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爱情不是你办公桌上的花瓶,摆在那里供你炫耀,让你赏玩,自私和虚荣从来与爱情无关。 2.爱情是一首老歌,需要你用心去倾听;爱情是一杯醇酒,需要你用心去咂摸;爱情是一支交响曲,有俗世锅碗瓢盆的碰撞;也有天堂白雪公主的童话。  相似文献   

2.
罗喻臻 《法音》2010,(9):64-65
9月6日,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秘书长攀洛·泰阿利及其夫人访问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会长传印长老、副会长学诚法师、秘书长王健的亲切会见。  相似文献   

3.
逯寒青 《法音》2008,(1):4-4
12月19日至26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到福建省参观学习。班禅在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参观学习后表示.福建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更加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才能享有幸福生活。在海峡西岸,他祈祷祖国统一大业早目实现。  相似文献   

4.
圆慈 《法音》2005,(6):40-41
本刊讯5月18日至20日.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为团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为顾问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14人,应泰国政府邀请参加在曼谷佛教城和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举行的庆祝联合国日·卫赛节和国际佛教会议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刘红青 《法音》2006,(6):34-38
《维摩诘经·方便品》塑造了一位在浊世洪流中不独善其身。深入到形形色色的众生当中,运用方便权智.教导众生当厌此身、常乐法身的在家菩萨形象。维摩诘居士不远离传统中认为不利于个人修行的种种恶缘.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不拘一格”化众生。而另外一部极为重要的大乘经典《法华经》,在其(安乐行品)中则明确提出,行法华一乘菩萨行的菩萨,应当远离种种恶缘.其中就包括维摩诘与之交往并化度的各色人等。因此。这两部经典在文字上显示出了某种矛盾。本文就是要去探求这两者的差异,并试图将两者在义理层面融会沟通。  相似文献   

6.
杰罗姆·凯根的行为抑制性研究为心理学界研究气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用批判的眼光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后提出,要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尤其是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知识来研究气质:要用归纳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新信息,不拘泥于已有的理论和概念;要科学谨慎地使用统计方法.并不断地发掘新的、合适的统计手段。  相似文献   

7.
《尚书·益稷》对《韶》的记载,完全定位于虞舜时期,是破绽百出的:其一,所载《韶》的礼仪性等级色彩不符合虞舜的时代特征;其二,从所载乐舞的结构上看,也并非舜时所能具备的;其三,所载《韶》的乐器也多带有后世烙印。究其原因.当是众儒士出于崇拜孔子学说,张冠李戴所致。因此,《尚书·益稷》关于舜《韶》的记载,是作者远借上古传说,近采孔子所闻齐《韶》,附会而成的一个假古董。  相似文献   

8.
智渊 《法音》2010,(5):35-35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牵动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心。班禅迅速致电慰问青海省各族同胞并捐赠10万元善款。他在慰问电中表示,惊悉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深感悲伤与震惊。相信广大受灾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兄弟般的援助下.定能战胜灾难,重建家同。祈愿有情脱离苦难,永享安乐。特捐一份善款,以表慰问之情。  相似文献   

9.
黄祖洽院士是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第一代科学工作者,是一个从事了50年科学研究和20多年教育工作的理论物理和核物理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关心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2006年7月12日上午,本刊记者就胡锦涛主席提倡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采访了黄院士,黄院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待了记者采访,谈了他对“八荣…  相似文献   

10.
在我年长后,通过对道家文化的接触,认识到“神”之于技艺的重要。它是技艺的生命、也是生命的根本。可以引用贞白先生所言:“凡质象所结,不外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道家的观点历来是“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个也”。它表明了这样一个普遍现象:万物神全则生机活泼,生生不息,如草木春发;失神则死气沉沉,若枯木寒灰。类同此理,技艺方面所需的生命力当然不外于是说。神既然这么重要,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它虽然看不见,又摸不着,却可以“体悟”到它的存在。要着意于这个问题,我们先不妨来看看这个中国方块字的字形…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05,(4):41-41
“生为一切物命之所爱.死为一切物命之所悲”,爱惜生命、救苦救难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各位朵斯提:赛俩目! 真主安拉在尊大的<古兰经>中说:"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其中有许多明证,如易卜拉欣的立足地;凡入其中的人都得安宁.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97)朝觐是伊斯兰教五项功课之一,也是各项功课中最...  相似文献   

