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399)是西方伦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一生述而不作,他的思想主要载之于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中。“道德就是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说,甚至是他的全部学说的核心命题。因为他和他的同时代大多数哲人(智者)一样,冷淡  相似文献   

2.
孙晔  魏明庠  李翼鹏 《心理学报》1982,15(4):98-104
巴甫洛夫是一位伟大的生理学家。他在本世纪初创立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无论对生理学还是心理学都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条件反射学说的理论与方法,迄今仍然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武器之一。这个学说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曾深受革命导师列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即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学说,在这样一种学说中,心灵境界说或精神境界说是最有特色、最值得重视的部分。这一点,在儒学开创者孔子的学说中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人们经常说,孔子是一位政治伦理说教者,孔子的学说是政治伦理型哲学,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真正说来,孔子学说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  相似文献   

4.
理学是把儒家仁义礼智观念本体化、神圣化的学说。这种学说虽然以哲学形式出现,但还只是儒家伦理教条的论证工具。船山哲学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仁义礼智等观念缩小在道德领域来讨论,而把一般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范畴从伦理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揭示和表述客观真理的理论工具。在哲学领域中,王夫之对理学的范畴、命题进行了改造与翻新,使理学的理论系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而在道德领域中,他对理学的一些基本观念作了形式上的留存。从形式看,他的哲学表现为对张载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而从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看,他的哲学已越出了理学思想的樊篱。王夫之出入理学、游于百家、顺应着“新故密移”的文化发展法则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总结。没有这样高度的批判总结精神,历史是不会放下因袭的重担的。  相似文献   

5.
石峻先生对伦理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伦理道德问题必须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解决,在中国传统的人性学说中包含着深厚的伦理意蕴。石先生对中国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抱有十分强烈的自信心.认为学术研究应以过去为起点才能进步,反对对外国文化和伦理的移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一.伦理学和经济学的互相交织对经济人和经济商品的伦理评价大多依赖于一个人对世界的一种形而上学解释,以及他对经济共同体的一种社会──哲学分析。人的形而上学沉思启发了他对于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的个人理解。它们决定着他的价值等级和通过他所实现的要求的本质。即使演绎和归纳的解释极为不同,人的社会存在仍然总是被认为是一种事实。它的历史表述从先验的价值假定延伸到意志论的、直觉导向的学说,从个人主义解释延伸到关于社会过程的一种功能理解的客观主义态度。在神学观点看来,价值的形而上学规定是由启示保证的。在哲学解释中…  相似文献   

7.
丸山敏雄是日本现代伦理学家。他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纯粹伦理”思想,创办社团法人伦理研究所,至今其信从者已遍及日本全国,仅入会企业法人就达一万一千多个。东南亚如台湾、香港、韩国等地,都已有研究他思想的研究者和信从者。我们中国大陆也自1986年始,与其创办的“社团法人伦理研究所”共同举行了5次伦理研讨会。对于这样一个在世界上具有相当影响的伦理学家,有必要全面了解一下他的思想学说。为此,趁今年丸山敏雄百年诞辰之际,特写作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代孕,无论在生命伦理学界还是在生命法学界都引发了巨大争论。在代孕应否合法化问题上,学术界存在"应合法化说"与"不应合法化说"两种针锋相对的学说,这两种学说都基于各自的立场提出了相应的论据。立足于伦理与法律关系的角度,伦理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对于代孕的定位应取决于伦理对于代孕的定性。而在伦理上,代孕是一种违背人类天性的不合理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法律应当予以禁止。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孕规制立法来看,代孕应当为立法谨慎规制。当前,我国对代孕采取了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但在具体制度设置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高晓红 《学海》2007,(3):42-45
“伦理实体”是黑格尔学说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在黑格尔那里,伦理实体是作为价值合理性的根据而出现的。按照他的有关思想,伦理实体指的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的社会关系体系,是包含着差别的社会共体,是个人的偶然存在。本文借用黑格尔的这一范畴用以确证:政府不仅是一个政治、行政组织,而且是一个伦理实体,政府的存在具有价值合理性。从“应然”角度说,政府是一种普遍和一种本质,是国家从绠实体外化而形成的社会共体,而且是社会共体的灵魂。所谓的外化,指的是现象化,把自己实现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J.W.阿拉德 G.托马斯的书是围绕着4个主张构成的:T.H.格林主要是一位哲学家,而不是一位康德或黑格尔的信徒;他的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理论形成一套首尾一致的学说;这套学说提出了在现代讨论中曾被忽略的种种问题(第1页)。依据新近重新发现的格林在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的文章,托马斯的前两个主张是迄今提出的最有说服力的辩护。这些资料占居了全书的第1章。托马斯的功绩在于,探寻到格林的宗教、政治以及伦理的思想发源于19世纪的思想,并表明他的哲学是如何反应这些观点,而并不被这些观点所支配。在这个过程中,他探讨了格林受益于其他哲学家之处,以及格林是如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不同意匡亚明、蔡尚思同志关于孔子之被尊崇是由于他提倡“忠君尊王”的观点,指出春秋战国时提倡“忠君尊王”,最坚决彻底并非孔子而是韩非子。作者认为,孔子被历代封建统治所尊崇,虽与孔子主张“忠君尊王”有关,但关键原因是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思想体系内在结构的合理性。孔子仁的学说限制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其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仁”的学说由于与宗法思想密切相关,起到将家与国、伦理与政治结合起来的作用,有利于封建政权的稳定和巩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由于包含民主精神、原始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伦理原则,在今天也受到人们一定的尊崇。  相似文献   

