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彭彦琴 《心理科学》2011,34(6):1308-1312
运用PDP(过程分离程序),以12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自编性诉求广告及自编包含与排除问卷为实验材料,采用3×2×2多因素设计,探讨不同裸露类型(含蓄、一般、直露)和代言人类型(名人、一般人)的性诉求广告在不同阶段(控制化加工、自动化加工)认知信息加工的模式差异。结果发现: 1)外显的控制化加工,含蓄型性诉求广告记忆效果最好;2)直露型性诉求广告内隐的自动化加工最高;3)未发现性诉求广告中存在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2.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静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07,39(6):1084-1092
个体的情绪调节与其认知的关系是近年来情绪和认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热点。本研究则通过两个阶段的实验,较系统地探讨了两种情绪调节分类下的四种情绪调节方式(原因调节——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反应调节——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减弱调节——评价忽视和表情抑制,增强调节——评价重视和表情宣泄)对记忆(视觉和听觉记忆)及记忆评价(即元记忆,视觉和听觉元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对记忆没有影响;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对记忆影响显著(表情抑制影响了听觉记忆,表情宣泄影响了视觉和听觉记忆);(2)评价忽视、评价重视和表情宣泄对元记忆没有影响;而表情抑制影响听觉元记忆;(3)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无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但对元记忆虽无性别差异上的影响,却存在专业上的差异。总之,个体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会对记忆和元记忆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静远  李虹 《心理学报》2022,54(12):1455-1466
探讨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 并检测记忆偏向与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验1招募大学生60人, 随机分为高、低状态焦虑组, 采用情绪诱导程序诱导高、低状态焦虑; 采用口头估计任务测量回溯式时距判断, 考察高、低状态焦虑诱导后的回溯式时距判断差异。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 招募大学生60人, 增加自由回忆任务测量记忆偏向, 考察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中记忆偏向的中介作用。实验3在实验1和实验2的基础上, 招募大学生90人, 增加视觉模拟心境量表测量认知评价, 考察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 并检测认知评价与记忆偏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回溯式时距判断中, 高状态焦虑比低状态焦虑更高估时距; (2)在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中, 记忆偏向具有中介作用; (3)在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中, 认知评价和记忆偏向存在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只有当认知评价得分较低时, 即对于认为焦虑对身体健康有害程度较低的个体而言, 在状态焦虑影响回溯式时距判断中, 记忆偏向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即状态焦虑只通过记忆偏向影响回溯式时距判断。研究结果揭示了焦虑个体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内部过程, 验证了注意闸门模型中有关用于计时的记忆资源越多对于时距越高估的假设, 丰富了焦虑通过记忆偏向影响回溯式时距判断的解释视角, 为通过调整认知评价改善焦虑个体时距偏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发现眼睛注视线索不仅能够引导社会性注意, 还会影响个体对物品的感觉和知觉。注视线索对消费者的影响体现在认知和态度两方面:一方面, 模特注视线索能够引导消费者注意, 增强消费者对广告或产品的记忆; 另一方面, 模特注视线索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喜欢程度和购买意愿, 以及对服务人员的评价。未来可以从产品、消费者、消费情景及注视线索发起人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注视线索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呈现方式的网页广告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利  杨治良  王新法 《心理科学》2007,30(3):584-587,591
选择25名视力正常的大学生,用眼动仪记录他们浏览不同呈现方式、不同位置的网页广告的眼动过程。结果发现:1.对于不同呈现方式的网页广告,从记忆成绩看:彩色组显著优于黑白组,两者与动画组没有显著差异;从眼动指标看:动画组和彩色组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的明显高于黑白组。2.网页广告的位置对被试的记忆成绩与眼动模式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上部与中部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时间长。记忆成绩也表现为差异显著,中部与上部的记忆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卷入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过程分离程序,考察卷入的两方面(个人卷入与产品卷入)共同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发现:(1)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的提高都能促进受众的品牌记忆,但个人卷入的变化主要影响品牌外显记忆成绩,而产品卷入的提高则表现为内隐记忆效果的增强。说明,两者影响的是同一内部过程,但影响方式可能有异。(2)名人广告中的品牌所获得的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效果均明显好于使用一般代言人的品牌;代言人类型与个人卷入或产品卷入间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说明,名人代言人的使用可促进广告信息的加工,且受卷入状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的年老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青  焦书兰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03,35(4):476-482
采用类别判断任务作为正在进行任务,采用Einstein的研究范式探讨了前瞻性记忆是否随年龄的老化而出现年老化现象。结果表明,当前瞻性记忆任务和当前进行的任务要求的认知过程一致时,前瞻性记忆成绩不会随增龄下降;当前瞻性记忆任务和当前进行的任务要求的认知过程不一致时,前瞻性记忆出现了年老化现象;前瞻性记忆成绩和自由回忆成绩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植入式与非植入式广告比较为主线,探讨感觉通道和延时因素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发现非植入式的和视觉+听觉通道的广告有更好的品牌记忆、植入式的听觉广告在品牌记忆与品牌偏好上优于视觉广告、延时条件下植入式广告的品牌偏好保持较好。以上结果与非植入式广告的信息印象优势、植入式广告的品牌较非植入广告与背景的结合度高以及听觉广告的情节整合度与材料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诉求方式的手机网页广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50名视力正常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研究他们在浏览不同诉求方式、不同位置广告时对手机广告的记忆程度、喜好程度。结果发现:(1)对于不同诉求方式的网页广告,理性诉求组的注视次数及注视时间明显高于感性诉求组。(2)网页广告的位置对被试的记忆成绩与眼动模式有影响,表现为下部的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时间长。记忆成绩中下部比上部记忆效果稍好。  相似文献   

