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研究首先对初二学生进行智力测查,然后随机抽取优、中、中下三种智力水平的学生各30名,组成三个智力等组。让这三组分别在喜悦、悲伤、中性三种情绪状态下进行感知、推理作业的认知操作。结果发现:三种智力水平组被试的认知操作成绩差异达到极显着性水平,不同的情绪状态不能影响这三个智力水平组成绩的等级排序;三种情绪状态组被试的认知操作成绩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感知、推理两类认知作业的成绩差异达到极显着性水平,智力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推理作业完成的影响大于对感知作业完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计算机辅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建构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中,对42名学生的错误反应,即时给予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对另外42名学生只即时给予有关结果对错的反馈,以探讨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是否促进学生对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解题过程的自我监视.结果表明:①两班学生对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解题的自我监视水平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解题成绩上并无显着性差异;②两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他们的解题成绩都存在显着性影响,但对学生的结构理解和解题自我监视并不存在显着性影响;③学生解两步题成绩以及对两步题结构的理解水平与解题自我监视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儿童抑郁量表的结构及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美国心理学家Kovacs编制的“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 sDepression Inventory,CDI)(Kovacs,1981)对天津市895名7-17岁普通中小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该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79,Gutman分半信度为0.82,Cronbach α系数为0.84,量表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15-0.58之间,均达到了显着性水平,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以及较高的内部一致性.(2)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水平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抑郁水平分别显着高于小学生的抑郁水平,但初、高中生之间无显着性差异.(3)就总体而言,男生的抑郁水平显着高于女生.进一步分析发现,性别与年级间存在交互作用,小学、初中和高中男生的抑郁水平间无显着性差异,而女生之间则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小学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的抑郁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着性水平,而初、高中男女生之间无显着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学科领域知识由学理内容知识、认知过程知识和问题条件知识组成。本研究以529名七年级学生为被试,测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科领域知识表征特点,结果发现:(1)三种类型知识表征存在显著差异,学理内容知识表征水平最高,问题条件知识表征水平最低;(2)学优生的学科领域知识表征水平显著高于中等生和学困生;(3)认知过程知识表征、问题条件知识表征水平与数学学业成绩显著相关;(4)学生对学理内容知识重要性评价最高,问题条件知识最低。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关于材料特征的元认知知识与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伟健 《心理科学》2004,27(3):664-668
本研究以62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优差生的阅读元认知知识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优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而差生不存在显著差异;(2)九年级学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优生进行时间分配的人数显著多于学困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控制的联系显著弱于优生。  相似文献   

6.
影响中小学教师评估学生智力水平的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和调查分析法,调查了36名中小学教师对360名中小学生智力的主观评价与学生智力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讲,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智力的评价与学生智力水平的相关是显着的,而小学教师对学生智力的评价与学生智力水平的相关程度又明显高于中学教师;(2)任教科目、跟班时间、是否班主任、性别、年龄与教龄并不影响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智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我国儿童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自行编制的《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对国内六大行政区所包括的天津、吉林、陕西、安徽、广西和云南等六省市自治区的1200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目的是考察我国儿童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现状.结果表明:(1)各种非智力因素(认识兴趣除外)及非智力因素总体的水平都存在着不同显着性水平的年龄阶段差异;(2)除学习毅力和注意稳定性以外,其它种类的非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总体的水平都存在着极显着的学校类型差异;(3)除支配性以外,其它种类的非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总体的水平都存在着不同显着性水平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知识学习观量表》,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9.
