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孟思想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周宏府厂 西社会科学.士987年第1期孔子观念取向三论陈出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生学刊1987年第1期关于孔子研究断想胡月耕中国图书评 论1987年第2期孔子的方法论初探刘正一齐鲁学刊 1987年第3期研究孔子思想必须正确使用资料李毅夫 齐鲁学刊1987年第3期孔子研究的进展与不足郭沂史学情报 1987年第3期齐鲁两国建国方针之比较研究—兼论对孔 子的基本评价逢振镐东岳论丛 1987年第3期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郝连昌北 方沦丛1987年第4期近几年来关于孔子研究的新进展周溯源 求索1987年第4期结合鲁国社会特点认识和评价孔…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传统思维,人们的看法有严重的分歧。西方学者雅努兹·克米莱夫斯基和卜德“已能证明中国的语言结构较任何印欧语言更充分、完善地体现了形式逻辑”。(见《李约瑟文集》,辽宁科学科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335页)与此相反,《象思学论纲》、《象思学论纲(之二)》(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4期、1998年第1期,下引只注书数)认为,“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乃是区别于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或者称之为非概念思维”,“亦可称之为非理性思维。”(1节)我们对思维没有什么研究,对所谓象思学…  相似文献   

3.
(1986年10月26日—1986年11月25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忍想研究 ‘在坚持中发展,,还是“在发展中坚持”?王 伟社会科学(上海)1986年第9期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思想特点李秀华东石油学院 学报(社)1056年第2期恩格斯的公式与“自由王国”的到来冯玉忠辽 宁大学学报(社)1986年第4期关于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荀肠辽宁大学学报 (社)1986年第4期思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基本思想— 兼与王克安同志商榷王崇杰南京政治学院学 报1986年第8期论恩格斯关于辩证思维的科学理论余少波社会 科学辑刊1986年第5期关于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新发展曹献荣武汉 …  相似文献   

4.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源王家典社会科学 战线1986年第l期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突破”邓伟志人 民日报1986.3.14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异化问题上的根本对立 夏永翔郑晓江学术论坛1986年第1 期恩格斯关于美的起源和本质的思想向翔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第1  相似文献   

5.
(1986年9月26日—1986年10月25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学派问题王若水读书 1986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 所所长苏绍智答青年问中国青年1986 年第9期对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反思仲维光团结 报1986。10.18全国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讨论会综述 李淑珍北京大学学报(社)1986年第5期从现代科技革命看马克思的生产力“五要 素”理论潘春葆复旦学报(社) 1986年第5期论列宁对一战及其后果的科学预见金学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1986年第3期列宁关于政治和经济关系论断再探讨熊家 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6.
总论《儒家·儒教·儒学》郝逸今《内蒙古大学 学报》1988年第1期《儒家思想与民族性格》许燕《北京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传统·儒家·伦理异化》萧范父《江汉论坛》1958年第4期《略论儒学之特质》朱伯昆《文史知识》1988年第6期《说“儒”》马振铎《文史知识》1988年第6期《什么是儒学》余敦康《文史知识》1988 年第6期 《孔子研究宜新辟蹊径》骆承烈《社会科学 战线》1988年第4期 《评价孔子之我见一一访山东社科院院长刘蔚华》 林路《社会科学报》1988年4月14日 1988年第6期《孔子儒学文化初探》何天鹏《求是学刊》 1988年第3期《论儒…  相似文献   

7.
(1955年12月26日—1986年1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方法论的关系问题陈 辽学术月刊1985年第12期卢卡奇谈马克思主义的革新杜章智国外 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马克思著作中生产力概念的两种含义李维 森求是学刊1985年第6期应当完整、准确地解释恩格斯关  相似文献   

8.
20年前的那个春天,就是1986年的春天。中国大地刚刚从严寒中回暖,人们还视孔子研究和评价为畏途。虽然批林批孔之声浪已经远去经年,但是仍然余音缭绕,人们对谈论孔子和儒学仍然心有余悸。就在此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孔子研究》杂志在济南创刊,3月25日由齐鲁书社出版了创  相似文献   