13.
王小明 《法音》2004,(1):38-39
2003年12月20日下午,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广东省佛教协会、广州市佛教协会、广州荔湾区政协主办,荔湾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华林寺、广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荔湾区文档资料信息服务中心协办的“西来初地&#183;华林寺&#183;禅宗文化”研讨会,在广州胜利宾馆隆重举行。中国  相似文献   

14.
参照性交流中的“听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听者设计”一直是参照性交流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参照性交流过程中交流者通常会根据对交流同伴共享信息的评估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这些调整什么时候以及怎样发生的机制问题仍然存在争论。重点评述了“听者设计”的已有研究角度和研究进展,并归纳总结了参照惯例视角、记忆和注意视角、交流情境视角的研究观点。未来研究应扩展已有研究设计,以深入探查“听者设计”的形成、获得、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其与参照性交流其他限制因素间的相互作用;需要结合行为证据和眼动、脑成像证据等以帮助揭示“听者设计”过程的行为特点与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大师罗洛&#183;梅对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是他的焦虑理论。在罗洛&#183;梅存在分析现的基础上,从焦虑的涵义、焦虑的时代根源、焦虑对人的影响及应对三个方面阐述了罗洛&#183;梅的焦虑理论。对罗洛&#183;梅的焦虑理论的梳理和总结,对于关照当前中国的社会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手记:阿伦&#183;奈斯(Ame Naess,1912--2009)是战后挪威最重要的哲学家和奥斯陆学派的领导人,是西方当代环境哲学三大流派之一——深层生态学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他在学术和文化领域成就斐然,多次获奖,如,松宁奖(Sonning Prize,1977),  相似文献   

17.
"行者"王征     
痴心无悔的"情缘" 现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并任中亚美术研究所主任的王征,以极大的艺术热情,在克孜尔千佛洞面壁九年,对龟兹壁画艺术进行了全面的临摹、整理、编纂和研究. 2003年至2007年期间,他独立完成<新疆古代佛教石窟美术风格技法研究>,首次把龟兹壁画风格细分为八至十种类型,比德国学者的风格分类分期更为细致而合理,并...  相似文献   

18.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4,46(7):1032-1042
“具身”是当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基本涵义是指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经典认知科学主张“非具身”, 认为认知是一种信息的表征与加工, 从本质上讲与承载它的身体无关。“弱具身”强调了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 但是却保留了认知的计算和表征功能。“强具身”则极力主张认知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 身体的特殊细节造就了认知的特殊性。在怎样理解“具身”方面, 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从本文作者的观点来看, 具身的性质和特征表现在4个方面:(1)身体参与了认知, 影响了思维、判断、态度和情绪等心智过程。(2)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知觉依赖于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 身体的活动影响着关于客观世界表象的形成。(3)意义源于身体, 抽象的意义有着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基础。(4)身体的不同倾向于造就不同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有关具身的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心理学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9.
医事法学被誉为我国医学院校的“朝阳”专业。这一专业充满活力的根源在于医学与法学这两个最古老学科的现代交融,这种“联姻”不仅催生了新兴学科——医事法学的诞生,而且赋予了当代高等教育机构新的使命——医事法律人才的培养。医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人才培养方式构成了学者们在实现这一重大使命中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本文提出的“一结&#183;两线&#183;多强”,力图为医事法律人才的培养寻找到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世界哲学》2009,(4):5-7
作为“德国文化年&#183;德中同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哲学》与歌德学院(中国)、德国文化中心共同推出这期德国哲学专号,主题为“ICH/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