心理因素对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和量表法考察了原有知识、学习策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心理因素对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制。结论如下:(l)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因素与学业成就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2)原有知识、学习策略和非智力因素是导致高中生学业成就出现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原有知识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学习策略和非智力因素;(3)智力通过原有知识对学业成就发挥重要的间接影响;(4)非智力因素还通过原有知识对学业成就有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法对城乡初中生进行元认知水平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初中生元认知水平总体差异显著,农村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总体低于城市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2)城乡初中生在认知前元认知体验和认知中元认知知识维度上差异显著。认知前元认知知识、认知中元认知体验、认知后元认知知识、认知后元认知体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加强教师和学生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学习策略与程序性知识迁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学习者拥有领域知识的水平差异为基点 ,结合元认知监控手段 ,考察学习策略与程序性知识迁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以揭发意义或价值、建立新旧知识信息间实质性联结的解释策略对拥有高、低领域知识组的被试具有明显促进问题解决的作用 ;而以相似性为基础的练习策略往往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是新旧知识间表面特征的联结 ,因而程序化技能的迁移范围不如前者。 (2 )在运用获得的认知技能碰到阻碍时 ,解释策略不仅使高知组被试能够突破无关变量的影响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低知组被试掌握的规则缺陷。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智力残疾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资料为依据,对智力残疾发生率、智力残疾等级、智力残疾的致残原因等现状进行分析。农村组智力残疾率明显高于城市组;三、四级智力残疾比率明显高于一、二级智力残疾比率;智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为遗传性疾病和脑疾病。说明智力残疾的康复任务仍很重,需要社会及政府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初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习者的知识观、学习观又称“认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初一下半学期学生为被试,分别从“机械-辩证”、“零散-联系”以及“接收-建构”和“零散-整合”的维度,分析了被试对知识和对学习的看法。结果发现:1.被试在知识观、学习观上开始表现出辩证的、联系的、建构的倾向,但还不够充分。2.知识观的“机械-辩证”与学习观的“接收-建构”之间以及学习观的“接收-建构”与“零散-整合”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P<0.05).3.一般智力水平与知识观之间表现出较显着的正相关(P<0.05或。05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研究影响小学三年级数学课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条件,160名学生分半在CAI和传统教学下,学习加法定律的法则(规则学习)以及应用法则进行简便计算(技能学习).结果表明:(1)和传统教学相比,规则学习的成绩和传统教学没有明显差异,但学习时间则明显少于传统教学;技能学习的成绩明显不如传统教学.(2)CAI组学生的教学成绩、学习时间、学习控制水平和态度之间都不存在明显的相关.(3)CAI组学生的教学成绩与学生智力水平明显相关.但与学生的平时成绩不存在明显相关,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控制水平和态度均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平时成绩无明显相关.(4)CAI组规则学习的学习控制水平明显高于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以长春市双阳县一所普通中学的141名初中生为被试,以自编投射性故事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初中生侵犯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意图情境与同伴组合对初中生侵犯行为的主效果及交互作用均达显着性水平,其中意图情境的作用更大些。(2)随年龄增长,初中生的侵犯行为水平呈递减趋势;男生侵犯行为强度普通高于女生,其中身体侵犯行为水平男女生差异显着。(3)初中生的侵犯行为和偏执因子、敌对因子呈正相关,但差异不显着,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学校组织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初中组织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结果表明,学校组织健康状况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十分显著,学校组织越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置身于健康学校组织里和不健康学校组织里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学校组织健康因子与学生心理健康因子有较好的回归关系,特别是校长倡导、关心体贴和校长影响力这三个组织健康因子与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回归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scale,AHP)以长沙市450名中学生为对象,对青少年的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在人际支持行为上得分最高,而在运动行为上得分最低;经分析,运动行为及人际支持行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AHP的六个因子在不同年龄段和学校类型上均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王玲  郑雪  苏跃玲 《心理科学》2000,23(3):297-300
本文采用自然教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高师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影响,以高师95级大学三年级学生126个为实验组,进行54个课时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并以同校同级学生109个对照组。采用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调查表和Cawte健康量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明显改善了高师生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10-16岁(四至九年级)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与智力正常学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轻度智力落后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有待相应有效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20.
情绪对不同智力水平学生推理操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试图探讨三种情绪状态(喜悦、中性、悲伤)对13岁不同智力水平学生思维推理操作(简单、一般、复杂)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简单和中等推理中,喜悦对优等、中等智力组的推理起更大的促进作用;在较高难度推理中,优等智力组受喜悦情绪的干扰,悲伤对不同智力组都产生干扰作用。对优等智力组而言,情绪强度(由负到正的变化)与智能操作活动效果之间的关系符合耶尔克斯—道森定律,即优等智力组在完成较复杂推理中以中性情绪为最佳;中等智力组和中下等智力组的操作效果不符合该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