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敏 《世界哲学》2008,(6):61-67
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集中讨论了真理概念,他处理这个概念的方式表明了如何理解语言与实在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没有否定记号所代表的实在之物。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理符合论的表述是否会遭到弗雷格的批评这个问题入手,对照戴尔蒙德关于维特根斯坦真理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真内在于使用命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真之符合论面临一个问题:由谁来判别一个命题是否符合事实?为从"上帝之眼"回归人类之眼,普特南提出内在实在论,以区别于外在实在论。这里进而提出关于"真"的内在符合论,以区别于传统的外在符合论;其关键在于把事实看作语言性的,并将语言性事实的观点分为外延等同论和内涵等同论。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角度看,内涵等同论和外在符合论处于两个极端,而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则处于中道,并且是二位一体的。在哲学史上,这两种符合论和两种等同论的要素贯穿于弗雷格、罗素、塔斯基和普特南等人的"真"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3.
戈特洛布·弗雷格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奠基人,也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大部分工作都致力于建立一种数学哲学———逻辑主义:算术真理都是逻辑真理。长久以来,哲学家一直认为,罗素悖论彻底瓦解了弗雷格的工作。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弗雷格那里隐藏着另一个证明:算术公理可以纯粹逻辑地从休谟原则推出。休谟原则是说,概念F的数和概念G的数相同当且仅当存在F和G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结果被称为弗雷格定理,它引发了一种新的逻辑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能被理解的存在——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科学时代的理性》一书中,H.G.伽达默尔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哲学能否指称除科学理论以外的一切事物呢?”他本人对这一问题当然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哲学中的所谓“分析”传统,上可以追溯至弗雷格、罗素,下至今天仍然健在的代表性人物奎因、戴维森、达米特和普特南等。这种分析传统一定会做出否定的回答。原因在于,这一传统通常被看做一种服务于自然科学的公关代理(pubiclc relations agency)。  相似文献   

5.
析“内在实在论”——普特南哲学思想的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析“内在实在论”——普特南哲学思想的基点幸强国(杭州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普特南(HilaryPutnam)是当代美国哲学界中研究诸如真理、实在、价值等传统哲学问题的一个代表人物,以自诩为“内在实在论”者而著称。国内对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已有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6.
怀特海哲学及其当代意义怀特海过程哲学观概要〔英)A.N.怀特海(l)怀特海哲学若干术语简释曲跃厚(1)怀特海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相关性 〔美〕J.B.科布(l)怀特海哲学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美〕J.B.科布(l)当代美国实用主义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美〕H.普特南(l)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美)R.罗蒂(l)普特南与罗蒂的对话:实在论能给我们 留下些什么?陈亚军(l)“是本身”与“上帝是”—“是”的存 在涵义探寻王路(l)书评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张廷国(l)谈学论译关于建立翻译学的问题梁志学(l)学术争鸣“真”能代替“真理”吗”张桂权(l)学术…  相似文献   

7.
孙英 《学海》2001,(2):181-183
维特根斯坦在其早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深入探讨了逻辑真理的理解问题.然而当今学界流行的看法是,维特根斯坦有着最狭隘的逻辑真理观逻辑真理即重言式.本文试图澄明维氏使用重言式概念的原初含义,并从其以逻辑为基础的世界观、真值函项理论及优范式理论等角度分别加以阐述,说明维氏所理解的逻辑真理乃穷尽可能的必然,而对逻辑真理的这种理解同样可推广到谓词逻辑,并指出用穷尽可能来定义逻辑必然并不会导致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思想的逻辑问题域与逻辑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弗雷格作为数理逻辑、逻辑哲学、数学哲学与语言学的大师,在他对上述学术领域的所有开创性的贡献中,至今仍发生重大影响力的,几乎都与关于思想的理论有关。弗雷格的数理逻辑系统和关于思想的理论,是引起哲学和逻辑学的历史性重大变革的理论根源和动力。弗雷格创造了哲学和逻辑学的崭新的概念和范式,他关于思想的理论,已经成为当代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广义的)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这个被弗雷格问题专家之一的D·贝尔称之为“最持久最具有革命性的贡献”,至今仍释放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在拙作《思想的逻辑哲学分析》(见《华南师大学…  相似文献   

9.
四、“逻辑必然性的苛刻”如果要理解作为维特根斯坦晚期哲学基础的哲学概念,无理解他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表述的早期概念是有好处的。《逻辑哲学论》试图为弗雷格和罗素最近阐明的一种新型数理逻辑展示哲学基础:“逻辑命题描述世界的脚手架。或者不如说,它们展示世界的脚手架。它们不“论及”什么。它们假定名称具有指谓。基本命题具有意义,这就是它们同世界的联系。显然,符号(它们本质上具有确定的特性)的一定结合是重言式,这种情况必定指示着关于世界的某种东西。这是关键所在。我们说过,在我们使用的符号中,有些东西是随意…  相似文献   

