效关系间无显著中介作用。本文揭示了道德型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获得的“收益”以及团队层次社会交换的中介作用,为道德型领导和团队社会交换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组织信任对个体和组织的作用,在全国不同地区43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801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在个体方面,多层线性模型(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分析的结果显示:组织信任对个体的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对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组织信任对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与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显著的调节(加强)作用。在组织方面,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组织信任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于组织的主观财务绩效,即一方面分别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于财务绩效,另一方面直接通过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于组织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3.
组织内信任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李宁  严进  金鸣轩 《心理学报》2006,38(5):770-777
通过问卷调查,对组织内信任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通过建构6个嵌套模型和2个非嵌套模型,将其与假设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个体对于直接领导、同事和高层管理者的信任都会对个体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并且彼此间的效应相互独立,彼此互补。同时,研究也讨论了多种不同信任对个体工作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个体对不同对象知觉对其行为复杂影响,并发现对高层管理者信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效应部分由对直接领导的信任中介  相似文献   

14.
马华维  王欣 《心理科学》2014,37(2):438-445
研究采取双向信任的视角,同时考虑组织中员工感知到的来自上级的信任(即,被信任感)和员工对上级信任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机制。以737名企业员工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下级的被信任感与对上级的信任正相关;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对下级工作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心理安全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而下级的被信任感分别通过感激和心理授权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下级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徐禕  刘艺璇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711-172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新技术的采用对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如何使员工面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信任并接受新技术是企业新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现今学界虽已关注到信任在新技术采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但仍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特别是对于其内在心理机制的解释。为弥补这一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通过分析企业新技术推广情境下, 技术信任和领导信任对员工新技术接受的影响, 并引入了感知风险性与技术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 探寻信任影响的内在机制。此外, 还进一步探讨企业文化的调节作用, 从而建构信任与企业员工新技术接受的理论模型, 为企业新技术的推广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IT企业的高离职率成为信息技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了浙江IT企业员工的多层次承诺(组织承诺、团队承诺和职业承诺)及其离职意向。结果发现,IT企业员工组织承诺是影响离职意向的重要因素;同时IT企业员工的团队承诺和职业承诺是组织承诺影响离职意向的缓冲变量。其中,团队承诺越高,组织承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就越大;而职业承诺越低,组织承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就越大。最后对IT企业的员工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主管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主管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影响的双路径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563份上下级配对数据,结果显示:主管认知信任通过注意聚焦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主管情感信任则通过情感承诺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即一方面直接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个体指向公民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情感承诺间接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并且,主管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作用要大于认知信任的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内隐加工和内隐记忆的方法探讨面孔信任评价是否为自动加工。结果表明,在外显记忆任务下,大学生在三种可信度面孔的再认成绩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不可信任面孔再认正确率最高,反应最快;在内隐记忆任务下,不可信任面孔的再认成绩最好,且反应最快。这些结果说明,个体可以依据陌生面孔的可信度对面孔进行自动加工,且对不可信任面孔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背景下员工沉默的测量以及信任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自行编制的员工沉默行为调查问卷,通过对928名被试的调查,对中国背景下员工沉默行为的结构维度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沉默由三个因素构成。三因素结构的结果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证实。由此得到结论,员工沉默有三维结构:默许沉默、漠视沉默和防御沉默。以员工沉默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以员工对上级和组织的信任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对上级信任对员工沉默三个维度都有负面影响,而员工对组织信任对默许沉默和漠视沉默有负向影响,对防御沉默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个体、领导和同事角度出发,采用2个时间点员工-主管配对问卷调查法对299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探讨了管理者可信行为对员工建设性建言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管理者可信行为对员工建设性建言有正向影响;(2)员工-领导价值一致性和员工感知凝聚力在管理者可信行为与员工建设性建言关系间起双中介作用;(3)同事消极约束显著负向调节管理者可信行为与员工感知凝聚力间的关系,即当同事消极约束水平越低,管理者可信行为对员工感知凝聚力的正向影响越高;(4)同事消极约束在管理者可信行为与员工-领导价值一致性间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