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际交往从来就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人们更加注重如何处理好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实践告诉人们,和谐的人际交往来自交往主体的"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两方面的保障。有些人在"应做什么"方面做得很好,可在"不应做什么"方面做得很差,二者相互抵消,人际关系平平,甚至很糟。所谓"不应做什么",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与人交往应"避其讳"。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方面调查,高中生有55.5%的人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笔者从多年来的高中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不知道怎么与人大家打交到,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是造成高中生人际交往困惑的主要原因,加之高中生自尊心明显增加,大多数人很变得敏感起来,所以很多人在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因为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而造成人际关系差,感觉到难受、困惑甚至是孤独。这里笔者总结了一些有效的人际交往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人知觉和人际吸引是交往中的重要心理现象,是人际关系赖以建立的基础。了解人知觉的规律,有助于在理论上说明交往的实质和规律,在实践上能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偏见和误解,促进合作、帮助、谅解和沟通。所谓人知觉,就是个体对别人的知觉或印象。它是构成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人知觉也称为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的范畴是J·布鲁纳在1947年分析所谓知觉的“新观点”时第一次使用的。后来,  相似文献   

4.
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是人际交往中理智上表现出来的“度”。是你在拥有许多待人处世的优良品质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驾轻就熟地把握其“度”的变化。你的热度太高了会灼伤人;你的热度太低了则会冷漠人。该加温而没有加温会使你的人际关系发生“断路”;该降温而加温会悖离意愿。 不过,恰到好处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社交艺术。无论什么人,只要你肯花费一点时间、稍用一些心力就可自然掌握为人处世恰到好处的技巧。 热情而不失态 热情是深沉而不是肤浅,是凝重而不是轻浮。人际交往,由于场合、年龄、性别、辈份、职业以及交往的深浅程度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交往已成为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但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际归因倾向、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使用问卷法对447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1)人际关系的内外归因倾向都和网络交往动机都呈显著正相关,但只有人际关系外归因倾向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交往动机在人际关系外归因倾向对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关系和人际关系三个层次。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互相认识、相互影响、相互体验而形成的心理关系。这就是说,有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才有彼此的感知与理解,才能产生喜欢或厌恶的态度,才能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发展。”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学生来说,最现实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相似文献   

7.
温军旗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1):95-96,F003
当代大学生渴求交往,并且有强烈的交往意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志之一。但在交往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从而导致交往失败。本文将着重分析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8.
要感情也要实惠一一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  相似文献   

9.
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工具的功能,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娱乐、交往、消费、学习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所具有的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物理环境的独特特征,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似乎将瓦解现实社会生活中基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但当互联网所营造的虚拟交往空间仅仅被人们当成扩大交往对象和社会关系圈的工具时,其对现实人际关系模式可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却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心理学谈到人际交往时,常常提到“第一印象”.什么是第一印象呢?简单地说:在社会知觉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即称为“第一印象”,它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饰以及谈吐等方面的印象.这种第一印象在对人的认识中发生一定的作用,它往往是日后是否继续交往和如何交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其人际交往中的形象和效果,是人际交往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交往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也可以通过其与他人的交往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交往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交往者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我们才会在公众中赢得威望,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1.真诚平等。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的基础。外国谚语说:“只要都掏出心来,便能心心相印。”诚,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在交往中要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表里如一。无论年龄、职业、…  相似文献   

12.
友谊与福传     
随和的举止、友谊、亲善的交往、劝导慈缓的言语和行为都能够使人很快与你达成朋友,有益于福传事业的开展,是对生命最高奖赏的财富,这就是与生俱来对目标的追求,不论是做什么工作,只要专心致志地友善交往,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所以我非常相信苏格拉底的断言:“艺术家们看上去并不聪敏。但事实上却是唯一真正聪明的人。  相似文献   

13.
论人格、交往行为与人际关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作为人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内在精神要素和外在行为规范的系统结构,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并被主体吸纳为自身的一种本质力量.人格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的交往行为对人格的修养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人格修养和交往行为合理化,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现实需要与重要标志,使整个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交往行为模式,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和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作为人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基础性概念,表达了人自身存在的方式与价值的确证。从原初视角审视人际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之发生与发展的一种生态意义上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由血缘家庭开始的人伦谱系在自我认同过程中诠释着传统人际关系指向的最终追求——人际和谐。而从血缘到地缘等交往的多元化发展和交往关系的持续扩大,使传统人际关系的和谐基础必然要求一种内在的置换,即由"原发性内在要求"转为"相互性要求"。面对当前人际交往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通过深入省思,树立一种"共在化交往原则",从而实现现代人际关系及其和谐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因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的人际接触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人际交往的种种心理原因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尊重和爱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没有与别人的交往,人类就无法生存。 当前,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各种机遇和挫折也纷至沓来,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增大的社会心理压力,人们就更需要增加交往的数量和质量。培根在《论友谊》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有心事却无法向朋友诉说,那么他必然成为损伤自己身心的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有多么强的能力,多么好的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无法取得事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进取的气质?就是不只满于现状,而不断积极向上,无论是在学识上,灵修生活及道德修养上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在生活中充满乐趣,在灵修生活中与主交往更深。在与人交往中能把天主的爱和平安带给他人。“进取气质”我们每个人都有,但只要我们像拾到宝贝一样发挥其作用,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丰厚的报酬。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崛起带来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现代的人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互联网的交往动机,互联网的人际关系特点,互联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提高互联网人际关系的健康性的角度入手,探讨了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的。并提出建立健康的网络人际关系的方法:正确运用网络、保证网络的健康与安全、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态度。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的新观念张向东,舒东交往观念是人际交往的动机、过程、效益和择友标准等的总和,是交往的总驱动力,也是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交往观念指的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交往观念,主要内容是:一、情感重于金钱、地位的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金钱与地位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正在被情感因素所取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艺需要情感来平衡。情感交往既有利于密切人际关系,加强团结。提高社会凝聚力,又反过来成为人们交往的强大动力,这是金钱和地位所不能比拟的。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为核心的观念。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势必把注意力集中到追求发展需求方面来。高层次的发展需求的满足是精神的需求,而精神需求不仅包括情感的满足,还包括智力、才干的增长和道德的完善。而这些方面的实现,都需要通过人际交往,通过与对方的比较对照,才能进行鉴别和价值判断。三、信誉高于一切的观念。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一个人的信誉的高低是其交往次数与频率的指示器,信誉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甚至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四、注重效益的观念。现代信息社会里各种现象的变化是那么迅猛,"昨天"还盛行的观念."今天"就显得陈旧。在多样化的浪潮里,人们喜欢按照自己设计的交往方  相似文献   

20.
工科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归因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王军 《心理科学》2003,26(4):743-744
1 问题提出 社会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在某种意义上说,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工科院校里,由于理工科学生学习任务很重,平时参与的活动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特别是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因而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