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当代平等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最为著名的代表,罗纳德·德沃金将运气分为"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并认为町以通过虚拟保险市场这种思想试验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实际上,德沃金对选项运气与原生运气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同时德沃金通过虚拟保险市场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的努力亦是不成功的.虽然如此,原生运气和选项运气仍是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析概念.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人士往往都说是自己的运气好,失败的人一般都讲是自己的命运差。“运”成了成功者的谦词.“命”成了失败者的借口。  相似文献   

3.
自威廉姆斯和内格尔1976年同以《道德运气》为题发表两篇重要论文以来,运气问题逐渐成为伦理学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存在于生活之中但又超出行为者能动性之外的不确定因素,运气始终是人类所无法逃避的.然而,现代道德哲学出于对能动性(尤其是人类理性)的信任,不尽合理地将“道德”圈定在能动性范畴内,而把运气限定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带.与之相比,美德伦理学从一开始就正视运气的存在,较为全面地容纳和考察运气的伦理意义.美德伦理学通过区分“道德”与“伦理”,并将“道德运气”拓展为“伦理运气”,为人们理解伦理生活和伦理知识的实质提供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李林  刘建榕 《心理科学》2004,27(5):1248-1250
对71名彩票中大奖者的成就归因进行研究,发现在博彩这种特殊情境中,个体归因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个体把成就首先归因于运气,其次是努力、能力和难度;第二,中大奖者对他人博彩成就也首先作运气归因;第三,虽然把成就作不可控的运气归因,但所有中奖者都表示今后将继续参与博彩行为。本研究提出,在对某一具体现象作归因研究时应关注情境的特殊性和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5.
杨勇 《心理学探新》2018,(4):302-308
运气在各种文化中都非常普遍,但在心理学界对运气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分析以往三种主要的运气观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将运气定义为“个体在一定时间或期限内由定数和变数组合而成的发展轨迹或发展趋势,其中变数主要是指机遇,定数主要是指运气特质”。运气特质能决定个体幸运与否,并通过产生控制幻觉或者改变个体的自我概念将运气转化为个体可利用的内部力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运气特质的结构及其与幸运感、感恩、幸福感、亲社会行为、赌博行为、腐败行为等变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运气均等主义理论遭到了来自平等主义和非平等主义的双重批判,运气均等主义者发展了三种变体理论来为运气均等主义辩护。制度运气均等主义将关注的范围限定在制度领域,这难以解决与运气相关的不平等问题,它的解释更像是一种民主互惠的理想。虽然动态运气均等主义为思考责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但是其所依赖的基础理论问题重重,并且其所建议的措施会导致对有才能者的奴役和对个人选择自由的限制。相对基线运气均等主义没有成功解决基线悖论、偏好以及多元化的担忧问题。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整天抱怨条件比别人差,运气没有别人好,没有出生在好的家庭里……其实,这些都不足以限制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说成功主要还在于你的想法,是你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成功和失败,可以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屡败屡战,败中求胜坚强的人并不因遭遇不幸而自暴自弃。美国加州一位模特儿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  相似文献   

8.
道德运气     
B.威廉斯  陈嘉映 《世界哲学》2020,(1):103-116,160,F0003
康德主义者认为,道德只跟动机相关,不受运气影响。威廉斯以未尽基于真实历史事实的高更和小说人物安娜为例展开讨论。高更这位画家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背逆、冲撞了社会的道德要求。如果他最后成功了,他将能为自己提供理性辩护,失败了则不能。而最初,没谁(包括他自己)知道他的追求是否结出正果——这有一部分依赖于运气。威廉斯对这一阐论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做出辨析,运气(指的不是意外受伤之类,而是内在于其计划的运气),成功(不是功效主义意义上的,而是指他最终成为他曾希望会是的那个人),辩护(理性辩护可以回溯性的,且不一定能为所有人接受)。他尤其详细地阐发了行为者憾恨的概念。本文的结论是:道德并不免受运气影响。  相似文献   

9.
计谋是人间的怪物,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计谋的构设需综合运用一系列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规律,而心理规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诸葛亮以烽烟将熟知兵法的曹操诱入华容道、以空城吓退司马懿便是循心理而用计的典型例子、计谋中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只谈心理陷阱、心理迷雾这两个问题.所谓心理陷阱,就是施加某种刺激而使对手失误的人工心理误区.构设心理陷阱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择要介绍几种。1.暗示.就是不直接提供某种信息,而将其隐含在其它必定会显露的信息中。在人际利害冲突中.任何一方都要拼命地搜集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的区分,运气均等主义承诺了一种控制性责任观,因而面临着所谓的"抛弃性反驳"。全运气均等主义主张将所有的运气都予以中立化,从而避免抛弃性反驳,但却犯了扩大化的错误。标准运气均等主义主张将那些不能合理期望能够避免的运气予以中立化,给个人责任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从而成为一种真正能够得到伦理辩护的运气均等主义形式。  相似文献   

