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从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向我们表明,在发展过程中,“软道理”要服从“硬道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把经济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在经济发展中兼顾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刍议儒释道之“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是我国的“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  相似文献   

3.
卢风 《道德与文明》2006,2(4):32-35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观念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现代发展观包含着悖谬,本文将揭示这种悖谬,探讨摆脱这种悖谬的出路,并将证明只有涵盖精神提升和道德进步的发展才是真正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和气东来 和风西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主流之外暗流汹涌,波诡浪急。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冲突,正在挑战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这种挑战,更多地来自“恐怖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冲突。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西方至上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思想中主要蕴含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经济发展需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等辩证法观点。  相似文献   

6.
通常对约翰作品中“世界”一词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三层含义上,即将其理解为被造的宇宙、大地及其上的人类、以及其所特有的不接受基督的人群,这些都没有太大的争议。但从约翰作品中引申出来的第四层含义:“世界”同时包括“世界上的事”,即世俗社会中的机构、建制及文化方面,则正是引起争议的关键。本文认为,从约翰作品中引申出第四层含义从诠释角度看有些勉强;基督教主流思想家更接近于从前三层含义去理解“世界”一词,因此使得积极入世的态度成为基督教思想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比较:“发展论”和“陀螺论”陈辽邓小平同志在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发展论”。在社会发展问题上,我国某些学者有一个“陀螺论”。两者是不是一回事?孰优孰劣?可以作一番比较。(一)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8.
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为世界和平放光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气东来和风西送佛教的卫塞节(Vesak)象征着安祥及美好、团圆与和谐、智慧和圆满。泰王国政府隆重举办的卫塞节庆典活动,正是以“卫塞节——世界和平日”为主题。我们有机会来到曼谷,与各国朋友共祝吉祥团圆,共度美好时光,共祈世界和平,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希望好花常开,好景常在,祝愿日日和平,世界和平。但不能不指出,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却仍然此起彼伏。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西方至上主义的思潮汹涌澎湃,与之相对立、相对抗的思潮也就相伴而来。“恐怖主…  相似文献   

9.
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两个重要的经济发展目标,一个是2010年人均G DP比2000年翻一番,一个是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这两个目标直接简明,必须实现,我们别无选择。“十一五”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这些年我们常说“发展是硬道理”,现在应该说:“可持续发展更是别无选择的硬道理。”这是因为:1)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就业压力大。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看到,不把蛋糕做大,就会越切越小。失业的膨胀是更多失业,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2)中国的基本问题是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看到,越是身无分文,越不…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文化格局的主要特征是“一主多元”,主要由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等三大要素构成,其中主流文化居于主导地位.把握“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必须坚持主流文化主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相结合、多元文化并存与建设和谐文化相统一的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发展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要深刻认识“一主多元”文化格局的特色化、层次化、规范化发展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经验史表明,宗教的形态、趋向和功能深受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处在不断的演进之中。即将与我们挥手告别的20世纪,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寻常的百年,在宗教思想史上也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就世界三大宗教而论,因时代变迁而受到冲击、引起动荡,以拥有12亿人口的伊斯兰教最为突出。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近百年间伊斯兰教的走向,似乎可以这样说:不断地以‘动”和“变”来求生存、图发展已成为伊斯兰教的主流思想。一、从泛伊斯兰教认同转向现代民族国家认同19世纪曾被视为伊斯兰教的“黑暗时期”。“黑暗”,指的是近代…  相似文献   

12.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任新保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江苏“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等论述精神,中共江苏省委八届七次会议明确提出,用五年时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在1993年提前实现翻两番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已向研讨会提交了一篇题为《“发展是硬道理”的道理:哲学基本原理与经济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的文章。现在我想一边对这篇文章做些介绍,一边补充讲一些有关的想法。 一、在那篇文章一开头,我想到举行这个研讨会的时间正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两周年,因  相似文献   

14.
张正 《天风》2008,(5):32-34
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想目标。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绝对主流和个人高尚品德的修养,也是基督教圣经中基本教义的一贯的教导。我们说虽然和谐社会包含的意义及追求的目标因时而异,但“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谐的价值与效应被每个时代的人所认同。笔者试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思想、现代和谐社会理念、千古不变和睦家庭境界、理想和平世界美景中的关系及责任进行比较,作出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睦教会之重要性、合理性、指导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方法论上看,在目前西方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宏观研究中,“世界体系”论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这一流派虽已被介绍到我国,但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还缺乏对它的考察。本文拟就“世界体系”论产生的世界历史和思想文化前提,特别是它与马克思有关思想的关系,陈一管之见。笔者以为,加强这方面的考察对于推进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有种益的。在本世纪以前,西方世界历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欧洲中心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西方的“全球历史观”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最终取代了“欧洲中心论”。从思想文化根源上看,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钟邦定 《天风》2003,(10):52-53
“属灵”和“属世”是广大基督徒在基本信仰不变与所处时代不断相适应的提高升华的实践过程。应当承认,中国神学思想建设目前仍处于初创与发展的第一阶段,但神学思想建设的主流势不可挡,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已经显现出来。它之所以得到中国教会和广大信徒的支持,根本原因是它代表了中国基督教前进的方向,它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在21世纪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它是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学术界普遍谈论的热门话题,而且认为这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许多人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却没有加以严格区分和界定,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替代使用。本人认为,这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却有着重大的区别,不可相互混用。本文拟从二者的定义和特点、表现形态、发展道路和实现途径、结果及评价等方面作一些探讨,以区别二者。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和特征的不同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间…  相似文献   

18.
天然世界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改造过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人为世界是指人类所创造和改造过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它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完整统一。而人与人为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合目的性、价值性关系。天然世界变化发展速度较慢,且常带有重复性和渐变性;人为世界变化发展快,且具有不可溯性和质的突变性。人为世界一方面以天然世界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一方面又存在与之不同的“行动规律”、“实践规律”、“人为规律”等。 探讨天然世界与人为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哲学意义在于:1.可望澄清人与天然自然、人与人为世界的关系性质、认识对象与实践对象的关系等长期模糊的哲学问题。2.从人与两个世界的全面关系看,哲学基本问题应包括何者为先的本体论关系、是否可知的认识论关系、是否可评价、规范的价值关系和是否可改造、怎样改造的实践论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劳动价值论争论中, 马克思及其经济思想之所以在现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被打入冷宫, 据说是由于劳动价值论存在致命的技术缺陷, 不能加以“量化”和“实证”, 不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这种见解, 包含着严重的理论悖谬。一所谓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论转向”, 是指西方经济学在其长期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种将价值混同为价格、以价格论取代价值论研究的具有主导性的理论倾向和结果。这一转向酝酿于古典经济学,完成于新古典综合者马歇尔, 并为现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普遍接受和继承。马歇尔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价格论转向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苏峻 《世界哲学》2020,(1):64-72
亚里士多德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如果X能够独立于Y而存在,而Y不能独立于X存在,那么X便“在实体上优先于”Y。本文充分考查亚里士多德关于此话题的种种论述,旨在指出主流观点的不足。根据本文的解读,如果X解释了Y的“存在”或者Y的“本质”,而Y不能解释X的“存在”或者X的“本质”,那么X便“在实体上优先于”Y。与主流观点相对照,本文的解读有如下特点:主流观点是“非解释性的”,即,X并不解释Y的“存在”;而本文的解读是“解释性的”,即,X解释了Y的“存在”或者Y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