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一教     
道教教派之一。或称“太一道”。创于金初。因创始人萧抱珍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故名。或称其教“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而得此称。该教派以老子思想为教旨,认为“弱者道之用”。又以符箓法术传世,与正一道相似。但太一教道士须出家,继法嗣者受秘箓法物,宫观始称庵,墓称塔,与佛教相近。因该教始祖姓萧,几嗣教者,皆改姓萧。传说萧抱珍曾得仙圣授以“秘箓”,  相似文献   

2.
道士的称谓     
“道土”之称在东汉创教之前便有之。据《楼观本纪》载:‘调穆王好尚黄老,闻仙师杜仲有至德高行,遂师之。因追仰遗迹,崇构灵坛,招集四方幽人逸士,以绍玄业……朝野弘修道事,故以道士为号焉。”古时有三种人可以称为“道士”。一是崇泰道家之八二是有道之七三是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主’倒成为道教神职教徒的称谓。道教经书,如《太上太真科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经》均谓“以道为事,故称道士”。据此,道士必须信奉道教教义,遵守道教规戒,还必须身着规定的道装,在宫观内修习道教的斋仪和道术。上述‘值上’识是对道教…  相似文献   

3.
隋与唐初是从山林道教到都市道教的转型期,也是中古道教从领户治民到出家住观的转型期。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再造,此前分别发展的南、北道教传统也进一步整合,而隋王朝的新都——大兴城逐渐成为全国道教文化的中心。经过考证,可知大兴城共有十座道观,其中道士观八座,女冠观二座。除了三洞观、澄虚观、灵感观等三座道观始置年代不详、玄都观于开皇二年从长安故城迁来之外,其余六座道观均始置于开皇六年至八年之间,其中四座更与隋文帝直接相关。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石刻、敦煌文书等出土文献,细致梳理了这些道观的置立及其在唐代的发展变化。可以说,虽然唐长安城在不同时期陆续新建了许多宫观,其中一些更曾显赫一时,但是,始置于隋代的这些道观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隋与唐初的佛道论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是长安道教文化的底色。  相似文献   

4.
隋与唐初是从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期,也是中古道教从领户治民到出家住观的转型期。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再造,此前分别发展的南、北道教传统也进一步整合,而隋王朝的新都——大兴城逐渐成为全国道教文化的中心。经过考证,可知大兴城共有十座道观,其中道士观八座,女冠观二座。除了三洞观、澄虚观、灵感观等三座道观始置年代不详、玄都观于开皇二年从长安故城迁来之外,其余六座道观均始置于开皇六年至八年之间,其中四座更与隋文帝直接相关。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石刻、敦煌文书等出土文献,细致梳理了这些道观的置立及其在唐代的发展变化。可以说,虽然唐长安城在不同时期陆续新建了许多宫观,其中一些更曾显赫一时,但是,始置于隋代的这些道观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隋与唐初的佛道论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是长安道教文化的底色。  相似文献   

5.
道教官观,是道士修道、祭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道教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围绕道教宫观而形成的“神缘”网络,则是“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中的重缘之一,它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宗教社群为纽带的社会人际关系。从道教本身来讲,它就是一个庞大的“神缘”网络,而道教官观则是这一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期以来道教宫观一直是道教信众的聚会点,发挥着它所特有的神缘功能。一、神仙信仰的教化功能道教宫观供奉的神灵,既包含着道教奉神的原则,又具有一定的劝善教化功能。道教众多神…  相似文献   

6.
1998年12月15日至1999年1月7日,河南省内乡县道教协会筹备组在西岳庙道观举办了道教知识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共42人。培训班除上宗教课外,还学习了宫观管理条例,住观道士、散居道士、皈依弟子和居士管理条例及其守则等。经过学习、培训,学员的道教...  相似文献   

