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11届亚运会筹备和召开期间,亚运会成了人们最热门的话题。北京更是“满城争说亚运会”,听广播,看电视,开会讨论,谈话唱歌,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作游戏,小胡同里的老太太唠家常,都离不了亚运会。但是,对这个盛会的称呼,北京人却并不一致。有的说Yǎyǜnhuì,有的说Yàyǜnhǜl,即有的人把““亚”读成上声(第三声)与“哑、雅”同音,有的人把“亚”读成去声(第四声),与“哑、雅”不同音。这是什么原因?哪个是标准音呢?  相似文献   

2.
陈逸鲁 《天风》2002,(6):52-52
《雅比斯的祷告》无疑是当今最畅销的小书之一,雅比斯因祷告(代上4:9一10)而与众不同,"比他的兄弟更尊贵",雅比斯是一个小人物,却是丰盛生命的大榜样。一、走出自卑和苦难的童年 "雅比斯"这名的意思是"我生他甚是痛苦",显然,他的出生  相似文献   

3.
罗超华 《孔子研究》2019,(4):120-129
宋初,统治者通过一系列礼制建设,重构了思想和信仰体系,并间接导致文学风气发生转变。晚唐五代以来因道德沦丧而逐渐缺失的儒家"尚雅"观念,重新成为了文人的审美追求。同时,随着礼制建设过程中儒道文化精神的复苏,礼中"正"的属性开始凸显,"尚正"也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由此,宋初文人在归复"尚雅"传统的过程中,还尤为强调"雅"中之"正",甚至将"正"视为"尚雅"的内在旨归,从而使当时的文坛呈现出"尚雅崇正"之风。  相似文献   

4.
斯宾诺莎与马基雅维利的联系,一直是政治哲学史上悬而未决的难题。根据当代"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两种理论路径,斯宾诺莎至少具有两种可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面向:一是斯宾诺莎"理性自由"的哲学,它与推崇"积极自由"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有关;二是斯宾诺莎对"国家理性"的贡献,它证明了斯宾诺莎如何效仿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技艺,同时拒斥霍布斯的守法国家理论。基于斯宾诺莎对哲学与政治之关系的一般看法,他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本质上是用纯粹政治的手段来达到超越政治的哲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雅”、“俗”以及雅与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问题. “雅”与“俗”这一对范畴,是重要的文化学范畴,涉及到文化层面的境界高低,人的文化教养、仪表、人格、操守、修养、境界.“雅”与“俗”又是美学范畴,涉及到审美倾向、审美理想、审美意趣、审美境界.“雅”与“俗”又是重要的文学范畴、艺术范畴,涉及到文学、艺术作品的高低程度、境界、情趣等等.下面主要从美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来对“雅”“俗”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马基雅维里(NiccolòMachiavelli)对待道德的态度是双重的,而不是矛盾的。研究马克思与马基雅维里之间的思想关系,有助于解决卢克斯所提出的、马克思对待道德的矛盾态度问题,有助于理解和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葛兰西与阿尔都塞对马基雅维里思想的借用。马基雅维里既批判道德为"对事物的想象",又要求复归"古代的德性"。马克思批判道德为意识形态,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仍具有道德谴责意味。马克思与马基雅维里既批判道德又实现道德,这正是黑格尔"伦理生活"之义。同时,马克思与马基雅维里之间也存在很大的思想差异:第一,他们对伦理生活内容的理解不同,马克思的伦理生活是消除民族差异和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马基雅维里的伦理生活是统一的民族国家、为共和国奠定基础的君主国;第二,他们所认为的伦理建构所需的客观条件是不同的,马克思强调经济条件,马基雅维里更加关注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7.
汪维藩 《天风》2013,(9):26-27
(十六)察看人肺腑心肠 推雅推喇是一个手工业和商业相当发达的城市。手工业中,纺织品和铜制军械最为突出。腓立比第一个信主的妇人吕底亚就是推雅推喇城的人,在腓立比销售推雅推喇生产的紫色布匹(参徒16:14-l5)。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嘎洒镇曼栋龙村的口功摩雅为调查对象,运用医学人类学理论——医学信仰、地方性知识、社会记忆功能来分析傣族口功摩雅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医患关系,发现其对于傣族摩雅和患者间稳固持久、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西双版纳傣族医学信仰、地方性知识、社会记忆功能虽然在其他地区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傣族摩雅的仁爱、医患之间的信任对于现代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重大启发。  相似文献   

9.
释家之道,肇自天竺;白马传经,方被中华。始大法之东渐;循圣哲之辈出。意花不染,胜果争攀;五教十宗,纷其有理。服虔诤颂,各缘所会。文史长河,功过自足。十二因缘聚合;三千世界交融。云和之乐,随法鼓兮偕宣;雅颂之声,共梵音兮齐远。盖凡大善知识,咸具大千慈悲,必含慕道沉痛。发广大心,作普济愿,成功德业,证无上果。岂彼畏生怖死、玩空灭寂者,所能识也。为纪传法殊勋,以供人天瞻仰,吾贤十翼范曾,奋其生莲妙笔,恭写庄严诸相。遂使慈光,争耀丛林。羡汝范生,摩诘之俦,笃勤匪懈,当兹僧繇。贱子才庸,学惭道骞;宏叙周赡…  相似文献   

