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代理学中,罗钦顺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物,他与理学、心学和气学都有较深的瓜葛,但又是三方都难以完全认可的人物。本文通过对罗钦顺在理气、心性与儒佛之辨中具体主张的分析,揭示出其对理学的继承与转向、对心学的抗辩与纠偏以及对气学之开规模、定纲维的作用,并以此对其在明代理学中的地位与影响作了初步的衡定。  相似文献   

2.
正陈谷嘉教授的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以宏阔的史学视野,翔实的史料,对明代理学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是理学伦理思想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一、揭示"变"为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的特质《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展现了明代理学演变的过程及其阶段性。具体言之,明代理学的演变开始于明代立国时期。朱元璋策划而后由其子朱棣编纂三部《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  相似文献   

3.
蔡清是明代理学四书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四书蒙引》对朱子的《四书集注》多有补充和阐发,以弥补《四书大全》作为明朝官学课本的不足。他在四书学诠释方面既注重训诂,也辨析义理,并且精细笃实,不仅继承了宋以来理学四书学的研究成果,而且还以"从道不从贤"的治学态度将其进一步向前推进,对后来理学四书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继《宋代理学伦理学思想研究》《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产生很好的反响后,陈谷嘉教授的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于2015年10月在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书稿完成于陈教授八十华诞之际,是承续前两部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专著,可谓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的"第三部曲",实为难得。一、以"变"概括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的总体发展特征及其规律在《宋代理学伦理学思想研究》中,陈教授提出  相似文献   

5.
正明代承袭宋元,推崇程朱,将理学设为官学,确立了理学的学术主导地位。然而官学的功利性使经学研究逐步成为求取名利的手段,从而导致理学缺乏创新,积弊日深。明代心学即是对程朱理学的理论反思,意欲从人之本心良知中体认天理。佛教经历长期的演化发展,至明代已同儒道水乳交融,佛学亦是明代学术不可忽略的重要思想元素。明代易学正是在理学、心学、佛学三者互对立互融合的思想背景下形成,因此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理路与话语模式。林忠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撰著的《明代易学史》一  相似文献   

6.
王蕾 《周易研究》2007,(5):86-90
在明代理学史上,曹端因"倡明绝学"被誉为"明初理学之冠"。对于理学问题,他能够从自身真实的生命与智慧出发,以易学为依据,提出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曹端的理学体系是在易学的视野下建构起来的。他从太极即理而为万有终极根基的总体天人观、"立基于敬"的心性工夫论与"参天地而赞化育"的人生价值理想三个方面,具体完成了其理学建构。  相似文献   

7.
李霞 《中国哲学史》2003,(1):95-102
在唐末五代中原儒家文化南移、南宋时期朱熹理学成为官学这样的背景下 ,随着朱熹本人在故乡新安讲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新安人对朱熹理学崇奉心理的形成 ,古徽州新安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理学流派———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始于南宋 ,终于清初 ,历经 7个世纪。新安理学的发展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各阶段特色有别 ,而总体上又宗旨一贯。南宋新安理学的基本特征是学宗朱子 ,兼融佛道 ;元代新安理学的学术风格是惟朱是从 ,排斥异说 ;明代新安理学的特色则是一方面惟真是从 ,和会朱陆 ,另一方面又不改宗朱立场。至清代 ,随着理论界整个学风的转变 ,新安理学终于为皖派经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元代理学是中国理学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宋代理学向明代心学过渡的中间环节。因此,深入研究元代理学的传播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但是,相对地说来,元代理学的研究一直是一  相似文献   

9.
正林忠军、张沛、张韶宇等著,齐鲁书社2016年6月出版,全书452页,36万字。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易学研究"的成果之一。作者在近三百年的明代易学史中遴选出二十五位较有影响且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易学家展开具体研究,诠释其易学概念,解读其易学体系的真实内涵,从而厘清明代易学的整体脉络。全书共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明初程朱一尊格局下的理学易。作者指出,明初理学易处在程朱之学居于绝对主流的文化格局之下,虽  相似文献   

10.
徽州理学史的书写,可以从北宋初年理学思潮甫兴开始。在北宋早期即有徽州学者接触和传播理学,后期还出现了诸多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有闵景芬、江致一、江致虚、朱松、程鼎、滕恺、李缯等人。他们的言行,谱写了理学在徽州地域化的序章。北宋及两宋之交,徽州出现理学思潮,有着深刻的学术背景和特殊的地域因素。它为其后该区域出现朱子学的重要学术流派——"新安理学",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宋明理学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一种从程朱理学二元论到明代理学一元论的转变倾向。其最突出的表现有两点:一是理气论方面,由程朱的理气二元论到明代理学的理气一元论的转变;二是人性论方面,由程朱的天命之性(义理之性)、气质之性的二元论到明代理学性气合一的一元人性论的转变。这些转变显示出中晚明以后理学现实主义倾向的逐渐加强,并最终演化为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相似文献   

