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唯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得到准确和有效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才会获取正确的方向。因此,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合法理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形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标志着当代中国对于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的高度自觉。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阐释,对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当代中国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和根本价值取向,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为借鉴,反思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并观照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和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愿景和价值追求,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它既是个体价值、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冲突、借鉴、创新的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核心,它不仅引领了文化认同的方向,丰富了文化认同的内容也体现了文化认同主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以及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理性应对当前落实这三重使命所面临的挑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的丰富体系中,存在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之处。近年来,北京市道教协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文化的当代诠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教义教规阐释《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可道、可变之“道”,有不可言说、恒常之“道”。  相似文献   

7.
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思想资源和源头活水,而且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性升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以达到超迈以往的"新"境界、新水平,创造中华文化的新型态、新辉煌。  相似文献   

8.
宗教中国化的根本属性是长期性,当代中国宗教依旧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具体而言中国宗教要达成对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核心价值文化认同。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集中体现了佛教的当代中国认同,它将"人间佛教"的核心内容(佛教人本关怀哲学和人学菩萨道教法)置于社会主义文化语境中重新涵化,表达了中国佛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接契,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同;进而倡导中国佛教自利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从服务国家民族最高整体利益,服务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外友好交往。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可为当代中国宗教中国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文化格局的主要特征是“一主多元”,主要由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等三大要素构成,其中主流文化居于主导地位.把握“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必须坚持主流文化主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相结合、多元文化并存与建设和谐文化相统一的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发展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要深刻认识“一主多元”文化格局的特色化、层次化、规范化发展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到"兴国之魂"的高度,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又一次深入阐述和科学定位,充分肯定了它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对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地位认识和把握上的高度自觉,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责任担当的自觉。当前就是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有其传统道德渊源的。考察中国传统道德,忠德除了包含等级专制意蕴的忠君含义外,还包含有忠于社稷的爱国情怀,忠于职守的敬业态度,忠信为本的诚信原则,忠恕待人的友善精神。忠德的这些原初含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呈现出一一对应的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对传统忠德进行当代转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转换可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促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4,(5):4-4
<正>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倡导自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哲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唯物论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之上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一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精神和生活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重点是当代中国化的问题,就是要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改革自强、充实内涵,主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在道教当代中国化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于2011年11月18日在中央党校联合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1)"。中央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都强调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在当代中国继续弘扬“雷锋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包含多方面内容,其核心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决定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性质和正确方向的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单信 《天风》2016,(10):8-9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炼和继承。而基督徒所追求遵行的圣经伦理教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相融。因此,以寓爱人于爱神之中的基督信仰完全可以转化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其表述覆盖各方面意见,包括了宗  相似文献   

19.
张践 《孔子研究》2020,(3):52-60
欧美国家在近代反封建的斗争中产生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核心价值,对于促进资本主义革命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不过这些价值的产生都离不开基督教信仰的大背景,上帝既赋予了人民权利、自由、平等,又对人们提出了责任、角色、义务的要求,从而很好地配合了西方的市场经济社会制度。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引入上述西方观念的时候采用了拿来主义的方式,却无法引入普遍的基督教信仰,从而导致当代社会的价值混乱。因此,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设,离不开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  相似文献   

20.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向文化认同的层面深化和扩展.其核心内涵就是要求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都要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从文化上来谈宗教中国化,至少包括信仰价值中国化、信仰符号中国化和信仰实践中国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