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6,(10):30-31
“他为我们世人并为我们的拯救,从天降临”对于很多基督徒来说,耶稣基督最重要的身份,就是我们的救主。他降生为人,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受难受死,让我们得着拯救。可是,《尼西亚信经》第二段首先谈及的,却不是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而是他与圣父上帝的关系;其中用了不少篇幅以不同角度(由“在万世之前为父所生”到“万有都是藉着他造成的”)肯定他是与圣父本体相同的上帝的独生子,有着与圣父上帝完全相同的神  相似文献   

2.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 他本出于天父的根源,却屈卑由女子而生;他甘愿披上肉身,使我们可以拥有神的性情;他降世成为人子,使我们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帝景豪廷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有50多位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博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指出,此次会议是基督教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第十次大会,因而具有独特的意义;而之所以以“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为会议主题则说明“我们的学术研究积极参  相似文献   

4.
"以易释史"——邵雍咏史诗的一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刚 《周易研究》2007,(1):64-68
邵雍是文学家、史学家、易学家,他的咏史诗则是他文史哲研究领域交叉的产物,他的咏史诗表现出了“以易释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履霜冰至”与“否极泰来”的思想,“恩患防豫”与“知几如神”的思想,“顺动致豫”与“吉凶由人”的思想和“各行其位”与“时行时止”的思想等四个方面。这是研究他的思想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单渭祥 《天风》2006,(24):34-36
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4:13)。经文:来4:13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友情”、“人情”等人际间的“关系”,这与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并以“约”(法理)为其文化基础的一些西方民族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刚才我们所读的一节经文中提到了另外一种“关系”,就是人与神的关系。圣经特别说这位造天地万物的主是“与我们有关系的主”!一个人蒙恩得救,其实就是一种与神全新关系的开始;一  相似文献   

6.
“孔颜之乐”问题自从周敦颐明确提出后,几乎一直贯穿于整个宋明理学中,并且由此发展出了多种有关“乐”的理论。那么,这些理论是如何发展的?这种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深入研究宋明理学“孔颜之乐”论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论主要有以下一些发展线索:由注重外在规律、规范到注重个体内心自适;由道德理性到生活感性;从精英意识到平民心态;由理想追求到现实现成;从“无我”到“有我”等线索。然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由道德理性到生活感性和从“无我”到“有我…  相似文献   

7.
季剑虹 《天风》2002,(12):8-9
弗3∶19 王下4∶1—6以弗所书三章告诉我们,在神那里满有一切,他是充满万有的神,在他里面没有缺乏、满有恩典和祝福,不仅如此,他还应许我们,要将他那个满有一切的“满”要充满我们。列王记下四章那个卖油还债的故事,告诉我们:能获取多少油,关键是妇人有多少空的器皿。油的止住是由于没有空器皿而决定的。从以上两处经文,神让我们看到“满”与“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上一期主要论及“他为我们世人并为我们的拯救,从天降临”,但这句还未完结,紧接着后面的便是“由圣灵并由童贞女马利亚,取了肉身,并成为人”。“他为我们世人并为我们的拯救”是要解释上帝的独生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的目的,至于“由圣灵并由童贞女马利亚,取了肉身,并成为人”,则是描述上帝的独生子来到世上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6,(14):30-31
《尼西亚信经》说完了圣子基督“由圣灵并由童贞女马利亚,取了肉身,并成为人”之后,随即提到他“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十字架;受难, 埋葬”。耶稣基督在世的言行、工作,包括宣讲、教导、治病、赶鬼等,并没有记述于《尼西亚信经》之内。这并不是因为耶稣的言行不值得记念,而是因为从使徒时代开始,教会的福音宣讲便把焦点集中  相似文献   

