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宗碧 《哲学动态》2012,(11):22-27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对《巴黎手稿》研究中,提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包括"异化劳动"和"交往异化"的双重内容,并开展前者向后者过渡的逻辑研究。望月清司提出的两个异化的观点是对的,但是摒弃了生产方式内在运动的矛盾原理和阶级斗争理论,把马克思唯物史观单纯地归结为对"市民社  相似文献   

2.
与资产阶级学者不同的是,马克思首先用"异化"概念来说明人与劳动的关系,进而深入到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分析。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不仅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和理论武器,而且为创立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和伦理学奠定了基础。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所揭示的人与人的关系,不仅包括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而且包括伦理关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实践第一。坚持实践第一,就意味着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尊重。因此,坚持实践第一与坚持以人为本和弘扬人文精神是统一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与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及实现科学发展观也是统一的。由此可见,只有以人为本的社会实践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出发点。这正是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卡尔纳普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拒斥至今仍然影响着许多分析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驳卡尔纳普:首先,海德格尔哲学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典型代表,倒是要克服形而上学,只是克服的方向与卡尔纳普相反;其次,卡尔纳普在名词的动词化以及“无”的问题上完全误解了海德格尔;再次,卡尔纳普对to be问题的否定以及用艺术代替海德格尔哲学的企图等是科学主义的、独断的和简单化的.  相似文献   

4.
科耶夫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劳动的对象性活动的基本原则;同时将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活动"颠倒"为现实的人的活动。形而上学颠倒过来还是形而上学。科耶夫的哲学人类学最终重蹈了劳动形而上学的覆辙,未能走出人本主义的困境。马克思基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引入并突显了劳动的社会性维度,扬弃了单纯的对象性活动原则,跨越了人本主义的困境,开辟了一条批判社会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王文奎 《伦理学研究》2012,(2):11-19,141
我国学术界新近出现的试图从不同角度说明《巴黎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本身是不成熟的或混乱的,从而否定它们的重要历史地位的倾向,是对"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的曲解。"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大纲,是马克思主义全部丰富内容的理论起点和立论基础。这可以从"手稿"本身所完成的理论任务或在欧洲思想史上实现的创造性变革、"手稿"的内容及其逻辑结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对应关系以及异化劳动理论的解密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第一次提出“劳动”概念作为自我意识由非独立存在进展到纯粹自为存在的桥梁。马克思充分肯定黑格尔“劳动”概念提出的意义.但却批判黑格尔将“劳动”局限在自我意识内部,局限在主奴关系的辩证运动中,只是作为抽象思维内部的运动.马克思还批判黑格尔没有看到劳动在现实感性的世界中的异化现象,提出了“异化劳动”揭示出劳动外化对象化所产生的对工人无情的奴役和压迫。  相似文献   

7.
根据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马克思和尼采思想都是形而上学的完成,都是现代技术的形而上学基础,都属于追问存在者而遗忘了存在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因而都是虚无主义的极致。但是实际上,马克思思想已经不再追问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真理,因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完成;也不再强调人的表象意志,因而不是现代技术的形而上学基础;更没有主张人对自然的征服,因而不是遗忘存在的形而上学。马克思思想因此和尼采思想存在根本区别,从而不可能是虚无主义,遑论"虚无主义的极致"。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按照《巴黎手稿》中的说法,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性(参见马克思,第170页);而按照《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的说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理解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理论阵地。《巴黎手稿》作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早期成果,也是二者正面交锋的重要思想领地。深入其中便会发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转变,而非仅仅是否定的一面,即在劳动异化的意义上揭示了其消极方面,因为它的抽象形式遮蔽了现实的人的异化。事实上,马克思是在交往异化的意义上才发现了其积极方面,因为它以积极的异化形式把握到了真正的人的生命形成过程及其运动,所以被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对"穆勒评注"的分析,马克思的这种肯定可以得到合理的理解和说明。藉此,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才能以经由交往异化而来的社会关系作为思想通道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方面加以科学改造。  相似文献   