10.
焦虑情绪和年龄因素对前瞻记忆成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王丽娟 《心理科学》2004,27(6):1304-1306
本研究使用了嵌入焦虑量表和前瞻记忆自评问卷的前瞻记忆测验材料.对85名初中学生和152名大学生分别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不同水平的焦虑情绪对前瞻记忆没有显着影响.但对前瞻记忆自我评价影响显着。从年龄因素上看,大学生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实验1探究前瞻记忆后效的产生是否消耗认知资源,实验2进一步探究前瞻记忆后效产生过程中消耗的认知资源的去向。实验1结果显示在完成阶段,相比于基线条件,其它四种实验条件的进行中任务反应速度均较慢,实验2结果显示无论线索是否显著,前瞻记忆后效均会随着认知负荷的提高而提高。结果表明前瞻记忆后效产生过程中会消耗认知资源对原意向进行抑制。本研究支持了抑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旗帜广告的记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詠  马谋超  雷莉  丁夏齐 《心理学报》2003,35(6):830-834
由于人们对网络旗帜广告效果的质疑,在网络广告的计费方式上也出现了两种计价模式,分别为按照浏览率和点击率来计量广告效果。其本质问题在于单纯浏览是否能够产生广告效果,以及浏览和点击各自所能带来的广告效果差异有多大。本研究利用模糊测量及相应统计方法,就上网者对网络旗帜广告的记忆效果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在单纯浏览的情况下,上网者对网络旗帜广告已经留有印象,但这种记忆效果并不随着浏览次数的增加而显著改善;点击所能带来的广告记忆效果约为单纯浏览对应效果的1.4~1.5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分析783名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对广告重要性、广告信任度和广告意图的认知水平,本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对广告重要性的认知随着年级的增长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小学六年级为关键的转折期;小学生对广告的信任度在小学四年级显著提高,而到了初中则显著下降,并且男生对广告的信任度高于女生;中小学生对广告意图的认知基本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差异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记录被试在观看不同文本位置的平面广告时的眼动轨迹,探讨了广告中文本和图形加工的差异性、文本在广告中的不同位置(左上、左下、右下、右上)的加工差异、人们对广告图片及文字的评价与其眼动指标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与再认成绩的相关程度等。结果表明,(1)瞳孔大小是比较敏感的指标,在观看广告时,文本的位置及评价水平都可以引起瞳孔大小的改变:而不会对注视时间产生影响。(2)人们对文本和图形的加工方式上存在差异,它不仅表现在眼动指标上,同时也表现在再认成绩上。广告中适当的文字有助于广告内容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杨海波 《心理科学》2012,35(3):694-700
为了探讨哪一类别商品的平面广告更适合于采用幽默的诉求方式,研究随机选取160大学生为被试,以16则改编平面广告为实验材料,以广告类型(幽默,非幽默)、商品类别为自变量,以广告评价、广告顺序为协变量,以商品的印象程度、喜爱程度、购买意向为因变量,进行平衡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幽默广告具有较好广告效果,可以提高受众对大宗工具、小奖赏和小工具型商品的记忆;幽默平面广告更适用于低风险、功能性商品,不适用于高风险、享乐性商品。  相似文献   

16.
与任务相关的长时记忆表征在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使人们在熟悉的视觉情境中快速搜索目标刺激,并偏离干扰刺激。但当长时记忆表征与任务无关时,还能否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目前还不清楚。实验1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直接比较无关工作记忆表征与无关长时记忆表征在视觉搜索阶段对视觉注意的捕获效应,行为反应时与首次注视点百分率的结果都发现,当无关工作记忆表征在视觉搜索中再次出现时能引导视觉注意偏向到与之匹配的干扰刺激,但无关长时记忆表征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注意引导效应;实验2探讨记忆表征由工作记忆系统转移到长时记忆系统的过程中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结果发现,随着记忆表征的转移,注意引导效应消失了,实验3排除工作记忆表征的干扰后,依然没有发现无关长时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效应。以上结果表明,无关长时记忆表征并不能像工作记忆表征一样引导视觉注意选择,工作记忆表征和长时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属于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而传播活动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接受程度,以及在态度、偏好、行动上发生的改变。因此,近年来针对广告心理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从比较简单的问卷测量法,到传统记忆测量法,再到加工分离,程序的运用,以及目前十分流行的眼动研究,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逐渐客观化,评价指标逐渐清晰化。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在广告心理研究方法上的进展,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雨薇  孙潇  宋耀武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497-2506
具身记忆研究主要探讨身体及其感觉运动过程在记忆中的作用。操纵或限制身体的物理状态、具身特征或可用性, 可以影响记忆的效率、效价和内容。其内在机制可以通过编码特异性原理、启动效应、隐喻表征理论和再激活假说进行解释, 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型。基于现有研究与理论的共性, 提出具身记忆的感觉运动模拟模型, 强调重新激活在具身记忆中的作用, 以期在同一框架下说明身体作用于记忆的过程, 并进一步指出重新激活的条件。未来亟需在具身记忆的稳定性以及深层机制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广告信息的认知加工特点。实验采用2(广告代言人:名人、普通人)×2(功能介绍方式:文字、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1)广告受众对广告中不同信息的注视具有选择性,更倾向于对广告中名人信息的注视;(2)广告受众对不同广告代言人、不同功能介绍信息的注视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在广告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名人与图片信息的认知加工负荷较高,而对普通人与文字信息的认知加工负荷较低。  相似文献   

20.
记忆研究的新领域——元记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七十年代认知心理学家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对元认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为元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元记忆研究也应运而生。与元认知概念相似,心理学家把人对自身记忆过程的认识称为元记忆。具体说,元记忆包括对记忆规律及记忆策略的认识;记忆过程的监控与调节;自我记忆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影响记忆过程的内部与外部因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