7.
傅元天傅元天,四川简阳县九龙场人,生于1925年农历5月。贫农家庭,父母皆信仰道教。1946年因病到成都灌县水磨乡黄龙观出家修道,为全真龙门派道士,师父为张永平道长。1955年到青城山常道观参拜易心莹大师,留驻聆教。1956年主持青城山上清宫事务,积极组织道众种粮种茶,劳动自养。1964年正式被上清宫道众推选为住持。1967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仍率道众尽力维护宫观,务农自养,后又将道家秘传之猕猴桃素配方反复勾兑实验成功,创办了道家乳  相似文献   

8.
在有着“锦官城”、“蓉城”之称的四川成都西南郊,有一处著名道教宫观——青羊宫。青羊宫侧倚锦江,南临百花潭、武侯祠,西靠杜甫草堂,东接文化公园(内有成都另一处规模较大的道观二仙庵),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一巴蜀之地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时期,沛国丰邑(  相似文献   

9.
1994年6月10日至13日中国道协在陕西省西安市八仙宫召开了九省一市(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山西、河北、福建、安徽、西安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省道协负责人参加的“道教宫观情况交流座谈会”,中国道协傅元天会长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会议对香港道教青松观侯宝垣观长为帮助大陆贫困道观维修建设、无条件资助的人民币209万元之举表示衷心感谢!为了使用好这笔资助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家一致认为拨款资助的宫观一定是“道士住观,道教组织自主管理;经政府批准为道教宗教活动场所和政府宗教部门行政领导的”。同时还就拨款资助的程  相似文献   

10.
学道有感     
未曾入道之前,早已对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叹为观止,对道士们居住在深山庙宇中那种闲云野鹤、清静飘逸、修真养性的修道生活梦缠魂绕,日夜向往。在我的想象中,道士应该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超凡脱俗,与众不同,充满着高深莫测和神秘色彩。正如《道德经》中所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而在道教的洞天福地,应该隐藏着许多像经书中所说的大德高道,修真之士。洞天福地,宫观庙宇应该是“藏龙卧虎”之地。出家修道是一种很高尚的事情,是一种超脱人生,逍遥人生,无为人生,得悟宇宙智慧真谛的不二法门。有着对道教如…  相似文献   

11.
正一、道士道教教职人员的名称。据《楼观本纪》,道士之称起于周穆王时。周穆王好尚黄老,以杜仲为师,追仰遗迹,崇构灵坛,招集四方幽人逸士,以绍玄业,"朝野以其弘修道事,故以道士为号焉"。但是,早期道教的《太平经》并无道士之称,  相似文献   

12.
一、道士与道观古籍所载敦煌炼养修道者,见于州、县志,有汉矫慎,字仲产,原扶风茂陵人,少学黄老,不娶妻,隐遁山谷,因穴而室,年七十余,自晓死期而逝,后人“见慎于敦煌”。晋代又有单道开者,“常衣粗褐,不畏寒暑,昼夜不卧,恒服细石子,一吞数枚;后去南海罗浮山。南海太守袁宏见其尸于石穴,称其“业行殊群,正当如蝉蜕耳”。佛图澄曾说“此道士观国兴衰”。近代有酒泉道士湖北麻城人王元箓,于清光绪年间,“来至敦煌,穷无所归,投宿于第1421窟”。梳爬洞中积,发誓:“贫道誓愿募化补修为念”,偶而发现藏经洞。斯坦因说王  相似文献   

13.
从琼台庙向西行不远处,万仞绝壁之上,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座琼台观,是道家南宗著名的道观之一,因得仙露功效奇异而名扬天下。琼台观宫观小,名气大,实际上是个四合院,观中住着一老一小两个道士,老道长叫林中子,道僮叫张承天。有人问鹤发童颜的的老道长高寿?老道长从不开口,只伸出二  相似文献   