10.
徐锦贤 《学海》2004,(4):205-207
90年代初,自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出版以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立即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流行话语.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正义概念重回学术主流地位一样,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问题为学界所重,多学科的众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意义理论?(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一个句子的意义是否就在于它的真之条件?一个词的意义是否就在于它对确定任何含有它的句子的真之条件所起的作用? 没有必要不厌其烦地说,对这些问题的肯定的回答,代表厂那些不会完全放弃意义概念的哲学家们对说明此概念最流行的看法,比如,弗雷格、写《逻辑哲学论》的维特根斯坦、以及戴维森等都曾明确地坚持过这个概念,等等。肯定的回答是否是错的,我完全没有把握。不过有一点我相当肯定,即这样一种回答会面临一些棘手的困难,而且,只有在我们说明了如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之后,我们才有权假定这种回答是对的。在我看来,我们为什么应该需要或者我们如何能够在这里使用真这个概念(或者更确切地说,真和假这一对概念),也就是说将其作为意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或一对概念),绝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对这样做是必要的或可能的,需要加以证明,否则我们没有权利假定意义和真就是以弗雷格所设想的那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袁贵仁同志的《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一支(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从真理论的角度对价值问题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富有启发。但是细读袁文,却感到文章的两个基本论点都是值得商榷的。一是价值真理概念的客观依据问题,二是真理概念的解说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价值真理概念同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致性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价值真理”能否作为真理的普遍形式而成为科学的真理概念?下面谈些个人的浅见,向该文的作者和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3.
正一般认为,真理是独立于认知主体而客观实存的,一个关于真理的陈述是否为真与陈述真理的主体没有关系。因此,如果一个陈述为真,则不管其陈述者(包括复述者和传达者)是懵懂的孩童,还是智慧的大学教授,它都为真。但佛教对真理的看法有异于此,本文即以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早期论著《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真实义品》为分析对象,揭示出瑜伽行派对真理的独特看法。"义"对应的梵文为artha,相当于认知对象。"真实义"与"真理"的内涵虽不完全等同,但约莫相  相似文献   

14.
真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格的语义学蕴涵了两个不可调和的推论:其一认为语句的意义先于命题,命题先于真,这种观点发展成为最少量论;其二认为真先于命题,因而也先于语句的意义,这种观点发展成为成真条件论.结合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用法的观点,得出的结论是:意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不是真,而是一个陈述得到证明的观念,意义理论并不必须采取成真条件论的形式.作为最少量论和成真条件论共同基础的奎因式语义转换原则是包含矛盾的.结合了语义转换原则和塔斯基真的定义的最少量论者必定排除戴维森式成真条件论.  相似文献   

15.
逻辑证明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实践标准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文化革命前,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有过讨论。近年来,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以及加强对认识论基本理论的研究,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逻辑证明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与实践标准有密切的关系。但是,逻辑证明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它能否起验证真理的作用?能否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应如何理解?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四种意见。  相似文献   

16.
批判的理论不仅要抨击一维社会的现实,还要揭露它的意识形态。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说明一维的人的真实状况。马尔库塞的批判锋芒便从一维的社会转向了一维的思想,从政治转向了哲学。理性是西方思想最早关注的概念。“现实并不真”和“凡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这两个陈述反映了理性在概念结构上的矛盾。理性即真理即实在,它统摄主客观世界于一身。依据理性改造经验世界就为人和物建立起真理,提供了人和物的真实存在条件。这就是逻辑的起  相似文献   

17.
对于逻辑是什么,有两种相互冲突的立场:当代哲学中流行的看法是逻辑是纯形式的,逻辑命题没有事实内容;而在弗雷格和哥德尔那里,逻辑是有关客观概念世界的科学。这两种观点都需要哲学立场的支撑,前者需要经验论或物理主义的立场,后者则预设了实在论或柏拉图主义。所以,流行的观点并不是哲学中立的,因此也不是更自然的或不可避免的。相反,弗雷格为数学奠定逻辑基础的努力,哥德尔成就逻辑学的伟大成果以及当代逻辑学家对连续统问题的研究都表明,实在论的立场总是能更好地解释逻辑学研究的实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把逻辑视为纯形式的观点,虽然看似自然而然,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哲学史和逻辑史上的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18.
《哲学科学》杂志辟专栏讨论真理问题,引起学术界对至关重要的认识论问题的注意。已发表的几篇文章(作者为и.T.卡萨文、C.Б.克雷姆斯基和л.A.米凯希娜)无疑深化了真理的哲学概念。但与大多数著作一样,这些文章仍拘泥于对真理作认识论解释。苏联哲学一向仅就人的生命活动的认识领域分析真理。从一定程度上说,这顺应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典真理概念;从更高的层次说,则顺应了俄国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取  相似文献   

19.
1982年10月21日,广东省逻辑研究会举行学术讨论会,讨论概念定义问题。一、“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质疑。会上,有人提出,概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呢,还是它的对象?对概念反映的属性是特有属性呢,还是本质属性?抑或是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呢?如果仅仅把概念限制于反映客观事物(实体、物质)的范围,那么,实物、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大小、等于、高低、轻重以及状态、方位等,又如何反映?  相似文献   

20.
索引词普遍存在于每一种自然语言中,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对索引词的哲学思考及逻辑研究既是语言哲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构成部分,也是自然语言逻辑以及语义学、语用学不可或缺的一个要件。弗雷格作为现代逻辑的创始人、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关于索引词的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将通过"索引词"与"指示词"的用法入手,在论述弗雷格迷题的索引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弗雷格关于"我"的不可交流的思想,并评说其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