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三届国际黑格尔大会从1979年8月27日至9月]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33个国家的大约150位哲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的总题目是《同一性·差别·矛盾》。全体大会、晚上的讲座和四个小组都热烈地讨论了这个主题,同时在哲学或与哲学相近的学科各不同领域里研究了这些辩证的基本概念。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伯耶尔(W. R. Beycr)宣布会议开幕。迈耶尔(R. Meycr)教授(瑞士)作了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 :由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赞助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哲学交锋 -交融 :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 (PhilosophicalEngagement:Davidson’sPhilosophyandChinesePhilosophy)于 2 0 0 4年 6月 8日— 6月 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著名学者克劳兹 (MichaelKrausz)教授表示 ,在他所参加过的众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中 ,这次会议的质量属一流水准。这是所有会议发言人和讨论主持人、会议东道主、学术组织方和共同赞助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赞助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哲学交锋一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v and Chinese Philosophv)于2004年6月8日—6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著名学者克劳兹(Michael Krausz)教授表示,在他所参加过的众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中,这次会议的质量属一流水准。这是所有会议发言人和讨论主持人、会议东道主、学术组织方和共同赞助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哲学的未来”国际研讨会于1989年10月8日—14日在联邦德国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国际费尔巴哈研究者协会”(S.s.h.c.c)主办的。西班牙、意大利、西德、波兰、瑞士、挪威、中国、南朝鲜、苏联、东德、日本、匈牙利、芬兰、美国和捷克等国家的四十八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论文提要四十六篇。担任这次会议组织、领导工作的,有国际知名学者、费尔巴哈研究专家汉斯—马丁·萨斯教授(联邦德国)、汉斯—于尔格·布劳恩教授(瑞士)、弗兰塞斯考·托玛索尼博士(意大利)以及维尔纳·舒芬豪埃尔教授(民主德国)。会议研究、讨论了下述五个方面的课题:(1)自然(费尔巴哈的自然概念与现实环境问题);(2)宗教(“宗教的死与不死”);(3)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5.
1957年7月17日至20日,在华沙召开了国际哲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哲学研究所组织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20个国家的各个学派的哲学家,其中还有来自9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中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哲学家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性的哲学会议,同时会议也邀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苏联代表团由别林斯湼夫教授(代表团团长),查金教授,施什金教授和扎伊切夫研究员组成。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国际中国哲学讨论会并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于1980年6月9日至6月14日在美国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大学召开。主办这次会议的是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和全美哲学发展学会。这届年会的讨论题为:中国和西方哲学中的深刻见解和真理。受到年会邀请的有中国、西德、法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等地区的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一百余人。我国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教授、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逻辑学会理事詹剑峯先生接受了年会的邀  相似文献   

7.
第十二届国际黑格尔会议从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一日在萨尔斯堡(奥地利)举行。国际黑格尔协会第一任主席W.R.柏耶尔教授博士七十五诞辰,是萨尔斯堡会议的起因。这次会议的参加者约有400个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学家。副州长、萨尔斯堡大学校长以及哲学协会国际联合会会长向受庆贺者祝贺会议的开幕。为了表示对W.R.柏耶尔的敬意,国际黑格尔协会副主席M.布尔(东德),评价了柏耶尔迄今为止的科学成就。他要求受庆贺者描述“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看法”,他认为柏耶尔是唯一胜任这项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8.
方格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75-75
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 Development)简称ISSBD)中国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21日—7月24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 ISSBD是发展心理学的国际组织,它拥有会员800余人,他们分别工作在40来个国家。自1969年成立至今已分别在不同的国家召开了九次会议。这次中国学术讨论会是ISSBD第九届双年度会议后的一次卫星会议。主持这次会议的联合主席是荆其诚教授(中国心理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经济和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但这一几乎贯穿了哲学所有学科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交叉学科的重要概念迄今为止却没有得到哲学应有的关注。2005年9月26日至30日开幕的以“创造性”为主题的第20届德国哲学大会,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集中探讨和聚焦这一主题”的尝试,本文作者就这次会议的主题、背景、它与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德国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采访了阿贝尔教授和胡比希教授。  相似文献   

