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母亲     
雷荣恩 《天风》2017,(5):43-44
<正>我的母亲陈爱灼是一位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在我的心中,却如家后面的大山一样崇高,家门前的大海一样伟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的那段岁月里,信耶稣的父亲在劫难中不幸离世。我们家庭也受到牵连,母子相依为命,靠着主的恩典活了下来,母亲为养活我所付出的牺牲,超出常人百倍、千倍……  相似文献   

2.
李恩义 《天风》2009,(3):37-37
我的母亲于2008年12月25日(圣诞节)11点被主接去,在世83年.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眼泪     
施比受 《天风》1995,(12):25-26
母亲,一生坎坷,多遭患难。从我懂事起,不知道有多少次听到她哭泣的声音,看到她掉泪的情形。母亲的泪在我的记忆中特别深刻。 第一次听到母亲的哭声是在37年前。当时,礼拜堂被关闭,我们一家六口被赶出了礼拜堂,一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后来借住在一位主内弟兄的两间房里。最初的每一夜。  相似文献   

4.
吴恩平 《天风》2006,(8):47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亲爱的就是妈妈,人世间最伟大的就是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位温柔善良、纯朴厚实的农村妇女,是一位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更是一位虔诚敬畏、热心事奉的爱主信徒。回顾母亲的一生,虽然遭遇许多苦难,但主的恩典在她身上也特别的多,母亲一生的经历,正如一朵玫瑰,有花也有刺,也如同没药,味道虽苦却有香气。主的恩典的确是够她用的,使我体会到主的能力确实在软弱的人身上显得完全。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爱     
林志华 《天风》2006,(16):4-5
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箴23:25)。经文:箴23:25母亲节,是美国宾州费城安娜姐妹发起的。她母亲是一位慈祥、深受信徒爱戴的主日学教师。她含辛茹苦地独自养育安娜和她的盲人妹妹成长,母女三人相依为命。1905年她母亲安息主怀,安娜因失去这样一位情深的母亲悲痛欲绝。她觉得受苦最多,牺牲最大,而获得最少的就是母亲。她向社会各界呼吁,希望能建立“母亲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侍奉     
田素良 《天风》2014,(11):54-54
我的母亲名叫吴桂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温柔善良和蔼可亲,但凡与她接触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位"好心人"。 一、尽忠孝敬,遵主诫命 1959年夏天,我的姥姥突然全身瘫痪,躺卧病榻。当时年仅15岁的母亲从此承担了所有家务和照顾姥姥的任务。对长年瘫痪卧床的姥姥,母亲细心照料,无微不至。姥姥脾气急躁,母亲便凡事尽量顺着姥姥,想方设法讨姥姥喜欢。  相似文献   

7.
於靖 《天风》2018,(1):24-25
在常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却在母亲的身上看到了上帝的荣耀母亲原名张蕊青,生于1932年3月,早年不认识救主耶稣基督。当时,她四姐是家中唯一信主的。九岁时,母亲得了严重的伤寒,奄奄一息。因受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甚至无抗生素治疗,只能在家等死。恰逢主内的朋友来探望她四姐,得知母亲病情后,马上向她传了福音,并恳求上帝医治、拯救她。  相似文献   

8.
马素英是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相城教会的一个姊妹,年已73岁,年轻人都亲切地称她"马姨".马姊妹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看到神在母亲身上显出的大能,她的心里很早就埋下了福音的种子,她和哥、嫂、弟媳都先后受洗归主.提起马姊妹,教内教外无不交口称赞,称她是完全奉献的模范.关于她的事迹,《淮北日报》曾有"雷锋在身边"的主题报道."愿向主奉献一切,我所有时间、财物;献我身,献我灵魂,永完全,永归与主."(《依傍十架歌》)这是她的心声,也是她的实践.马姊妹一路走来,亲身经历了相城教会的发展;相城教会的兴旺也见证了马姊妹的付出.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风筝     
正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  相似文献   

