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暮冬一日,来到了久已向往的银山塔林。银山塔林在北京昌平县下庄乡西湖门村北的银山脚下,距县城 30公里。这里至今交通仍不方便,尽管有平坦的柏油马路直通山下,但作为无车族来说,只能搭乘公交车辆,而此时因季节所限,并无专线旅游车,只能在海淀区的牡丹园小区乘坐 949路公共汽车。但即使在站牌上终点站为银山塔林的一个小时只有一班车的 949路,也并不是所有车都到终点,而是只有 11点发的一班车才到,而其余的只到距银山塔林尚有 18公里的兴寿镇,剩下的路程就只能打一辆“黑车”了。因此,早上 7时即从丰台家中出发的笔者到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有天晚上,小城突然停电了,我感到无处可去。平时一些来往较少的人,在这黑漆漆的夜色里更加模糊。我坐在夜里发呆,那些日子,我正被低沉的情绪笼罩,心里四处屹立着拆不掉的心墙,感觉每一条路都是死胡同。妻子轻声说:"走吧,我们去妈那里看看。"似乎在那一刻,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有妈的人,却任自己的低落心情压抑着自己,也很少想起到母亲那里去寻求抚慰。母亲和父亲住在老街的旧房  相似文献   

3.
晚夏时节,法国巴黎市博物馆协会主席奥朗夫人、巴黎塞尔努西博物馆文化事务部主任贝甘光生来北京考察中国的博物馆。希望我能陪同。其中.贝甘光先生向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特别表示.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中国的古老寺庙以及有关佛教的艺术展览、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北京的寺庙倒不少。可有关佛教艺术的展览却难免。正在焦虑之际,负责接待的法国公使先生却为我解开了难题。他向贝甘先生推荐了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那里有一个《明清佛教艺术展》很不错!”我听后发是如获至宝。想想偌大的一个北京城.人文荟萃,寺宇众多倘若连一个佛教艺…  相似文献   

4.
我信他升了天,坐在圣父的右边,他还要 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在这个信念下使 我们的一生与耶稣的关系更加密切仰慕。 我们的元首耶稣基督怎样光荣地升天,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要跟着元首归宿天乡。 正如圣经所载:“我去为给你们预备地方,为 的是我在那里你们也在那里。”耶稣又加上一 句说:“你们知道往那里去的路。”这条路就是耶稣一生走过的路,不要忘记他生在马槽里,贫困地生活在纳匝肋,残酷地死在骷髅山上:即为了救赎我们罪人,甘愿自作牺牲倾流 宝血、涤除世人的罪污,使我们洗心革面脱去 旧人、穿上新人俨然肖似耶稣重生…  相似文献   

5.
一个建议     
一个建议周绍良过去一些寺庙,都是由出家人照管的,里面一些佛像文物,一直好好地保存在那里,有的经历了几百年,也没有变坏丢失。解放以后,在文化大革命一番扫荡之余,一些寺庙改换门庭,转换到文物部门。可是保管的情况,最近消息,以山西一个地方而论,已经曝光了的...  相似文献   

6.
1983年春,我便开始探寻北京的佛教寺院。我的婆婆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她所信仰的日本法相宗的大本山在奈良药师寺。我想,通过探寻北京的这些佛教古迹,不仅能够研究中国的历史及文化,而且,还能与日本做一些比较。于是,在那以后的几年中,我与我的德国朋友──刘小岛一起遍访了北京的佛教遗迹。刘小岛女士是一位摄影家,她自1982年起旅居中国,也非常热衷于探访北京的古迹。我们商定踏遍北京所有的寺庙遗址,并把它们用照片记录下来。我们从北京的城区开始,在纵横交错的大小胡同中穿梭,试图寻找旧寺院山门的踪迹。我们成为很多家…  相似文献   

7.
潘跃 《法音》2002,(4):46-46
人民日报北京3月19日讯记者潘跃报道:佛灯齐明,法号声声,北京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今天迎来盛大佛事活动。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来到这里,主持隆重的无量寿佛灌顶法会,为僧众摸顶赐福,祝福万物众生长寿平安,祝福僧俗人民吉祥幸福。北京雍和宫是中国除藏区以外,在内地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藏传佛教寺庙,迄今已有300年历史。清晨,金色的阳光洒落在殿阁绿树间,红毯铺地,经幡飘飘,布置一新的雍和宫格外宏丽轩昂。当十一世班禅到达时,僧众列队而立,对大师莅临雍和宫致以热烈欢迎。香烟缭绕,鼓乐齐奏,雍和宫…  相似文献   

8.
“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去他那里,给他说:朋友,借给我三个饼吧!因为我的朋友行路到了我这里,我没有什么款待他。那人从里面答说:不要烦扰我了!已经关上,我的孩子们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他纵然不为了他是朋友的原故,而起来给他,也要因他恬不知耻地求而起来,给他所需要的一切。”(路11:518) 这是一个有关恒心祈求的比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则比喻的前后背景。按路加福音的记载,这则比喻是耶稣教门徒如何向天父祈祷(即天主经)之后接着说出的,因此与祈祷有密切的关系。再者,这则比…  相似文献   

