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16023)边晓明,马玉梅,翟庆荣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糖尿病研究的进展,社会...  相似文献   

2.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自然消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心理因素与HIV/AI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免疫缺损病毒 ,类型 1(HIV - 1)是获得免疫缺损综合征 (AIDS)即艾滋病的主要原因。HIV属于慢病毒的一个亚类 ,其感染过程的特征是从感染到严重症状开始发作之间有很长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 ,为病毒提供入口的CD+4细胞 ,逐渐变得失去战斗力和死亡。健康的CD4 (T辅助 )细胞通常为其他细胞 ,如细胞毒素T和B细胞发送信号 ,增强免疫反应。当血液中的CD4数降到 5 0 0 mm3 以下时 ,免疫系统贮备的一半被破坏。这时 ,小的感染(如单纯疮疹病毒 )和菌类感染 (如阴道念珠菌病 )开始出现。一旦CD4数降到 2 0 0 mm3 ,威…  相似文献   

4.
男性不育症是一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只考虑其中的一方面因素是不全面的.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多加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尤为重要。针对不育症的社会心理因素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心理因素与心脏衰老关系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 ,人口结构正逐步向老龄化发展 ,对人体衰老机制的探讨因而日益受到重视。心脏是生命的重要器官 ,是伴随增龄衰老表现突出的器官之一。近年来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换及心身医学的发展 ,心理因素与某些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的关系已得到公认。心理因素对心脏衰老的影响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心血管系统随着增龄也会发生衰老改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主动脉进行性扩张和延长 ,管壁僵硬度增加。这是由于管壁弹性组织减少 ,胶原数量增多造成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动脉增宽 ,运动幅度下降。 (2 )左室…  相似文献   

6.
7.
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妇科肿瘤的关系.运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LES、SDS),对香港地区妇科肿瘤患者进行了病前调查和病后调查,分析60例香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LES)和病后抑郁程度(SDS),并与同地区的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和无任何肿瘤者各60例相比较.病前调查结果表明在发病前3个月至1年内,妇科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无任何肿瘤者)相比较,其生活事件总频数,尤其是负性事件频数、精神紧张总值及负性精神紧张值均显着升高(P<0.01).正性事件频数的差异也有显着性(P<0.05).另外,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的生活事件总频数、负性事件频数、精神紧张总值及负性精神紧张值亦显着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病后调查结果表明,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病后抑郁程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P<0.01).在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抑郁反应的患者共42例,占70%.结论:社会心理因素与妇科肿瘤有较大的关系,在防治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因素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妇科肿瘤的关系。运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LES、SDS),对香港地区妇科肿瘤患者进行了病前调查和病后调查,分析60例香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LES)和病后抑郁程度(SDS),并与同地区的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和无任何肿瘤者各60例相比较。病前调查结果表明在发病前3个月至1年内,妇科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无任何肿瘤者)相比较,其生活事件总频数,尤其是负性事件频数、精神紧张总值及负性精神紧张值均显着升高(P<0.01)。正性事件频数的差异也有显着性(P<0.05)。另外,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的生活事件总频数、负性事件频数、精神紧张总值及负性精神紧张值亦显着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病后调查结果表明,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病后抑郁程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P<0.01)。在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抑郁反应的患者共42例,占70%。结论社会心理因素与妇科肿瘤有较大的关系,在防治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男性不育症是一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只考虑其中的一方面因素是不全面的,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多加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尤为重要.针对不育症的社会心理因素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心理因素对心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引言心理研究中近来引入了心血管反应性(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心率变异性(heartratebility,HRV)、心率反应性(heartrate reactivity)和心动周期变异性(heartperiodvariabilityHPV)等概念。研究者们认为,这是研究副交感神经活动的非侵入性的、方便的指标。心率的变化,心肌收缩力量大小的变化,血压的改变,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T波幅度的变化等,都属于心血管反应性的范畴。1心率变异性及其测量心率变异性分为时域(或时…  相似文献   

11.
心理因素对免疫和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理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在医学心理学中有大量研究,但对其作用机理却不是很清楚。近20年来,心理免疫学通过对心理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1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1应激心理免疫学研究表明,应激生活...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的患者越来越多,两者并存时,相互作用,加重病情,预后不良,且有其一定的特点。二者都是消耗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对化疗耐受性差,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与恶性肿瘤的营养支持又非常矛盾,因此治疗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用哲学上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来正确认识其特点与治疗,在化疗过程中两者兼顾并注重药物、支持及心理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病情,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烈敏 《心理科学》1999,(6):559-560
1引言学生学业不良问题(LearningDisabilities)是目前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为了解释教育实际情境中学生学业成绩分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试图寻找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和焦虑状态四个心理能力和身心状态项目.比较小学与初中学业优劣不同的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差异。2研究方法2.1被试在上海市某中心小学四年级六个班中.每班取学习成绩一贯优秀且近次考试名列前茅者10人,平时成绩一贯低劣且近次考试名列最末…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发生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血压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不仅是引起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且患病后也会导致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发生,本文就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发生的关系以及高血压病心理治疗的医学认识观和实践观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父母教养与学业成就:心理因素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明春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11,34(2):376-380
近十几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究父母教养与子女学业成就关系的内在机制。认知、大五人格、动机与自我概念作为学习者的心理特质,在父母教养与学业成就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父母教养能通过影响这些心理因素间接地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尽管研究者们在该领域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仍需要在将来加强综合性研究、应用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以深化和拓展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同时促进已有研究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比赛中临场心理因素直接影响比赛效果,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胜的基础,本通过对比赛时临场心理因素分析,探讨良好的比赛心理,以求取得切合实际的临场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法轮功是中国当代的邪教组织,与世界上其他邪教一样都表现出强烈的反社会性。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痴迷深陷其中。为了有效地治理邪教法轮功,挽救痴迷,就必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存在、蔓延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据此寻找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其相互作用呈现个体化差异,这与个体间的内环境以及外环境差别有关.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为"脑-肠轴"及"脑肠互动"学说.临床医生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及时发现躯体症状背后潜藏的精神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其相互作用呈现个体化差异,这与个体间的内环境以及外环境差别有关。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为"脑-肠轴"及"脑肠互动"学说。临床医生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及时发现躯体症状背后潜藏的精神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杨慧芳 《心理科学》2011,34(4):915-919
采用问卷法对个性心理因素中的人格、决策模式与非理性金融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决策模式对非理性金融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人格类型、不同决策模式的个体的非理性金融行为差异显著。研究发现,人格、决策模式对各类非理性金融行为以及各类非理性金融行为总和的预测力皆达显著,并且对不同的非理性金融行为有不同预测力;理智型、即时型、依赖型的决策模式与感觉-直觉人格维度对非理性金融行为总和的预测力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