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一书和稷下之学的关系怎样?这是《管子》研究和稷下学研究都要触及到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反过来也将促进两大课题研究的深入,并有助于正确估价《管子》及稷下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一、《管子》非稷下论文集《管子》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所著,实则“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这已成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的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设有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术活动和政治咨询中心——稷下学宫。学宫创建于齐桓公时,也有学者认为是齐威王时,历时约一百四、五十年。穆下成为当时各派学者答本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定倾向的学派,后人称为“穆下学”。邹国的孟河和赵国的苛况,先后均曾到稷下学宫游学。孟子在齐威王和齐宣王时两度游齐;苟子在齐襄王时游学稷下,并三次出任学宫主持人——祭酒。孟子和苟子,均受到稷下学术思想的熏陶。《管子》一书中的《心术》、《内业》、《白心》等篇,乃是…  相似文献   

3.
开创了中国古代百家争鸣优良风气的稷下之学,近年来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对稷下学的形成、稷下诸子的思想、稷下各学派的特点等进行探讨的文章不断见之于有关学术刊物,也出版了《稷下学史》这样的对稷下学整体及其发展过程系统考察的专著。但是总的来说,对这一著名历史文化现象的研究还是很薄弱的。不仅对稷下学的各部分内容需要继续发掘和拓展,对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生机制需要更深入的探索,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待于改进和突破,对前人的某些观点和研究成果,也需要在充分吸收借鉴的同时,以新的视角予以反思和…  相似文献   

4.
(一)“白马非马”之辩与稷下学派“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一个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论题。从它的提出到发展为内涵丰富的逻辑系统,经历了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齐国的稷下学派积极参加了研究和讨论,扩大了“白马论”的影响。他们参与“白马论”的争论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稷下学派同儿说的争论:“儿说,宋人,善辫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  相似文献   

5.
庄学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曾有人认为庄子是稷下先生,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沿用了这种观点,把庄子列为稷下学宫的代表人物之一.但这种说法在学术界受到很多学者的怀疑.而我认为,说庄子是稷下先生还是有充分的证据的.证据之一是:三国魏时期思想家嵇康在其《圣贤高士传》中说:  相似文献   

6.
齐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开明的政治政策、良好的思想传统促进了稷下之学的兴盛,稷下之学的兴盛又滋养了稷下逻辑学。在稷下学宫学术自由的环境中,稷下先生们培养了冲破旧传统思想束缚、敢于探求的精神,百家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这又是一个蓬勃向上、人心思进的时代,一心要建功立业的统治者,也很需要充当其“智囊团”的稷下学宫中的“百家争鸣”。正如《准南子·要略》说的:“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这种论辩之风的泛起,为稷下逻辑学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7.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稷下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文化的交流融合与齐国适宜的社会环境促成了黄老学派在稷下的诞生,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的《黄老帛书》是黄老学派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认为《易传》为孔子所整理,这一观点已被学术界否定,然而,仍有不少人坚持认为《易传》是儒家作品。通过对《易传》与稷下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特别是通过对《易传》基本内容所显示的特点及稷下学对《易传》之影响的探索,认为不仅《系辞传》是稷下之作,而且整个《易传》就是稷下黄老学派之作。 一、《易传》的功利性特点体现了齐文化的特点,其功利性与齐文化紧密相联,这表明《易传》应是齐学之作。  相似文献   

9.
稷下学宫始创于战国田齐桓公午执政时期,这一点学术界目前的看法大体一致,故时下论及稷下的文章均从是时讲起。然稷下之制虽确立于战国,其滥觞却可上溯至春秋。笔者认为,稷下学宫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齐国三百年国家养士政策的最终产物,稷下学宫的许多制度和活动均可在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小白那里找到它的原型。  相似文献   

10.
《易经》与稷下学──兼论《易传》为稷下黄老之作黄宝先司马迁认为《易传》为孔子所整理,这一观点已被学术界否定,然而,仍有不少人坚持认为《易传》是儒家作品。通过对《易传》与稷下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特别是通过对《易传》基本内容所显示的特点及稷下学对《易传》之...  相似文献   

