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实论》中,公孙龙以"物"和"实"为阐述其思想的初始概念,强调对"具体可感之物的实"的认知和推断必须满足"位其所位"的要求。这一"名实论"和庄子、荀子及墨家学派的皆有不同,具有非常独特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晏婴作为一个深受太史公司马迁赞誉的先秦齐国贤相,其事迹大多记载在《晏子春秋》之中。本文以《晏子春秋》为基本依据,以《左传》记载为印证,就晏婴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晏婴的哲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其倡导并实践的对事物的朴素辩证思维以及轻鬼神重人事的无神观上。同时,本文还对晏婴哲学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对中国现当代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哲学基础及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中医学、易学及形象思维中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经验和早期的医疗实践 ,以《内经》、《伤寒论》为代表的经典理论体系一直以辩证法和整体观为核心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而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为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医学初成的先秦汉初 ,因人们对自然、宇宙和人体的各种现象及关系的不断探索和大胆假测 ,形成了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奠基作用的各种哲学观如精气论、阴阳学说、五行论、运气论、形神论等 ,对连缀古代医学经验、阐述生命规律乃至创制中医学基本结构予以指导和…  相似文献   

4.
先秦逻辑研究有"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现代主义’"与"了解之同情"两种范式,作为前种范式之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归为符号学、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等领域;后种范式基于文本与文本时代特征衍生出文本义理,归为历史学(如中国逻辑史等)领域。"‘白马非马’论证"研究也不例外,有"白马非马"论证兼名说、复合名词说、形式化理论说、诡辩说、任意对象理论说等,也有"唯谓"说、"物–物指"说等。本文提出了"唯位"说,即"白马非马"命题提出的理论根据是"位其所位",这里涉及"物、实、指、名、位、谓"诸范畴;并进而论证《公孙龙子》逻辑理论篇为《名实论》与《指物论》,其中《指物论》补充《名实论》里的"物"与"指"关系,例证篇为《白马论》、《通变论》、《坚白论》,其中《通变论》与《坚白论》完善《白马论》中的"白马非马"例证,得出"白马非马"论证是先秦思想孕育出的一种逻辑。  相似文献   

5.
论焦循《易》学的通变与数理思想陈居渊《周易》这部被尊为“弥论天地之道”而列入“六经之首”的儒家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单就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言,自汉以后,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或主要的哲学流派,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医未走实验医学发展道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由中医理论体系所决定1 1 以古代哲学为理论指导的人文医学特征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基本完成于战国至东汉这一时期 ,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 ,代表著作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通过中医典籍的复习 ,我们不难发现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长期的医疗知识、经验积累为基础 ,并以当时的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的 ,是知识经验和哲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领域———包括病因学、人体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治疗学、环境学、时间学等等 ,古代哲学的介入 ,使…  相似文献   

7.
《墨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它可以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相媲美。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阐述了丰富的逻辑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不可忽视的一笔财富。本文仅就《墨经》中的直接反驳逻辑方式“止”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汉学家文树德所著《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其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是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黄帝内经》基本观念和哲学思想的著作.研读这本著作的结构及内容,挖掘这一重要的文本语料,有助于《黄帝内经》文献和翻译的研究,进而促进中医文献和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部重要哲学著作,它们构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两论”问世70周年的今天,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这两部著作,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两论”的成因、修改及理论来源1.“两论”的成因《实践论》、《矛盾论》是在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其直接原因是为了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1937年4月起,毛泽东应抗日军政大学的邀请为干部和学员讲授哲学;至“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一文,阐述葛洪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继承,运用与发展。重点在探讨葛洪逻辑思想之来源以及其在《论仙》一文中的运用。庄朝兰,福建平和县人,1975年生,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方立天先生是国内著名的佛教研究专家,他新近推出的巨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借用近代以来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范畴,建构其中国佛教哲学的体系,体大思精,可谓是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的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把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分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修养论),并对各种概念、学说和流派加以细致地梳理;纵向是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历史考察。这种考察始于印度文明史的开端,以佛教出现后的历史为重点线索,从佛陀在世时2500年前一贯而下,直到真正的中国特色的佛教产生及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从…  相似文献   

12.
有些研究《管子》哲学思想的人,似乎只注意到《心术》、《白心》、《内业》和《水地》等篇。因而对《管子》一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估低了。且不说《形势》、《宙合》、《枢言》这些论道的名篇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我以为《八观》、《问》篇也应该给以重视。这两篇作品倡导的调查研究,实在是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传统。关于《问》篇,我已经有所探讨(《管子学刊》1987年第2期),这里再就《八观》说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方立天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上发表《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文。文章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四方面基本内涵:宗教本质观、价值观、历史观、适应观分别进行论述,归结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十个创新性观点,指出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立天先生的文章在宗教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年来,围绕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本期刊登的陈麟书先生文章《再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作者对在新的境遇中如何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宗教的本质等问题进行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影象论》(L′imagination)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本哲学著作,于1936年出版。在该书中,作者从“影象”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近、现代一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于影象与事物、影象与知觉、影象与思维等关系的论述,提出并阐述了两种存在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为他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进一步阐明其存在主义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吴虞对儒家的基本态度是从根本上予以否定,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等儒家代表人物都受到他的攻毁。但他对战国末年的儒学大师荀子却是个例外。 本来吴虞对荀子亦持基本的否定,但后来经过他对《荀子》的重新审视,又以为荀子的见识度超越儒家与诸子,甚至视荀子为儒学中的路德、中国古代学术界的培根。并写作了《荀子之政治论》、《荀子之〈天论〉与辟机祥》、《荀子之〈劝学〉及〈礼论〉》等三篇论著,来阐发荀子的政治观、天道观与人性修养学说,对荀子的学说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杨春贵、李恒瑞主编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史》,将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毛泽东哲学思想史》共约42万字,分15篇15章。作者在概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特征和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坚持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意义之后,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路,较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产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丰富  相似文献   

17.
《公孙龙子》是先秦诸子重要篇籍之一,也是中国逻辑史主要文献。世代变更,诸多讹误,自宋谢希深以来,经十几家校雠釐订,旨意才大致可见。近几十年里,学者们注意的是《公孙龙子》中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指物论》,通常被看成公孙龙哲学思想的基础。本文认为:《指物论》不是讨论本体论  相似文献   

18.
《管子》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管理哲学巨作。本文试图从土地的分配、土地的开发、国土的规划、资源的保护等四个方面来探讨《管子》的国土资源管理哲学思想。《管子》国土资源管理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国土资源管理理论的建设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管子》养生思想论略玉香任何事物都以其特点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并显示其自身价值。研究《管子》养生思想及其特点,对于正确评价《管子》及其作者的哲学思想,对于借鉴和继承古代养生健体学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愿意对此略陈管见。一《管子》一书,...  相似文献   

20.
《易传》的哲学范畴简论黄宝先长期以来,《周易》被人们看作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大道之源。当然,由于《周易》有经传二部分,因此,当把经传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时这句话是不错的。由于《易传》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因此,我们对其基本的哲学范畴进行梳理辨析,将有助于我们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