10.
罗马帝国、奥古斯督时代,一位犹太少女,妙龄十五,荣幸地参与了亘古以来,天主要向人类做的大事,做了救世主的母亲,她的名字叫玛利亚——我们得救的保证。天主藉着她,给世界带来了永远的光明,赐给了得永生的权力,只有经过她,我们才能拥有生命之源——耶稣基督。她在承诺了这项任务之后,感念天主的特恩,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天主。一开始  相似文献   

11.
亲情与福传     
主日天,一陌生人,由一教友陪伴着来会见神父。请神父有时间去给她卧病在床多年的母亲,施行圣事并送圣体。但是她本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接受信仰。我答应她主日天之后哪天都可以去。这天,她开车来,我们一个教友同车去了。进屋一看,一位老人有气无力的卧在床上。经过和病人进行简单沟通和交流后,即刻开始病人付油,送圣体的圣事。自始至终,这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曾浣凌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抗战初期在澳门培英学校任教时,母亲最初接触到基督教。不久后她接受福音受洗归主。从此,侍奉主就成为母亲一生的目标。从抗战期间在重庆开始为基督教女青年会工作始,直至“文革”后被请回基督教全国三自协助推动教会事  相似文献   

13.
正"80后"王鑫有位双目失明的母亲,2010年初,留学日本的她顺利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出于照顾母亲的考虑,她选择回国。半年前,母亲领养了一条叫贝贝的导盲犬,出门逛街由贝贝在前面领路。起初王鑫不相信,不过亲眼所见让她不得不服气。贝贝领着母亲完美地绕过各种障碍物,母亲没有受  相似文献   

14.
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哀痛非常,祈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5分钟。"母亲欢喜得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又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30岁,你要看他30年中的哪5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15.
欧盼 《天风》1997,(7):34-34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  相似文献   

16.
张永泉  茹雪 《天风》2015,(4):58-59
我的母亲贾青云是一位虔诚侍主的基督徒。她谦卑、顺服、温柔、忍耐、良善,从不张扬自己。她就像无花果树,只结累累硕果,从不开炫耀自己的花。她一生虽未站过讲台,却用自己的好行为为主做了美好的见证,她的一生得到了众人的称赞。虽经幽谷,心存盼望,忍耐等候我的母亲于1952年随父亲从河南老家来到陕西省三原县基督教会。父亲是位牧师,我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1966年"文革"开始,当时的三原县是"文革""重灾区",从此我的家便进入了"寒冬"。一夜  相似文献   

17.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只能用自己的献血金  相似文献   

18.
翁溯利 《天风》2001,(7):36
主耶稣走路的时候,有一位迦南妇人带着犯鬼的女儿,赶来见主。她在主的身后大声呼求:“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我想这位母亲说这话时,心里一定充满了悲伤,眼里一定蓄满着酸涩的泪水——她视女儿为自己的生命,女儿的痛苦即是她的痛苦。因此她才对主说“可怜我”,而非说“可怜我的女儿”。母亲的心,与女儿的生命已深深溶化在了一起。当迦南妇人大声求主时,“耶稣却一言不答”,门徒们还厉声责备她,且请求主打发她走。妇人没有灰心,  相似文献   

19.
正成家立业之后,越发懂得了作为母亲的不容易,所以这几年,但凡出去旅游我都带着母亲,我想让她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想让她尝尝各地的美食。可是上一辈的人,是不喜欢外食的,不是嫌贵就是吃不惯。母亲更喜欢亲自张罗一桌菜,把我们招呼在一起,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母亲的厨艺是真的好,她了解我们的喜好,每个人都能吃到最爱吃的菜肴。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建议出去吃,也让母亲轻松一下,母亲却坚决反对:"外面的不卫生,还贵得要命,不去不去,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认为母亲的含义是影响。比尔·盖茨的母亲说过一句话:"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我认同这句话。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其影响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我母亲刘效坤祖籍浙江绍兴,她的父亲是北京知名中医刘润甫。我母亲个性突出。我小时候睡前她给我讲故事,那故事是她原创的,就一个故事,给我讲了几年。故事大意是一群动物在野外玩,长颈鹿突然说不好了,发大水了,大家就往山上跑,跑着跑着被一条大河拦住。河面上有两座桥,一座是有护栏的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