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位学者曾发表过这样的见解:“中国社会变动最剧烈,莫过于春秋、战国;而中国思想史上,也以春秋战国思想为最。其次就是近代了,尤其是近50年来,中国思想变动之剧烈,别派之复杂,较之春秋战国只有增加,而无逊色。同时近50年中国社会变动之剧,也超过了春秋战国数倍。(郭湛波:《近五十年中思想史》,  相似文献   

2.
周聪 《管子学刊》2010,(4):56-58
古琴艺术是我国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尤为普及。因此,孕育出了众多的著名琴家。经考,主要的有:姜子牙、宁戚、伯牙、刘涓子、杞梁妻、牧犊子、邹忌、雍门周等。  相似文献   

3.
正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派创始人,在经济落后、社会动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他活到73岁,可谓高寿之人。其长寿之道在《论语》中亦有所涉及,概括起来有五个字:仁、乐、食、节、戒。  相似文献   

4.
华夏民族是由许多个部族融合而成的.不同的文化氛围,特别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等,造就了各个部族的不同的心理特征。春秋战国时期,齐秦先后发展成为东西方大国,其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某些代表性.研究一下齐秦族的心理特征,对于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探求齐衰秦强的原因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人性之辩的缘起及历史意义张良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天下言性”的学术景象,人性成为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论题而为众多思想家和教育家所关注。这一学术景象的出现决不是一次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和现实根源。虽然诸子百家对人性的本质存在着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玄学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中国固有的哲学到郭象(252~312)便告一段落。①这并不是说中国思想终结了,而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由老子和孔子等诸子提出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经过汉代的宇宙发生论,到魏晋时期呈现出向本体论发展的倾向,并最终精炼为中国式的抽象思维。中国哲学经历汉代和魏晋时期,将春秋战国时期分散的多样性简化为在某种程度上统一性的多样性。这种统一性的多样性从学派来看,大致可以理解为儒家式思维和道家式思维的对立。汉初的黄老学是先秦道家的现实转变,而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而推行的“独尊儒术”,是先秦儒…  相似文献   

7.
正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神祇信仰要介绍春秋战国时代的无神论思潮,首先要明白春秋战国时代人们都信仰着哪些神以及如何信这些神。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普遍信仰着天神、地祇(地上的神)和人鬼(即人死后所成的神)三大类为数众多的神祇。天神最重要的是"帝"或称"上帝""天帝"。大约由于帝在天上,所以帝又往往被称为"天",就像当时把泰山神称为"泰山",把黄河神称为"河",后世把韩愈称为"昌黎"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言"放生"在中国的经典依据,最早可溯源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说符篇》,其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足见,放生行之于中国,已逾二千余年之久。佛教立基于"众生皆有佛性",因此主张"众生平等"。作为大乘佛教的重镇,中国历代祖师大德无不主张放生,例如:智者大师、六祖惠能、永明延寿大师、寒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十年的积淀,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春秋战国哲学流派历史价值认识不充分,哲学阵线的机械划分,哲学范畴、概念的教条比附,文献资料理解的歧义,简牍帛书的利用不足,指导理论的简单化、研究方法的单一化等,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制约着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影响着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确理解。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齐国也逐渐摆脱了西周传统的“亲亲尊尊”、明德慎罚等治国理念,开始寻求一种既能纵欲享乐、又能建立中原霸业、称雄天下的新的治国方式。齐国的人才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从能力方面看,大至宰相、小至各行各业,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物都是人才;其二,从品德修养方面看,无论社会地位高低,凡品德修养者也是人才;其三,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经历了重德到重才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的得失与齐国的盛衰紧密相连,虽距今两千多年,但其中的某些人才思想,如重视人才的治国理念、重用德才兼备的上层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以及对什么是人才的深层思考,等等,仍对当今社会有种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帝国创生:董仲舒与轴心文明的"继发性突破"春秋战国以降,中国社会历史经历着从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的急剧变革。对于这种变革,学者已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必然性。前者从下向上: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在新农地  相似文献   

12.
葛志毅 《管子学刊》2020,(1):109-117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在思想文化上具有显著特征。如当时认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乃思想文化上大乱的反映,此显系受到崇重大一统集权理念的支配所致;诸子学说中的内圣外王向往,表现出由修身扩及于天下国家致治理想的政治追求;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思想突破表现得较为温和,其实由于中国古代急切狭隘的政治功利追求,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文化偏颇,乃至具有崇尚专制,反学术文化的极端倾向,这在法家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管子》中的精气论及其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名为《管子》,却并非管仲一人所著,其思想内容十分庞杂,上自春秋,下迄战国的社会生活,书中都有反映。诚如南宋叶适所指出的:“《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莫知谁所为。”(《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五)但经历代学者  相似文献   

14.
刀币是古代货币的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齐、燕、赵诸国,为不少中外学者所关注,齐刀币现在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以刀币的文字可分为: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谭邦之法化、齐建邦(立长)法化、齐法化等。这些齐刀币主要出土于窖穴和遗址中,有许多  相似文献   

15.
宁赢拒从     
正春秋战国时期,晋襄公手下有个大臣叫阳处父。此人平时喜欢高谈阔论,又好自以为是地教训他人,摆出一副有知识和学问的样子。有一次,晋襄公派他到其他诸侯国访问,回来的时候路过鲁国的宁城。宁城有个叫宁赢的人,跟他交谈后,认为他非常有学问,打算陪他一起同行。可是,走了几天后,宁赢却离开阳处父独自一人回家了。宁赢的妻子见他回来,感到很纳闷儿,便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宁赢回答:  相似文献   

16.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他有很多伟大的科学论述和技术发明,又有不同于先秦其他诸子的教育理念。分析、研究墨子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科技教育工作有良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值盛夏的六月初六,民间以不同方式度过这古老的节日。“六月六,请姑姑”,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村民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这个风俗是从春秋战国时兴起的。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是保护晋文公的功臣,举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他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周易》研究颇盛,出版专著5种,发表论文50余篇,作者中既有老专家,也有中青年学者,现把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分述于后。一、《周易》成书年代。关于《易经》成书年代问题历来有争论,主要有四种观点:1、殷末周初说;2、西周前期说;3、西周末年说;4、春秋战国说。从目前论著看,研究在深入,赞成西周前期说的较多,持这种观点的有张立文、张岱年、居乃鹏等人。此外,也有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政体先后向中央集权方向演变,围绕着中央权力机构的系统分化和进一步完善,其人才体制出现了新的特点,重视“中央之人”的选任,尤重相的任置。本文试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例,来分析相任的人才理念的形成、贯彻及社会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登     
方铭邵来文在来稿《管子美学思想述评》中说:春秋战国之际,是政不自天子出,诸侯力政,“礼崩乐坏”的非常时期,管子受命于此危难之际,肩负辅佐齐桓公成就奉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业,故举措置政,每有兴废,必须有益于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正基于此。管子指出,“宫室足以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