10.
在对马基雅维里道德观的评价上,学界历来存在着误解和分歧.马基雅维里思想中的道德观部分固然有缺陷,但据此把它指责为道德败坏和邪恶的"马基雅维里主义",则是一种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偏见.本文依据对马基雅维里赖以形成其道德观的时代背景、自身经历和其著作的综合研究,尝试厘清这种误解和偏见,就马氏的具有开创意义的现实主义道德观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1963年初,罗馬尼亚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实驗心理学基础”一书。共650頁。这本书是罗馬尼亚三个主要国家科学中心——布加勒斯特,克罗什,雅塞的心理学家集体工作的成果。克罗什大学心理学教研組教授阿·洛施卡主持这一工作。参加各章編著的有:克·扎巴,符·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60~70年代,Christie创造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心理学构念,而Exline,Geis和Bogart开创了关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道德心理研究,后继研究者继承并不断完善他们的实验方法,探讨了马基雅维利主义与不道德行为(尤其是欺骗和逢迎)、道德判断(包括道德观和道德推理)、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尽管有证据证明马基雅维利主义与不道德行为存在密切关系,但两者是否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仍存争议,不过多数学者一致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不道德行为缘于其道德判断和道德教育,他们决策时将传统道德标准排除在决策标准体系之外,因此描述他们道德判断应采用"非道德"而不是"不道德"。  相似文献   

13.
著译双妙珠璧映辉——《日本人从何处而来》书后孙敬明前赴郯城共襄山东省历史学会郯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之盛举,得以寻访孔子师郯子的名胜旧迹,观摩众多出土的文物精华;老友新知把臂恳谈,尤觉曼妙无穷,受益匪浅。然而最使人印象至深的则是荷承会间雅贝兄,由山东大学...  相似文献   

14.
说“雅”     
张峰 《思维与智慧》2014,(12):61-61
1 所谓雅士,不单是指吟风弄月、醉心琴棋书画的文雅之人,更是指那些心存大志、品性高洁,不肯向世俗屈服的狷介之士。2 “雅”首先是真。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装神弄鬼都是与雅背道而驰的。“雅”蕴含在血液中,生长在骨子里,流露在人的精气神中。  相似文献   

15.
李颖 《现代哲学》2001,(4):148-150
“雅”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的艺术风格作为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一直是美学家和艺术家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都市经济繁荣的典型时期,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宋代艺术的发展。宋代诗词的雅、俗走向一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诗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宋诗要发展,就要独辟蹊径,于是宋诗一改唐诗恢弘之气,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偏重"言情"。宋词来自于民间小曲,这种特性决定了宋词之"俗",然而宋代的许多文人士大夫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得词逐渐走向"雅"化。宋代诗由"雅"到"俗",词由"俗"到"雅"的这种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艺术发展需要雅俗共存。  相似文献   

17.
<正>“俗”在宋代用来品评书风高低,宋人将书法与学养、胸次联系在一起,认为俗书是病,难以根治。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每个朝代、每一代人对书风的理解与审美都不一样,所以对俗书的定义也不相同。在我们学书过程中要正确看待俗书的问题,不能盲目崇拜魏晋风度,造成千人一面的书法风格。一提到“俗”,我们会想到与它相对的一个词“雅”。“俗”即为不雅,那何为“雅”?“雅”最早出现于《荀子·儒效》:“法二后王谓之不雅。”杨倞注:“雅者,正也。”这是雅的最初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希伯来圣经中,一神论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六世纪。圣经一神论的起源与发展,是个复杂而能动的文化过程。通过对圣经文本、考古发现与武加里特文献的分析,本文呈现了雅威如何承袭与融合伊勒之特征的过程。经过君王制时代与约西亚的宗教改革,雅威崇拜发展成为以色列人的一神崇拜。巴比伦被掳事件,使雅威崇拜陷入深刻的危机中。在第二以赛亚的倡导下,雅威一神崇拜向一神论演进。伴随着绝对无偶像崇拜、四圣字母读音的消失以及公元70年第二圣殿的被毁,严格意义上的宇宙一神论形成。整个过程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的一处老式弄堂里,有一家名叫雅悦的五星级酒店。有特色的是,这个雅悦酒店的大门小得连一家普通服装店的门都比不上。更让人惊奇的是,酒店的大部分装潢竟然都是用建筑垃圾堆砌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8,(3)
正本刊讯3月5日,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方丈空性法师率武僧团及南少林寺八妙梵音艺术团成员受邀飞抵印尼万雅佬,进行中国莆田南少林寺和印尼万雅佬首次文化交流,得到主办方Tribun传媒集团领导Risdiantotunandi、主编Sigitsugiarto,万雅佬佛教社会部长Iwansutanto、佛教部长Sufandisiwi的热烈欢迎。万雅佬旅游部部长Lendapelealu说,这是万雅佬历史上第一次这么大的文化交流。随着中印的深入交流,现在印尼的中国游客增加400%,万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