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治疗浅表性膀胱癌(STCC)的优点。2007年到2008年间,对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浅表性膀胱癌的93例患者,采用单盲方法,分别采用经尿道电切术(TURBT)和选择性绿激光术治疗。并对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肿瘤复发情况、膀胱穿孔例数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探讨经尿道160W直光束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表浅性膀胱癌(NMIBT)的疗效及安全性.使用经尿道160W直光束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46例NMIBT.并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所有4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术中出血量14.0ml±3.4ml,平均手术时间23.4min士9.7min,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5.3d士2.1d,术后随访12个月~24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5.2%.经尿道160W直光束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NMIBT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及肿瘤复发率不高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治疗NMIBT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后尿道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后长期随访结果,收集8例后尿道血管瘤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和术后长期随访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显示,8例患者平均年龄(39.5±10.2)岁,平均病程(43.6±37.2)个月。后尿道血管瘤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反复的大量的血精,血液与精液无明显混合,射精后排尿或者第二天晨起会排出血凝块或者性兴奋后尿道口流血,抗感染治疗无效。尿道膀胱镜检查发现在精阜头远端和尿道外括约肌之间有一孤立性的血管瘤。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电凝术,术后平均随访(28.4±11.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无尿失禁、尿道狭窄、尿道出血、射精疼痛等并发症。因此,后尿道血管瘤可导致反复顽固性的血精或者性兴奋后尿道出血,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经尿道电切及电凝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比较三种方法缓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rostatic resection,TURP)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效果.54例TURP术后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单纯清通管道处理组23例;清通管道加口服药物(双氯芬酸钾片)处理组20例;术后给予镇痛泵处理组11例.采用国际通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无痛,10=剧痛)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三日内以及三日后膀胱挛缩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清通管道处理组,术后三日后仍有膀胱挛缩疼痛13例;清通管道加口服双氯芬酸钾片处理组,连服三天轻度膀胱痉挛疼痛,停药再发6例;给予镇痛泵处理组轻度膀胱痉挛疼痛,三日后再发3例.术后清通管道加双氯芬酸钾片组和术后给予镇痛泵处理组缓解膀胱痉挛性疼痛无明显差异,但均较单纯清通管道组效果明显.因此,清通管道加双氯芬酸钾片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使得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电切镜的应用使下尿路疾病尤其是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的治疗方法近年发展较快,并在BPH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症状和程度各不相同,并且高龄高危患者居多,其手术适应证需要进一步探讨。开放前列腺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经尿道激光治疗、腹腔镜手术近几年开始尝试,初步应用证实其应用得当是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因此发展迅速。微波、超声消融、支架植入治疗目前较少应用,但有其适应证,尚不能替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可作为对症辅助治疗或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者。结合国内外BPH诊治指南提出的手术适应证,查阅近年国内外发表相关文献,对于指南在实际应用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探讨。对各种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予以对比和总结,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外科治疗的临床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6.
比较三种方法缓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rostatic resection,TURP)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效果。54例TURP术后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单纯清通管道处理组23例;清通管道加口服药物(双氯芬酸钾片)处理组20例;术后给予镇痛泵处理组11例。采用国际通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无痛,10=剧痛)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三日内以及三日后膀胱挛缩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清通管道处理组,术后三日后仍有膀胱挛缩疼痛13例;清通管道加口服双氯芬酸钾片处理组,连服三天轻度膀胱痉挛疼痛,停药再发6例;给予镇痛泵处理组轻度膀胱痉挛疼痛,三日后再发3例。术后清通管道加双氯芬酸钾片组和术后给予镇痛泵处理组缓解膀胱痉挛性疼痛无明显差异,但均较单纯清通管道组效果明显。因此,清通管道加双氯芬酸钾片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评价经尿道膀胱颈环形电切术对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的治疗效果。33例女性经尿动力学诊断为女性PBNO,予以膀胱颈环形电切并参照术前膀胱颈超声重点电切膀胱颈的肥厚部位,经术前及术后的膀胱颈超声及尿动力学结果变化对比评估排尿效果。随访3个月~48个月,平均23个月。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27.1降到13.5,平均膀胱颈前、后唇厚度分别从9.8mm降到3.2mm及从8.3mm降到2.3mm,平均残余尿量(PVR)从123.2ml降到27.8ml,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从6.5ml/s提高到20.4ml/s,平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由52.2cm H2O降到16.7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参照术前超声提示的膀胱颈梗阻部位及厚度,采取膀胱颈环切及重点肥厚部位的电切方法治疗PBNO,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排尿疗效。  相似文献   

8.
分析与评价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盐酸吉西他滨(GEM)即刻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将2013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TUR-BT的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24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12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1 200mg GEM即刻膀胱灌注,B组患者术后给予30mg吡柔比星(THP)即刻灌注。术后24h内膀胱灌注完成,观察1周。按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应用3个周期后两组24例患者的肾功、肝功均为0度。A、B两组不良反应为16.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发生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故术后GEM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围手术期耐受良好,安全性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膀胱平滑肌瘤十分少见,为了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于我院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膀胱平滑肌瘤主要发生于女性,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血尿及腹痛等症状,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B超是首选筛查手段,确诊需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肿瘤剜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治疗,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实施保温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60例TURP患者,随机分为加压空气调温毯保温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观察体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ot)的变化.结果显示Ⅱ组手术后体温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Ⅱ组术后各时点与T0相比PT、APTT明显延长,FIB和PLT显著降低(P<0.05);Ⅱ组与Ⅰ组各时点相比PT、APTT明显延长,FIB和PLT显著降低(P<0.05).认为TURP期间实施加压空气调温毯保温治疗能维持机体凝血功能稳定,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