9.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简议马克思主义的结构和重点稼夫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4期论马克思主义原理“过时”和“超域”问题孙显元社会科学(上海)1986年第7期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兼论马克思主义的不可超越性俞景玮沈蝶影社会科学(上海) 1986年第7期马克思的自由观与新技术革命刘全复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论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物化概念谢霖河  相似文献   

10.
(1956年11月26日—同年12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坚持二发展=突破林平人文杂志1986年第5 期“灌输论”的首创者不是考茨基而是马克思恩格斯 金重北京大学学报(社)1986年第6期试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许崇正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1986年第6 期现实和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论我国现实 的社会主义社会长远发展方向曹英杰北京社 会科学1986年第4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学说的阐发 过程杜志清河北学刊1986年第6期列宁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三者同一思想辨析安 启念哲学研究1986年第12期 《资本…  相似文献   

11.
(1986年3月26日至同年4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于光远文汇 报1986.4。2国外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思潮的产生和发 展余品华求索1986年第1期正确评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 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影响宫振洲 东北师大学报(社)1986年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研究》是经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批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诸方面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惟一的、不可替代的有关孔子、儒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1986年3月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  相似文献   

13.
《江汉学报》1964年第4期发表張立文《論“治統”与“道統”的关系》的文章,对馮友兰去年发表的《关于孔子論仁的思想的一些补充論证》(《学术月刊》1963年第8期)《再論关于孔子討論中的一些方法論上的問题》(《文汇报》1963年10月8日)《关于孔子討論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哲学研究》1963年第6期)三篇文章中提出的“君师分开”的說法,提出批評。作者把馮友兰的观点归納为以下两点: 第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君和师是相提并論的,有所謂治統和道統,君就是封建社会中政治统治的最高统治者,是屬于治統这一方面的;师就是为封建统治阶級制造幻想的思想家,是屬于道統这一方面的。孔子是为中国封建統治阶級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2月26日至1987年1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同层次原理的时空界限 段若非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思想的实践意义—兼论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侯惠勤张 凤阳南京大学学报(社)1987年第1期论马克思的社会人类学思想俞吾金复旦学报 (社)1987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卢 忠仁社会科学(上海)1987年第1期马克思论亚洲国家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 —与徐咏祥同志商榷张振国马仲良理论 探讨1987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道主义吗?—论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朱贻庭在《孔子研究》1989年第4期撰文认为,孔子的仁,作为普遍的伦理原则,是一种多  相似文献   

16.
<正> 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出版后,蔡尚思发表了题为《不宜抬高孔子》(载《书林》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不宜》)的书评。1987年1月27日,匡老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以下简称《如何》),主张对孔子评价要坚持“三分法”。随后,蔡老又发表了《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载《文汇报》1987年3月10日。以下简称《也谈》),提出了不同意见。拜读了二老的大作,深受教益。同时,也有不少疑问。我想,既谓“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那就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既“不宜抬高孔子”,也不宜贬低孔子。现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向二老请教,祈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7.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早产的胎儿。我决计把这篇并不成熟的文字抛到学术界,是因着两个不无衷曲的考虑:(一) 牟钟鉴①在他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以下简称《命运》)一文中,对我的《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载《光明日报》1986年5月26日,以下简称《特质》)一文提出诘难后,经由我的答难(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文章《答牟钟鉴》),再次向我提出了诘难(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文章《澄清与探讨》,以  相似文献   

19.
牟钟鉴同志在他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一文中写道:“《光明日报》1986年5月26日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商品生产的急速发展与社会道德领域消极现象的关系问题,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哲学研究》1986年第5期,第11期以及1987年第9期,先后发表了王锐生《商品发产和道德进步》、张博树《也谈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陈瑛、朱勇辉《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之我见》三篇文章,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发表了一些不同的见解。现摘要如下: 一、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为了弄清社会道德消极现象与商品生产的关系,三篇文章都首先对商品生产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展开了探讨。王锐生同志提出为了研究的方便,在思维中应该区分“作为生产方式的商品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