11.
接受自己的失败,总比接受别人的失败容易。自己的失败总是有理由的,譬如,时不我与,对手太奸险等,别人的失败却是活该。接受自己的成功比接受别人的成功容易。自己成功是运气加努力,别人成功纯粹是运气。接受自己的际遇比接受别人的际遇容易。自己的际遇好,是自己应得的;际遇不好,是命中注定的。别人的际遇不好,是他没有上进心;别人的际遇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接受自己的软弱比接受别人的软弱容易。自己软弱,是因为很多人需要自己照顾,所以不能随  相似文献   

12.
接受自己的失败总比接受别人的失败容易。自己的失败总是有理由的,譬如时不我与,对手太奸险等。别人的失败却是活该的。接受自己的成功比接受别人的成功容易。自己成功是运气加努力,别人成功纯粹是运气。接受自己的际遇比接受别人的际遇容易。自己的际遇好,是自己应得的,际遇不好,是命中注定;别人的际遇不好,是他没有上进心,别人的际遇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接受自己的软弱比接受别人的软弱容易。自己软弱,是因为很多人需要自己照顾,所以不能随便逞强;别人软弱,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认为,获得知识不能靠碰运气,凭借好运气获得的真信念不足以被视为知识。知识与运气是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一个好的知识理论应该能排除认知运气的影响。在当代认识论中,过程可靠主义、德性认识论和反运气认识论这三条主要进路都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认知运气,但各自都存在明显不足。由于缺乏对"运气"统一的、明晰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认知论进路能够完全满足排除认知运气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4.
奖赏结构与结果效价对男女儿童成就归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民  郭德俊  李玲 《心理科学》2000,23(5):552-555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奖赏结构和结果效价对男女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被试为小学五年级学生(n=74,男生36人,女生38人),实验通过解决一系列迷津测验来创设成功和失败情境.研究结果表明,能力、运气归因存在性别差异,在竞争奖赏结构条件下,女生对成就状况倾向于做运气归因,而男生倾向于做运气以外其他因素的归因(如能力);在非竞争奖赏结构条件下,男生对成就状况倾向于做运气归因,而女生倾向于做运气以外其他因素的归因.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我真的很努力了,但是运气不好,我没能成功;我真的非常用心了,但我的能力有限,我没法胜任这份工作;我几乎每天都在努力做事,上帝真是瞎了眼,居然不让我这种人发财!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尽全力干事,但是他们真的全力以赴了吗?答案是NO。很多人认为多加几个班、多看几本书、多见几个客户就算是全力以赴了,至于到最后失败了那是运气或其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悟透自己     
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自己最了解自己;但也有可能自己不了解自己,将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过低。人在走上坡路时,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做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胜。人在失意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把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做是自己的无能。  相似文献   

17.
"道德价值"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道德运气"论者试图通过对康德道德价值概念的批评从根本上瓦解康德的伦理学。本文试图表明康德的"道德价值"概念具有多重意蕴,它不仅关乎动机和准则,也关乎努力、付出和道德勇气;"道德运气"问题不构成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根本挑战,康德的道德哲学是可以容纳"道德运气"并内在地回应其挑战的;康德伦理学与"道德运气"论尽管存在着诸多根本差异,但都具有各自的价值,并且二者存在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姚大志 《世界哲学》2016,(2):100-108
近30年来,"运气平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平等主义者的思考和争论。当代平等主义的争论涉及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平等的通货,另外一个是个人责任。对于这两个层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运气平等主义的三个主要派别,即资源平等、福利平等和利益平等。虽然这些平等理论都属于运气平等主义,但无论是在通货还是在责任问题上,它们之间都存在激烈的争论。我们的分析表明,不仅这三种平等理论各自都包含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且运气平等主义本身也存在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盖梯尔问题是当代认识论的焦点之一,它指出了传统的知识定义存在严重缺陷。众多学者发现,盖梯尔问题的本质是知识与运气不相容,即知识不能是凭借运气而为真的信念。本文进一步分析运气所带来的认识论难题,指出盖梯尔问题及其后续探究实际上可总结为一个以悖论形式呈现的"运气怀疑论"。运气怀疑论为理解各种知识理论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并明确了目前的知识理论需要在"分析论题""无运气论题""运气的遍在"三个命题所构成的悖论中给出合理的解悖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运气均等主义理论是当今平等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们关于运气均等主义的争论可以分为"外部之争"和"内部之争"两个方面:运气均等主义的外部之争是争论运气均等主义本身"能否证成"的问题,而运气均等主义的内部之争是在认同运气均等主义基本信条的前提下,争论应该以"什么的平等"来体现它.实际上,就平等理论关注的对象而言,运气均等主义错置了关注的重心,与平等主义政治运动相脱节,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运气均等主义要实现自我救赎,应扩大其关注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