9.
1993年,我在香河县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有一天我们县长让我和他去北京。这个县长是大学中文系本科学生,对我赏识、支持。我们开车来到北京纺织学院,原来这里有“大自然功”在传授功法,“祖师奶奶”张香玉亲自发功,我们到时,她正在一个200人的方阵外边呜呜呀呀地向天嚎叫,据说这叫“宇宙语”,她在请神来给人治病。但见200人的方阵内,有哭有笑的,有打滚的有睡觉的,  相似文献   

10.
醒悟的浪子     
曹惠云 《天风》1997,(8):41-42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24,32) 今年新春,伊川县城关教会又一浪子回来了,他痛悔自己“离家出走”的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11.
在深秋的一天下午,一位中年男子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他满面愁云,好像有好多话要说,但又坐在那里低头不语。“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和我讨论?”我首先发问。以打破僵局。  相似文献   

12.
去年十月下旬,我在天津参加了省伊协委員扩大会議后,随即同与会各代表去首都参观。去之前,即听說这里有为迎接国庆而加工兴建的十大建筑,还有那反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民族工作成就等各种規模宏大的展览会,并且我們还将有机会看到十三陵水庫及开放不久的地下宫殿,坐在平稳、急馳着的京津直达快車上,我們大家都为能有这次难得的参观而深自庆幸。列車到达首都的大門——新建的北京车站时,我立刻被它巨大的规模和現代  相似文献   

13.
善缘     
善缘康正果我并不是正式皈依的佛教徒,只不过在感情上更亲近佛门,喜欢经常到寺院里转悠一下而已。那里的环境一般都比较幽静,或坐在大树下的青石台阶上歇歇脚,或站在光线暗淡的佛殿中感受一下庄严的气氛,总会有一种呼吸到了几口新鲜空气的感觉,由不得叫人想在其中多...  相似文献   

14.
香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既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又是佛教的寺庙,还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这样的地方您恐怕闻所未闻吧?这个地方我确实亲眼所见,它就在香港新机场,即香港国际机场。  提起香港新机场,大家可能不很陌生,它在97年香港回归以前就开始筹建,是当时中英双方谈判的焦点,从而也受到了全国上下的关注。现在,这座机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机场规模之宏大、设施之先进和服务之周到当数世界一流,然而这里最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却是一间很不起眼的小厅。机场大楼第七层右臂的最前端有一间约为二十二…  相似文献   

15.
这天,我带5岁的儿子去乡下看他的曾祖母。从祖母家出来,我们正准备驶上州际公路时,我注意到路上的交通几乎停滞不前。很显然,前面有引起交通堵塞的事故发生或是有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16.
在给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心理咨询员的职业敏感,使我注意到有一个女生每次上课都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教室大,学生少,大多数学生都坐在前几排,唯有她默默地坐在教室一隅,与大家隔得很远。 终于有一天,我走近了她,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交谈。她姓李,来自一个小城市的重点中学,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医生,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23,(4):25-27
<正>1947年,我在庄河普化寺皈依1947年,20岁的时候,在老家庄河县有一个青堆子,靠海边,有个普化寺,住持就是我的皈依师父,叫崇仁法师。我当时发心要出家,条件不成熟,不能剃度,就在他那里住着,他有一个老父亲,我们在一起住了几年,我主要帮他劳动。1954年,我终于去了江西云居山上世纪50年代,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了。有一个刊物,叫做《现代佛学》,主编是巨赞法师。  相似文献   

18.
醒悟的浪子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24,32) 今年新春,伊川县城关教会又一浪子回来了,他痛悔自己“离家出走”的所作所为,他向天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有机会去一个地方,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江苏苏南的一个县市,在97年全国百强经济县市中,这个县市排名在前十位之内。我在那里有三天时间,去的目的是想准备一些材料,看看在苏南经济的环境下,教会组织、信徒在其中扮了什么样的角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但我到那里之后,我所得到的,或者说同工同道们急于要向我说的是异端邪  相似文献   

20.
何云:本刊主编。温金玉: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时间:1998年6月,北京:何: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同样,在佛教史上,山西也因寺塔林立,名僧济济被世人称为佛教重镇。温:山西境内如今有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106处,其中唐代4座、五代3座、来辽金时期99座,占全国同期现存总数的72.6%,有石窟300多处,古塔580余座,彩塑12712尊,壁画23052平方米,均居全国之首。可以自豪地说,山西确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一大宝库。何:山西的人文环境我不熟悉,但山西的山川地貌似乎与佛教特别具有因缘,因为那里的满目山川适宜催人生无常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