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学海》2019,(3):5-11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阐明了美好生活的基本属性,即美好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政治、社会等非物质领域生活的统一,劳动与生活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个体幸福与群体幸福的统一。以此为观照,马克思从生产方式的维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活困境,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物质生活的相对贫困化、非物质生活的异化、劳动与生活的分离、个体与社会的对立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的历史起点。在逻辑与历史统一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对如何实现美好生活进行了设想:在实现路径上,美好生活指向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制度保障上,美好生活依赖自由人的联合体;在价值引领上,美好生活旨在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不仅完成了美好生活思想的理论范式重建,而且为人类创设美好生活指明了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2.
聂锦芳 《哲学研究》2012,(9):10-17,127
<正>引言:讨论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关系的文本学视角厘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是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复杂内涵及其思想演变的重要维度。由于过去的研究多从原理的角度进行抽象的论证和推导,以致于关于这一维度的讨论至今仍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回到具体文本的特定语境和思路中进行分析,看是否有助于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其根本性质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基本内容围绕“社会进步”这个主题展开,包括社会进步的目标、尺度、过程、动力、代价;主要特征有:唯物性、辩证性、人道性、实践性.因为“唯物性”是首要特征,所以马克思哲学可以简称为“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区分了各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传统,实现了对之前各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思想革命,提出了一种建立在新的哲学基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上的未来社会思想。这种思想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性质。准确理解这一思想,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实现的社会主义思想革命及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也有助于准确定位“手稿”的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顶效经济开发区绿化村座落在一条长达10多里的山谷里。阳春三月,满谷如霞似彩的桃花,随着山势的跌宕起伏而在谷中蜿蜒,与散落在山谷中的座座农舍,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彩墨画,将十里山谷点缀得如诗如画,绿化村由此获得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桃花谷”!居住在“桃花谷”里的478户人家,目前已有300多户人家建起了钢筋混凝土平房,有250户人家安装了程控电话,200多个村民用上了手机,建起了390个卫星地面电视接收站,450户人家购买了电视机,有冰箱150多台、各种车辆350多部。2004年,全村1700多群众实现人均纯收入3600元;2005年,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失败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这一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正确?对这一理论和这一实践的关系所进行的批判性的(客观科学的)分析表明,就主要标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所有制关系;社会阶级结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燕 《道德与文明》2019,(2):103-110
亚当·沙夫"马克思战斗的人道主义观"旨在凸显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独特性、优越性和彻底性。他将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战斗性归结为其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自主的个人)合乎逻辑的必然结论,围绕马克思人道主义的个人观和辩证法,揭示了马克思"战斗的人道主义"的必要性与特殊性,认为只有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才配得"战斗"之名。虽然沙夫对马克思人道主义个人观的分析没有抓住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本性,但他从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连贯性、一致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明战斗性是马克思人道主义固有本性的做法对我们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各种人道主义思潮相互竞争的历史时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者不仅要秉持战斗的(或积极行动的)立场和态度,还要善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战斗性,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来阐发、捍卫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
合唱是一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综合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喝艺术如同雨后春笋般迅猛的发展起来,不同于专业的合唱队,群众合唱也日益兴起,本文从合唱队的编制、合唱的声音概念和合唱音准与语言的把我谈谈群众合唱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比较多的国家,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仅是关系到落实宗教政策、维护信教群众合法利益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大问题。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是有着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广大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宗教发展史也已经证明,宗教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是紧密相…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管理美的广泛基础;列宁认为社会管理需要专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邓小平则强调社会管理美必须体现在体制化、多元化、成效化上.  相似文献   

11.
12.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正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西社会公正理论得失的探讨,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公正观的基本内容。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正观,既要尊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并达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彭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72-172
生态问题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各国都在力图寻找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生态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俩者都作为当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探讨两者的关系,分析两者的异同,利于我们吸取两者思想的精髓,共同致力于生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在跨越百余年的时空中,马恩的某些后继者们试图重建、重构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版图。尽管他们阐释的焦点各不相同,但其致思路径却极为相似,就是借"发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差异之名歪曲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半遮半掩",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明目张胆",再到西方马克思学的"可悲的骗局",晚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一而再地被误解、诟病。通过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文本,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有关细节,我们并不认为晚年恩格斯背离了他与马克思的"共同见解"。因此,为了厘清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间的差异,确认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地位,需要转换研究视阈,即从晚年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他关于时代和无产阶级实践提出新问题的理论思考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展安 《现代哲学》2023,(6):133-143
本文从世界大势与社会主义、中国现实与社会主义、中国思想与现实主义三个层面分别探讨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论,综合地呈现了梁启超社会主义论的来源、内容、特点、演变过程、现实效能以及这诸多方面所形成的张力结构,勾勒了一个独特的“社会主义者梁启超”的形象。通过对梁启超社会主义论的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梁启超的思想方式。那是一种在极限状况中展开的临界的思想。这种临界的思想展示了梁启超的运思特质,也提示了梁启超所代表的清末以至1920年代中国思想的走势及其突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美国频发的世界末日预言,有深厚的宗教背景,由此造成的文化心理,不仅影响个体生活。或许对社会、对世界也不是福音。  相似文献   

17.
天台宗最大的特色在于"性具善恶"说,可是这一思想发展到宋代,悄然发生了某些变化:以知礼、遵式为代表的山家派遵守传统观点,而以源青、智圆为代表的山外派则与传统大不同。就以智圆而言,一方面在理论上受到禅宗及儒士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在现实上为了缓和儒释关系,因而在性情论上,一则受李翱影响而偏向强调性"善",另则受宋初儒士的影响而主张"以性制情""以中节情",乃至"乐性情",既有别于智顗与湛然,又不同于李翱。不过,智圆的根本立场仍然是佛教的。  相似文献   

18.
《求是》杂志2003年第9期,发表了《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一文(署名“秋石”,该课题由国家宗教局党组中心学习组集体研究,叶小文执笔,本刊本期已转载)。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加深对“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理解,本刊特辟“理论求索”专栏,约请叶小文同志以答问形式,就《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一文的由来,“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立论基础(包括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和逻辑体系,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阐释,本刊将分期予以发表。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志通过“理论求索”这个平台,踊跃加入到“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学习研究中来,进一步推动宗教理论的学习热潮。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和马克思是志同道合、毕生通力合作的战友,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共同创始人。“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语)。而柯木火同志在《现代哲学》1989年第一期和《暨南学报》1989年第三期,先后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认识》和《试论马克思的哲学及对它的背离现象》为题著文,认定恩格斯“背离”了马克思哲学,理由是在恩格斯那里,“哲学不再以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个讲和好的宗教,所宣扬的信息是和平的福音,《圣经》教导人怎样与神和好,同时也指示人怎样走向和谐。神人和好是整本《圣经》的主线,也是基督教最基本的神学教理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基督教的和好、和谐、和睦之精神与时代的主旋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中国基督徒来说,传和好的信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