11.
董君 《管子学刊》2011,(4):22-24
淳于髡是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早期的学术领袖,他由贱而贵的不凡经历,显示出稷下先生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以及稷下学宫的用人特点。淳于髡赘婿出身,因事获髡刑,地位低微,又加之齐地巫儿婚俗盛行,其实为巫儿婿。稷下学宫集政治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双重属性。淳于髡被立为"上卿"、"列大夫"、"上大夫"、"诸侯主客"、"博士",说明了他在稷下学宫中的荣耀地位,并非是官职。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诸子中,真正的杂家恐怕要数《管子》。它是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许多不同学派著作的汇编,其主要部分可能出自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之手,秦汉之际又有所增补附益。其内容十分驳杂,从文体看,大部分是议论文和说明文,少部分以记叙为主,或者是故事和对话的混合。文章风格和文字水平很不一致,象是一片林林总总的原始森林,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13.
稷下学讨论     
山东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主持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于1982年10月6日至11日,在吉齐国稷下学宫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举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稷下”之学研究讨论的盛会。到会代表共50余人,向会议提交论文22篇。代表们发扬了稷下学宫所创始的百家争鸣的精神,对有关“稷下”之学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发言和提交论文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4.
从孟子在齐看稷下学宫的人才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子先后两次至齐,在齐国的时间长达二十余年,是稷下先生的代表性人物。孟子在齐国的经历,充分体现了稷下学宫的人才政策:给予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物质待遇,营造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注重发挥稷下先生议政、参政的政治作用,提供了来去自由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管子》书系学派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管子》书系学派著作胡家聪《管子》书出于稷下学,是学术界顾颉刚、冯友兰等先生的共识①。作为“百家争鸣”学术中心的稷下学官,伴随齐国威王、宣王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从而兴盛起来。威、宣时争霸、称王又准备称帝,举着承继齐桓、管仲霸业的旗帜。上有行之而下有效...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管子》一书的时代和作者,一直有争论。但通过众多研究,现在学者们大多都认为《管子》是以齐国为背景、以管仲思想和功业为指导,主要是由战国时期稷下学士们对哲学、政治、经济、阴阳五行、兵学、农学等方面所撰写的论文集。由于各篇论文,具有不同学派色彩,所以在汉代认为它是道家著作,到隋唐始改认为它是法家著作。最近,学者  相似文献   

17.
稷下寻迹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王在齐国都城临淄建立的政治咨询和学术研讨的场所,在这里开创了百家争鸣的优良学风。对于稷下学宫的地理位置,史书虽有记载,但不甚具体,古今多有争论。稷下学宫设在齐国都城的稷门还是设在稷山下?稷门是齐城小城的南门西首门,还是小城的西门或大城的西门,是其争论的焦点。今就稷下的历史渊源、古迹遗存,作一点探寻。  相似文献   

18.
《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三点理由论证孟子不列稷下。近年来许多人对钱穆先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982年在淄博市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上,孟子为稷下先生  相似文献   

19.
《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重要内容。郭沫若在《管子集校》中认为:“《弟子职篇》当是齐稷下学宫之学则,故被收入《管子》书中。”作为稷下学宫学则的《弟子职》,则集中反映了稷下教育思想的核心——尊师与重道。我们首先看尊师。战国时代是一个礼贤下士的时代,也是一个布衣卿相之局的时代。当时的士人凭借自己的治国理论和谋略,奔走于列国之间,择君而仕,为各国诸侯出谋献策。他们“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叛)魏魏伤”(《论衡·效力》),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不但使得名士得以出将入相,而且他们的弟子也可以通过他们的推荐出将入相,成为左右时局的人物。而培养士人最有名的地方莫过于稷下学宫。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二重证据”方法,论证屈原是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的墓主。文中考察 了屈原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考证了屈原的生卒时间、生平事迹以及归葬情况;认为郭店竹书是稷 下思孟学派教材,除《老子》以外,乃是子思后学和稷下思孟学派的作品,很可能是屈原使齐时从稷 下带回楚国的。文中探讨了这些出土文献的思想来源和特点,以及对于屈原作品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