12.
张顺 《道德与文明》2017,(3):117-123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良法的概念以来,尽管诸多学者尝试从实质、形式和程序等三个角度建构良法的基本构成要素,但是仍然受到实证主义法学和价值多元主义等代表性学说的冲击。为了从德治的高度捍卫良法理论,就有必要在分析两种学说基本主张的基础上,重新认知实证主义法学的分离命题,以及多元社会背景下良法理论应具备的伦理品格。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传统内并无现代意义上的伦理学,但作为世界伦理一神教之一,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伦理思考和道德要求。在伊斯兰教内,信仰与善行的一致,也是宗教与道德的结合,这是伊斯兰伦理的实质。其核心是社会正义和扬善惩恶的现世诉求。伊斯兰教伦理的主体体现,是在《古兰经》和圣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教义学、教法学、哲学和苏菲主义中,而基础是教法学。直到当代,伊斯兰教伦理的发展主体仍然显示在这一传统框架内。  相似文献   

14.
企业和伦理──介绍德国的企业伦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和伦理———介绍德国的企业伦理研究●甘绍平在德国的经济伦理研究中,以霍曼(KHomann)和布罗莫德里斯(F.Blome-Dres)为代表(其实哈耶克、高西尔也持与霍曼相同的观点)的“结构伦理”的学说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学说所强调的不是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5.
“诚”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这个概念是儒家学说的基本范畴之一.儒家伦理所蕴含的内在超越性的宗教意义,在“诚”的境界中有着完满的体现.为此,把握“诚”的观念,对理解儒家学说,尤其是儒家伦理学说,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帮助.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儒学大师关于“诚”之阐述,对“诚”这个概念进行初步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涂可国 《现代哲学》2017,(5):127-134
围绕孟子的责善论,后世学者既有辩护、传承、创新和发展,也有批评、责难。作为处理父子这一特殊人际关系的学说,孟子的责善论自古以来引起了长久而又广泛的争议和驳难,面临三种合理性挑战:一是己他关系向度的合理性挑战,孟子说的"古者易子而教"并不像他所担忧的那样一定会造成双方关系恶化;二是血亲伦理向度的合理性挑战,孟子"父子之间不责善"的理念与儒家一贯主张的谏亲理念难以融洽,导致血缘亲情与道德理性难以统一、亲情伦理与社会伦理难以统一;三是孟子的"父子之间不责善"理念因担心直谏、义诤和厉言会损害父子仁爱亲情走向拒绝"父子责善",这与他的仁宅义路观念、与仁义礼智"四德"为人的类特质思想相冲突。  相似文献   

17.
杨衎 《管子学刊》2023,(1):119-128
德性、五行与其他元素相配合的现象在两周至汉初的文献中广泛存在,其中一些配合方式作为当时的“公共知识”已相对固定,但也有一些配合方式尚处于不稳定状态。清华简《五纪》中的各种配合是这一“公共知识”演进中的重要样本。多种德性并举的现象虽早有萌芽,但直到战国时代才作为伦理本原性的价值观念被标举,《五纪》的“文德”提供了一种德性组合版本。并举五种德性且与其他事物广泛配合,与阴阳家和儒家两次大规模思想交汇有关。两次思想交汇的代表人物是邹衍和董仲舒,他们都有齐学背景。儒家思想在吸收阴阳五行学说后,完成了天人体系的建构,对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康德将人在国家中的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在所有人的理性同意基础上。因此,他的法哲学与政治哲学不依赖于意志论,不依赖于社会成员的伦理诉求,也不依赖于个体的理性自律。借助于人的理性,我们发现人们对于国家权力的服从是一种自然的义务。理性因而是自由公民之间达成的共识。在此意义上,康德的法哲学与政治哲学不是卢梭学说的简单延续,而是其光大与拓展。康德学说中不但有卢梭因素,同时蕴含着对于霍布斯与洛克学说主题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学说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尽管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提出执政伦理的概念,但他们创立的政党理论和学说中已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伦理建设思想,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伦理建设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保障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的解读,试图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执政伦理建设思想的源泉。这不仅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尤其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执政伦理建设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外刊学论     
新教伦理中“自由”概念占有中心地位。马丁·路德将自由看做上帝的馈赠,认为人要在行善中实现自由。自由仍然是个神学议题,但已经世俗化。他将存在于信仰中的自由指向个体,伦理学的基准点随之摆脱以往的基督教控制,转向作为主体的人。人的选择自由导向责任的视角。伦理学因而要讨论如何行善、履行责任。人在世俗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和责任是博爱。经济行动也是进行选择的活动。但经济学不像伦理学那样将自由作为根本前提,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