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记得上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的双亲去世了,家里办丧事来了很多人,那些人都怀着悲悯的心,说着女孩如何可怜,如何不幸,女孩坐在门口,看着人来人往,心里感到厌倦,一直都没有说话。后来来了一个男孩,女孩想,如果这个男孩还是来可怜她的不幸,她就装作听不见。可是男孩走到她面前,并没有提双亲去世的事,而是静静地坐在女孩旁边,说了一些生活  相似文献   

2.
依靠的哲理     
女儿告诉母亲,她爱上一个男孩。她向男孩表白,男孩折服于她的真诚和勇敢,于是他们走在了一起,进行着一切有关恋爱的形式。可女儿发现男孩并不爱她,或许仅仅只是喜欢她。  相似文献   

3.
赵静 《天风》2010,(8):26-27
<正>见证聚会是教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几乎每个教会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见证聚会。这本是一件美好的事,弟兄姊妹聚集一堂,见证人心存感恩述说上帝在自己身上奇妙大能的作为,上帝的圣名得了荣耀,听的人也得到了信心的鼓  相似文献   

4.
感动     
韵岚 《天风》2008,(22):17-17
教会预告说,今晚有一个主题为《生命的翻转》赞美见证会。傍晚,看见参加见证会的弟兄姊妹陆续走进教堂,路过教堂的人,还以为里面有什么文艺演出呢!随着一首《生命的翻转》的赞美歌声,赞美见证会拉开了序幕。首先上来为主作见证的是一位姊妹,她介绍,自己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从事教育工作。当她接触到基督教,便感觉  相似文献   

5.
房赢 《天风》2017,(7):4-7
时光砥砺、岁月如歌,转眼间金陵协和神学院迎来了65周岁生目。2017年6月6日上午,金陵协和神学院在教堂内举行了建院65周年暨教堂落成感恩庆典。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和江苏省委统战部等的有关领导,基督教全国两会主要负责同工,部分神学院校、省基督教两会同工,以及校友代表、金陵师生和海内外友好嘉宾近干人参加庆典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感恩又荣耀的时刻。庆典之后,金陵协和神学院还举办了以“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和校友分享会。  相似文献   

6.
正她是个胆小的女孩儿。上初一时,有个调皮男生将一只毛毛虫放到她铅笔盒里,她竟吓昏过去,从此落下个失眠的后遗症。考大学的前一个月,每天晚上临睡前,她总要吃上两粒安眠药,才好歹挤进大学校门。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她便被一个男孩"盯梢"了,一直被盯到大四,她仍然无动于衷。毕业后,她前脚回到家乡小城,男孩便后脚跟了来。她有些小  相似文献   

7.
感恩的天空     
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教师。每到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他总会为那些新生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学会感恩。然后,他就会跟新生们讨论感恩这个话题。在学生们的眼里,他们对感恩这个词语,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大都认为,感恩最终的表达方式,就是以物质报答那些曾对自己的生活有过帮助的人。他微笑着点着头,而后,他就会对自己的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6年前,有一个品学兼优的  相似文献   

8.
正有个女孩,喜欢上了一个开花店的帅气男孩。她有事没事就去花店,还对男孩说:"我上辈子大概是一朵花,要不然怎么跟花这么亲。"男孩爱开玩笑,说:"你呀,是花也一定是朵丰腴的牡丹花!"女孩很胖,她以为男孩是在笑话她的身材,于是下决心减肥。其实她曾经多次减肥,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这次,她坚决要把减肥进行到底。接下来,女孩开始艰苦卓绝的减肥工程,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辽宁抚顺市新华聚会点的一次见证会上,笔者听一位中等个、年龄不到60岁的姊妹作见证,她痛悔地说:“我是一个作恶的人,谁也没有改变了我,唯有耶稣能改变我。”她就是王桂兰姊妹。  相似文献   

10.
爱的境界     
正人们都在提境界。有做人的境界、有为官的境界;有习禅的境界、有爱的境界……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崇高境界可以影响另一个人的一生,爱情更是如此。她意味着双方的无私无悔,意味着爱能到达的高度。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村里有一对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在农村,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男的又是独子。于是,公公、婆婆对儿媳  相似文献   

11.
想生男孩或女孩,在人口学理论中称为生育性别偏好。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生育方面,实际上指的是偏好生男孩,不愿生女孩的生育观。这种偏好实际上反映了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那些迫害、摧残、遗弃女孩的行为就是在这种道德意识驱使下产生的。(一)在道德观念方面,重男轻女者持一种以生男为荣,以生女为耻的荣辱观。特别是在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  相似文献   