10.
纪念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二百周年和黑格尔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9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 外国哲学史学会执行会长、哲学所副所长汝信主持了会议。学会名誉会长贺麟在会上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出席了大会并发表了讲话。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柏耶尔教授、国际康德学会主席冯克教授、国际  相似文献   

11.
一、大会的概况:从1978年8月27日至9月2日,在杜塞尔多夫市(西德)召开了第16届世界哲学会议。60多个国家的哲学界派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的总人数超过1500人。第16届世界哲学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哲学与现代科学的世界观问题”。这个总题目包括了一系列更加专门的题目,大会就每一个专题举行了三种会议,即全体会议、分组会议和“海  相似文献   

12.
龚艳 《哲学动态》2013,(1):111-112
2012年7月16-19日,第11届国际哲学实践(ICPP)大会暨第4届国际人文治疗(HT)大会在韩国江原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哲学与人文治疗实践的多维性"(The Multiplicity of Therapeutic Practice in Philosophy and the Humanities)。本次会议由韩国江原大学及台湾辅仁大学共同主办。有百余学者参会。在开幕致辞中,江原大学人文研究所主任李大范教授以及辅仁大学前校长黎建球教授结合韩国与台湾地区的人文状况指出,当今哲学实践的发展对提升社会人文素养、增强民众幸福感、防治个体及社会问题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交义文化心理学第五届国际会议(1981月1月2日,印度,奥里萨) 催眠和书写心理学国际会议(1981年4月22—27日,意大利,塔罗米娜) 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史国际会议(1981年6月10—13日,威斯康辛) 第十八届国际心理学会议(1981年6月21—26日,圣多明各) 父母不全家庭国际会议(1981年7月5—9日,以色列)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于 1999年 10月 15日至 17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是中国自然辩证法 (科学哲学 )界的大型双年会 ,从 78年以来 ,已陆续举办了八次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中国科学哲学 :回顾与展望”。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 12 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比较宽 ,我们可以把代表们的发言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回顾。中国科学院的范岱年教授对 80多年来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  相似文献   

15.
1979年8月22日至29日在汉诺威召开了第六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30几个国家的600多名学者。以Б.М.凯德洛夫院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参加了大会。第六次国际会议的学术计划是集中讨论“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作用”问题。这个计划是以E洛西教授(波兰)为首的国际计划委员会制订的。大会的  相似文献   

16.
“纪念洪谦:维也纳学派与当代科学和哲学”国际会议于1994年Ic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以及奥地利驻华使馆等15个单位发起并赞助了这次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龚育之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外代表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来自奥地利、美国、日本、瑞典、意大利、比利时、英国、荷兰、德国、南非以及港台地区的代表45名。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教授在欢迎词中说:“维也纳学派是科学哲学史和一般哲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对20世纪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中山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5月26-2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园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哲学系合作主办;意大利特伦托大学认知科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逻辑与科学哲学系、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协办;中山大学哲学系科学  相似文献   

18.
第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纪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巍  蒋劲松 《哲学动态》2003,(11):39-41
20 0 3年 8月 7日至 13日 ,第 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在西班牙奥维耶多召开 ,来自世界各国的 60 0多名学者与会。这次会议由隶属“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协会” (InternationalUnionofHistoryandPhiloso phyofScience ,简称IUHPS)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 (DivisionofLogic ,Methodology ,andPhilosophyofScience ,简称DLMPS)主办。IUHPS由两个分会组成 ,即 1947年成立的“科学史分会” (DivisionofHistoryofScience ,简称DHS)和 1949年成立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 (DLMPS)。 1947年 ,…  相似文献   

19.
第十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于1988年9月14日至21日在南朝鲜汉城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南斯拉夫、澳大利亚、新加坡、民主德国、南朝鲜等十多个国家的学者100多人。由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辛冠洁教授率领的中国学者一行12人,是前往汉城的第一个学术代表团。她受到了隆重欢迎。  相似文献   

20.
第十六届世界哲学会议将于1978年8月27日至9月2日在西德的杜塞尔多夫城召开。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是:“哲学和现代科学关于世界的一些观点”。关于这个中心议题,将举行三次全体大会,而后分八个小组讨论下列八个题目:宇宙的观念;现代生物学和它对哲学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