12.
"人心道心"作为朱子"心"论的核心范畴,与已发未发、体用及理欲等诸范畴相联系,在理学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说由二程始倡,经由朱子阐发而彰显。至16世纪,"人心道心"论经由整庵的发挥,不仅成为明代理学的主要论题,而且成为理学心性论的核心范畴。"人心道心"论真正成为东亚儒学史上的重要论题和核心概念,得益于韩国儒者富有创意的诠释与持续激辩。  相似文献   

13.
"敬"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始终,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商、周时期由"敬天"转向"敬德"的以政治伦理为主导的第一阶段,此时的"敬"体现了圣王先哲的忧患意识,其主要理论载体为《尚书》;其次是战国秦汉时期以礼履"敬"、以"敬"行礼的规范伦理阶段,这体现了纷乱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人文理性精神的升华,其代表性文献是《曲礼》;最后则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视"敬"为圣门至上心法的理学时期,此阶段的"敬"论最为系统,代表着儒家心性论、工夫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4.
朱丹溪作为谙熟理学的医家,其医学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理学理欲观与丹溪医学的关系.受"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强调饮食、房事在发病学中的重要意义,强调节食节欲的养生学意义,肯定"养德"与"养生"的统一性.由于丹溪在医学界的宗师地位,扩大了理学对中医学的影响,形成了后期中医学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有明一代,心学特盛。学界对于白沙、甘泉心学与阳明心学的契合上颇有佳作,但对于康斋、敬斋二人的心学与阳明学的相似处似乎未引起重视。事实上,康斋、敬斋的心学与阳明学存在不少相似处。康斋的理在心中、心具此理思想为白沙、阳明心学的大明提供了思想资源。吴康斋"理在心中"思想通过门人娄一斋、胡敬斋与陈白沙等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一种崭新的心学思潮。吴康斋门人弟子的"本心即理"说与"理心本一"论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兴起提供了知识上的可能。吴康斋心性学诸多范畴也与阳明心学概念一致。吴康斋由工夫而证本体的理契于心的感悟与王阳明"心即理"功夫进路有相似性。所以,吴康斋等人的理心合一观已入精微。吴康斋确实开启明代心学,是明代理学的开山人物。阳明心学风行天下,崇仁心学的知识论背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明代残酷的政治生态与政治压迫是王阳明龙场悟道出"良知"的政治历史背景。他的"良知"说是对孟子、理学和佛学的传承和发展。"吾性自足"是其"良知"的主要内容。长期坚持的执着精神是王阳明龙场悟出"良知"之道的主要方法。王阳明的"良知"说彰显了人的主体价值,具有民间性、世俗性、普遍性和社会性,代表了儒学发展的新方向,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代关学在关学史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单元:一方面由于张载去世后弟子投到二程门下,零落星散,其学渐衰。另一方,由于金元南侵,关中屡遭兵燹,儒术中绝。此时关中张载之学虽有传播,但在地域意识未萌的背景下,张载仅被视为"北宋五子"的一员,其学未能成为关中士人着意继承的对象,但关中注重经学的传统得以继承。同时由于赵枢、许衡等人在关中传播理学,在南宋已经成为学术主流的朱子学逐渐被关中士人接受,且后来成为关中理学的主流。这一时期的关学既非北宋张载之学,也非明中期以来关中学者所倡的关学,而是融汇了诸多学术思想的"新理学"。关中成为北方理学重镇,为明代关学的复兴奠定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刘宗周的“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大儒,也是明代心学的总结性人物。他对理学的重要概念“意”给予新的解释和特别强调,意欲接治王阳明及其后学的种种流弊。他围绕诚意慎独宗旨所进行的说明和论证触及道德理性的深层含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明清两代不同学术典范的转换及其成因,学界或者以清代文字狱的打击来说明,或仅仅诉诸明清改朝换代的影响,其实这些都是外缘性的条件。只有从明代理学的总体走向出发,尤其是从朱子理学到明代气学发展演变的内在理路出发,才能揭示从明代气学到乾嘉汉学的一贯性;而气学本身对朱子理学的继承与转向、对阳明心学的抗辩与纠偏以及其本身所突出的宇宙根源意识与实然求知趋向,不仅表现了其与乾嘉汉学的内在一致性,而且也充分证明了其对明清学术典范转换的开启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一直绵延办学,历时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中国书院的典范和儒家文化的重镇,早在北宋,就得到宋真宗皇帝颁书赐额,名闻天下。南宋又成为最有影响的理学学术基地之一,张拭、朱熹会讲,书院盛极一时,其后,明代又成为明代心学与清代汉学的重镇,各个儒学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曾在此传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