10.
叶克林 《学海》2005,2(5):37-41
一本期主题研讨肇始于两个初衷。一是悼念著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的“英年早逝”。2004年7月7日,被称之为“新兴古典经济学奠基人”的杨小凯教授走完了他坎坷而卓越的56岁年华。为缅怀他为华人经济学所赢得的国际声誉,国内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专门举行了“杨小凯追悼会”;《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等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型媒体发表了专题评论与报道。有鉴于此,我们决定采用“以文会友”的学界方式悼念杨小凯先生。需要说明的是,“以文会友”不仅传承中国学术交流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一、懵懂中感觉“鬼”。 我出生在大别山下一个山村里。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尤其在夏夜乘凉时,听故事是我的乐趣。记得六岁时,第一次听“鬼”的故事,是隔壁王大爷讲的,他说一次在夏夜他路过我们的村头时,听见村头的小河里有些东西在啪啪的击水声,他大声吆喝,那些东西“呼呼”地跑了,一会儿就消失了,那时我听罢觉得毛骨悚然;不久乘凉时,后院的宋老爹讲“鬼火”一事,说是人死后会变成“鬼魂”到处飘,并且当时他一边讲,一边手指着面前的大山上一闪一闪的光说,那就是的;随着听故事的内容增多。“鬼”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有一次,我在村前的小河逮鱼,一不小心栽到河里去,  相似文献   

12.
在犹太教历史上,大希勒尔(Hillel,公元前?-公元10年)是绝对重要的人物。他的全名是希勒尔·哈·扎肯,但人们通常称他为“大希勒尔”,或尊称他为“贤士希勒尔”。他是大希律王时期犹太教公会的领袖和大拉比(希伯莱音译,意为“师傅”,指受过正规犹太教教育,担任犹太人社团或教会的精神领袖),是犹太教  相似文献   

13.
J 罗尔斯主张 ,他关于“公正即公平”的观念是一种“特立独行的”观念 :它被假定为一种“完全在政治领域内部运动”、“使哲学维持现状”的观念。这种回避策略所具有的目标和可行性 ,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政治的”这个术语。罗尔斯首先用它来具体说明研究一个 (现代 )社会的制  相似文献   

14.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6,(12):30-31
上一期主要论及"他为我们世人并为我们的拯救,从天降临",但这句还未完结,紧接着后面的便是"由圣灵并由童贞女马利亚,取了肉身,并成为人"."他为我们世人并为我们的拯救"是要解释上帝的独生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的目的,至于"由圣灵并由童贞女马利亚,取了肉身,并成为人",则是描述上帝的独生子来到世上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佛学中的“相”是纯粹形式,是无实质的空架子,“缘生说”将物我剖割为这些空架子,因而,物我之“现相”空、生命空、世界空。《易》之“象”是有生命意味、有实质的形式,它之生命意味源于物我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元素之间的相反相成。“象”有自体,因而,它不可还原为其他存在。物我所现之“象”皆真实不虚。熊十力由援“象”人“相”,到将“相”“象化”,展示了他出入佛老,彻底皈依儒宗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6.
闫承恂 《美与时代》2006,(10):43-44
作为山水诗画意境的“象之审美”,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可概括为三点:一是“仰观俯察,游心太玄”的观物取象方式;二是“心物相接”或“外师造化”的感物成象方式;三是“情景交融,境由心生”的由象入境方式。  相似文献   

17.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以法治国,涵及治农、治政、治军、治贪、治商工等方面,使齐国由弱变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的“以法治国”思想为现代的“依法治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3,(1):11-11
光明一端:耶稣在约旦河受洗 (揭示圣三奥秘) 出自《圣经》玛窦福音第3章13—17节:那时,耶稣由加里肋亚来到约旦河若翰那里,为受他的洗;但若翰想阻止他说:“我本来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却来就我吗?”耶稣回答他说:“你暂且允许罢!因为我们应当这样,以完成全义。”于是若翰就允许了他。耶稣受洗后,立时从水里上来,忽然天为他开了。他看见天主圣神有如鸽子降下,来到他上面;又有声音由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相似文献   

19.
张俊峰 《美与时代》2006,(12):27-28
“移情说”由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朱光潜在他的《文艺心理学》里进行了引述,提出了“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且引用了庄子的“鱼乐”加以论证。那么“移情说”中的“物我同一”与庄子“鱼乐”中的“物我同一”具有相同的美学内涵吗?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03年4月25日晚,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栏目播出了专访钟南山:直面“非典”节目,向人们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广东抗击“非典”斗争中的先进事迹。 令人感动和深思的是,钟院士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在他平静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一个科学家应有的科学素养,表现出他以科学精神直面“非典”的风采。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勇挑重担,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对未知问题特别敏感而执着探究;面对突然灾难保持冷静头脑和理性态度:在权威的压力下,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对学术问题的严谨态度。 以下根据《面对面》的访谈内容,简要介绍钟南山院士在抗击“非典”中的所思所想,从而体现出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