12.
一位读者朋友来信,诉说她婚姻的不幸。她年轻时非常漂亮,女人的容貌,在婚姻市场中是一项可观的资本。因此,只有中学学历的她,嫁给当地一位很有势力的男性。婚后辞去出纳工作,做了全职太太,不久生下一个男孩。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坐拥豪宅,出入有车,家有保姆。  相似文献   

13.
《天风》1996,(2)
各地教会举行敬老礼拜 去年11月,全国各地许多教会纷纷用一个主日进行了敬老感恩礼拜。不少教会已经是连年多次举办,使年老的弟兄姊妹心情喜悦,感受到来自主里的平安和福乐。在敬老感恩礼拜上,传道人传讲圣经有关尊老、孝敬父母的信息,勉励年轻信徒身体力行;也有青年弟兄姊妹作如何服侍好家中或邻居中老人的美好见证;更有年老弟兄姊妹的热情洋溢的赞美和感恩,他们说,主的爱真是感受不尽。  相似文献   

14.
一位男孩对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同班一位叫颖的女孩,不仅美丽大方,而且聪明睿智。我们既是学习的竞争对手,又是情趣相投的好伙伴。可是最近我对颖产生了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闪现的全是颖的音容笑貌。我怀疑自己的大脑是不是有毛病——为什么总会想她无穷无尽?  相似文献   

15.
高英 《天风》2013,(3):16-18
一百年前,上帝带领广州教会的姊妹们,创立了广州基督教女青年会,这是上帝赐给广州基督教姊妹们的特别恩典。今天,我们怀着谦卑、感恩的心,一同数算在过去整整一个世纪,上帝赐予广州基督教女青年会事工的各样恩惠,一同回顾女青年会所做出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16.
傅于浩 《天风》2014,(8):10-11
如何向家人做见证,是摆在每个基督徒生命中的功课. 圣经为我们展示了极好的例证,让我们可以学习追随他们的佳美脚踪。当婆婆拿俄米对同样寡居的儿媳说“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年老体弱的妇人在真诚地祝福自己的家人(参得1:9)。  相似文献   

17.
当艾米·汉格德恩绕过她的教室对面的那个大厅拐角的时候,她与迎面走过来的一个五年级男孩撞了个正着。“小心点,小家伙。”那男孩一边闪身躲避这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一边冲着她大声吼道。当他看清眼前的女孩时,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讥笑的神色。然后,他用手握住他的右腿,开始模仿艾米走路时的样子。艾米闭上了眼睛。当她径直向教室走去的时候,她告诉自己,不要理睬他。但是在那天放学以后,艾米仍然想着那个高个子男孩嘲笑她的样子。他并不是唯一取笑艾米的人。自从艾米进入三年级,似乎每天都有人嘲笑她。孩子们取笑她说话时的结结巴巴和走路时一瘸…  相似文献   

18.
陈丰盛 《天风》2016,(5):36-37
正由于出生在基督徒家庭,女儿从小就跟着我们学习祷告。尚在牙牙学语阶段,我们在她每次喝奶的时候,就会要求她学习感恩,要说:"谢谢耶稣,谢谢爸爸妈妈。"不过,她有时会忘记说"谢谢"。有一天,她因为太饿,一拿到奶瓶就往嘴里塞。我们就指指上面,提醒她忘记感恩  相似文献   

19.
孝养义务是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所具有的照料、陪伴及满足合理需求的道德义务。就其伦理基础而言,一种主流的观点是感恩理论,即认为,子女应该孝敬赡养父母是因为父母对子女有生养之恩。然而,这一观点面临诸多挑战。感恩理论总的说来是基于"生养有利论":把一个人生下来并(或)把这个人抚养长大是有利(benefit)于这个人的。正因为子女从父母那里得了利,而且是很大的利,所以才应该感恩回报父母。针对这一观点的批评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一个婴儿来说,被父母生下来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算是得利。另一方面,感恩义务的来源是超义务的行为,而抚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父母仅仅是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子女不需要因此感恩父母。如果,"生"不算是利,"养"又是父母的道德责任而无需被感恩,那么,子女似乎不必对父母具有孝养义务。面对上述挑战,本文尝试对感恩理论进行修正:子女的孝养义务源于父母的抚养之恩,但并不是所有抚养行为都应该被感恩。只有超出抚养义务要求的行为才值得子女感恩,也才是子女孝养义务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英英是一个女孩子,现已十四五岁了,可她那粗粗的喉咙,短短的发型,特有的服饰以及她那粗线条的性格、脾气,连她的一招一式活脱脱地却像个男孩,难怪老师和同学们都给她起了个雅号——“假小子”。可不,她一年四季穿着牛仔裤,T 恤衫、茄克衫,她和男孩们一同赛跑、跳绳、打球、追玩吵闹……是什么会使她变得如此的呢?原来,英英的爸爸一直在边疆建设兵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