14.
正元和观为武当山进玄岳门古神道上的第一座道观,距武当山镇约10公里,旧时这里是武当山处罚违反清规戒律道士的地方。元和观的存在及其运行,为研究古代道士惩戒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武当山元和观武当山自古便为道教名山,相传历代多有名士如阴长生、谢允、吕洞宾、陈抟、张三丰等在此修炼,隐居、修道者更是络绎不绝。宋《太平御览》引南朝郭仲产《南雍州记》载:"武当山,广三四百里……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1  相似文献   

15.
九天观已超越千年,可称得古道观了。为葛洪仙翁所创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各处宫观,纷纷恢复,九天观亦然。 据传现在的九天观不是原址,名称亦有变更。据《明一统志》九天观当年是很大的,“内有西华道院”,乃名士张元庵退居之所,在罗浮山石洞前,改名为“明福观”。宋苏东坡谪迁惠州时,路过罗浮山写下《游罗浮题名记》,“山中可  相似文献   

16.
千山道教音乐同其他地区道教音乐一样,是由声乐和器乐两个部分构成。从使用情况看,千山道教音乐以声乐为主,器乐为辅,兹分述如下: 一、“东北新韵”“东北新韵”是道教一种诵经音乐,它仅流传在千山和东北地区道教宫观之中。曲调流畅、优美,法器伴奏错落有致,风格典雅、庄重,在我国诸多道教音乐中独树一帜。 1.源流沿革“东北新韵”产生于近代。据道士传说,百余年前,有阚氏二兄弟原为戏曲演员。因不得志到千山无量观(一说医巫闾山某道观)蓄发  相似文献   

17.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城西北四十华里金华镇境内,有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金华山道观。道观建筑依山造势,鳞次栉比。更有精心雕刻点缀的180米长石雕巨龙,形象逼真,跃然欲飞。将一座原来不高的山体,装点的更加雄伟壮观。据《射洪县志》和有关资料记载;汉代此地名为“烟墩岭”,东晋时有道士陈勋来此结茅为菴,修仙学道。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该山建筑即名“金华山观”。《射洪县志》说:“其山贵重而华美,故观名金华”。唐代此观更名为“九华观”,观中有唐明皇所铸老君像。宋代英宗治平二年(1066年)赐名“玉京观”。元延祐元年(1314年)道士陈若海曾重修金华山道观。  相似文献   

18.
当白雪覆盖着北方大地时,苏州,却依然是树木青翠,蜡梅幽香。丙寅年岁末,我有幸游览了这座驰名中外的江南旅游胜地,并参拜了道教著名宫观——苏州玄妙观。玄妙观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占地面积五十一亩,为苏州道观之首。现在是苏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一九八二年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位于苏州市中心,至今观前街仍是繁华之地。这一江南道教著名古观,曾一度有“正一丛林”之称。据《古今图书集成·博物类·道观部》载:玄妙观最初叫“真庆道院”,唐时改称“开元宫”,宋更名“天庆观”,南宋建炎初年毁于兵火,绍兴十六年(1146年)  相似文献   

19.
南充市芦溪老君山道观青年道士侯至心年少出家,虔诚学养修道,梦寐以求到中国道教最高学府深造。今年中国道教学院在四川数十名考生中仅录取几名学生,幸运地是,侯至心名列其中。接到录取通知书,小侯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多年来的愿望有望实现;忧的是其他学生均系宫观出资学习,唯  相似文献   

20.
武昌长春观,是武汉市仅存的一座道观,也是中国道教二十一座重点宫观之一,相传是邱长春真人来此修炼而得名。古朴典雅的建筑群与错落有致的殿堂相互辉映,别具一格的布局,显示出了长春观的历史渊源。当人们被这富丽堂皇的建筑发出赞叹时,忘不了为长春观而呕心沥血、八十高龄的谢宗信道长。他幼年受道学影响,弃家在木兰山修道,后被荐任木兰山住持。由于历史原因,被迫离开庙观,只身来到武汉从医,亲自开办了硚口“汉水医院”,开始由几个人逐步发展具有中西医的联合医院,并任该院院长。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后,他毅然辞掉院长职务,一九八二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