10.
如果以19世纪形而上学的衰落为"坐标",此前的伦理学以形而上学为基础,此后的伦理学则面临相对主义的难题.在古典哲学中,虽然形而上学为伦理学奠基,但形而上学的自由与伦理学的自由之间存在着矛盾.海德格尔试图把存在问题从形而上学中拯救出来,但就其对"人道主义"的批判而言,海德格尔哲学中有存在论而没有伦理学.虽然伦理学面临着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两难抉择,但我们这个时代对伦理学的需要却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或许我们首要应该考虑的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乃至文化之间能够和平共存而作为"底线"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1.
传统形而上学以抽象的“神性”、“理性”来确保德福的绝对同一性.后现代主义通过对同一性哲学的批判、对个体差异性的强调,否认道德与幸福的必然联系.后形而上学主张德福相即,通过对话在交往中达成共识,实现主体间的相互承认,既是道德的,也是幸福的;在风险社会中,团结之德是获得人类安全之福的条件;主体交往的平等性决定了尊重他者幸福意愿构成践履道德责任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巴黎手稿》①的核心工作是阐述异化思想(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论和《穆勒评注》中的社会关系异化论)。然而,如果仔细研读文本就会发现,马克思论述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问题所占的篇幅其实更大,占全部手稿的三分之二以上。虽然这些问题与异化是相互关联、不可分离的,但马克思用如此多的篇幅论述这些问题则意味着:探究异化、剖析私有制,其目的是为了推导和论证共产主义;而通过这种推导和论证,马克思又进一步阐  相似文献   

13.
马天俊 《学海》2011,(6):140-145
马克思着力从事哲学或批判哲学时可能表明或预示一种哲学,而在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时则显示着某种哲学思想或形而上学预设,二者不必然是一回事。分析地揭示马克思所显示的哲学思想,梳理马克思关于物的思想,在形而上学意义上试加评论,构成了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体现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式人道主义思路,本质上是一种类与个体二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路,它没有看到由劳动和财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观意义。而体现在《神圣家族》中的现实人道主义思路,则开启了从人的行动或实践的发生学角度来阐释人类发展的新思路,它是充分吸收法国大革命之历史观意义后的结果。尽管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滞后,马克思此时的这种思路还无法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路相媲美,但必须肯定的是,它所开启的基于人的实践的历史发生学视角,不仅使基于类本质的异化式思路成为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过去了的事件,而且它本身对于马克思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路也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种新思路对于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笔记本I中发现了"私有财产"的社会历史意义,这意味着"异化劳动"视界不足以支撑起扬弃"私有财产"的现实或逻辑途径。但是,"谋生劳动"视界逻辑框架却仍旧没能超越笔记本I中"异化劳动"的价值批判范式。所以,在整个笔记本II和III的"世界历史"视界,马克思则通过对市民社会的黑格尔历史辩证法式考察,透视私有财产与人本身矛盾的现实发展历程。因为只有在"世界历史"视界中,私有财产与人的尖锐对立才是可以被逻辑地扬弃的。  相似文献   

16.
《纯粹理性批判》通常被看做是认识论的著作,海德格尔则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是存在论。[1]毫无疑问,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纯粹理性批判》有其合理性,因为它的主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一先验哲学的总问题,而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  相似文献   

17.
西方语言哲学的主流传统是"主谓颠倒",主词在整个语法结构和存在结构中具有决定地位,谓词从属和依附于主词,这是形而上学的语言根源。马克思对黑格尔"主谓颠倒"的批判可视为对语言形而上学的批判,把"现实的人类个体"作为主词,抽象范畴作为谓词来言说和述说主词,才能颠覆"主谓颠倒"的语言形而上学。马克思对"主谓颠倒"的批判是为了构建其唯物史观,取消"自我意识"的主词地位,代之以"现实的人类个体",才能奠定唯物史观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8.
黄欢 《现代哲学》2023,(2):50-58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与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有过三个回合的论战。以犹太人问题为中心,聚焦于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批判,立足于马克思和鲍威尔的文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批判过程中对鲍威尔的思想进行了降格处理,主要体现在将鲍威尔人的解放的主张降格为政治解放的主张。这一降格处理根源于二者思想的深层分歧,即是否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前提,只有承诺这一前提,才能说鲍威尔只能达到政治解放的高度而达不到人的解放的高度。未澄清并重视此前提而径直将鲍威尔的主张定性为政治解放,既会掩盖鲍威尔对人的解放的关切,也会模糊马克思和鲍威尔的深层分歧所在,不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思想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现当代哲学对"有限性"的弘扬是旧形而上学终结的历史使然。但是,与现当代哲学不同,马克思的"有限性"思想不仅表达了思想的有限性,而且也表达了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以及思想的有限性是现实生活的有限性的理论表达等多重涵义。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人们往往把《巴黎手稿》的异化理论归结为异化劳动.而实际上它决不仅仅指《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还指《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交往异化是马克思走出孤立人的自我异化逻辑,走向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的关键环节,也是马克思建构社会概念以及唯物史观的前提.因此,交往异化在思想水平上高于异化劳动,《穆勒评注》在理论上也比《第一手稿》成熟,我们应该遵循《第一手稿》在前《穆勒评注》在后的文献学顺序解读《巴黎手稿》.如果说马克思在其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有一次根本性转变的话,《穆勒评注》就是这次转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