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6月4日至6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会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西北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协办.来自全国各地中国哲学界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五十余篇,四十多位学者作了专题发言.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这一大会主题展开了深人的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 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科学发展观与环境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中国环境哲学年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七十多篇,先后有三十余人作了大会发言.大会围绕着"科学发展观与环境哲学"这一主题,在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理论的融合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8日至19日,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全国会议暨“科学发展观与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政界、学术界、宗教界的180多位理事参加了会议。大会由中国宗教学会卓新平会长致开幕词,中央统战部朱维群常务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浩涛秘书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任继愈先生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听取、审议了学会5年来工作的报告,对学会的章程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和《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山东省首届中国哲 学与文化论坛"2004年9月25日在济南举行。来自省内外的近4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以"儒学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为主题,主要就"儒家文化在全球背景下的定位和作 用"、"儒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儒学的认同与转换"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 设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杨平  任晓寅 《哲学动态》2008,(2):106-107
2007年9月15~16 日,"中国现代诗学和美学的开端"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联合主办.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其主旨是为进一步揭示中国诗学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碧辉 《哲学动态》2005,(12):63-64
由中华美学学会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承办的"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6~19日在徐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报刊杂志社的专家、学者40余人,该会收到论文48篇.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卢兴  赵中国 《哲学动态》2008,(3):102-103
2007年11月23~25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南开大学哲学系主办的"综合创新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走向"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南开大学师生共百余人围绕会议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类工效学会认知工效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于92年11月25日至28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学术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工业心理学和认知工效学工作者代表、专家及上海企业界人士共70余人.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周伟立博士应邀参加了会议.华东师大副校长江铭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长沈荣芳教授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讲话.华东师大心理学系俞文剑教授与杭州大学心理学系王重鸣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中国认知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朱祖祥教授在大会上就”加强应用研究、加速发展我国心理学“问题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9.
从最初对西方身体转向的应激反应,到开始关注中国古代哲学的身体维度,再到多角度、宽领域深入开掘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特质,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关于这一研究的新进展,海峡两岸"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会议从三个方面,即"身体与伦理"、"体感与体知"、"身体与语文"作了细致的探讨,不仅深化了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也推进了海峡两岸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已成为建设当代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09,(8):封2-封2
<正>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发行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本刊讯:中国基督教两会2009年出版发行工作会议于6月29日至30日在南昌召开。会议由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单渭祥牧师主持,会议邀请北京的曾昭辉老师就发行工作的意义和技巧作了主题讲座。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徐晓鸿牧师作了总结讲话。来自全国各圣经销售点80多名同工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共同主办、井冈山大学与江西伦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几十个科研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关于"当前伦理学研究与青年伦理学家的学术使命"的主题发言.与会代表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18~20日,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与杭州师范大学在杭州联合举办了"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全国性的关于梁启超的美学和文艺思想的专题研讨会.参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学者及梁启超先生的后人.现将会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18日"妙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云南大姚县岭烟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和云南地区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妙峰山德云寺佛教的历史文化过去与现在作了座谈,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14日~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韩国、美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近七十篇。会议围绕“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及道德建构”这一研究主题,采取主题报告、小组自由讨论等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与探讨。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诚信友爱和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支撑和引导。会议的主题属于全党、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重大…  相似文献   

15.
柳若梅 《哲学动态》2005,(10):67-69
为了进一步弘扬莱布尼茨的全球文化观及其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之下的现实意义,庆祝莱布尼茨<中国近事>中文全译本的出版,2005年7月31~8月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德国柏林-布兰登堡科学院波茨坦莱布尼茨编辑部共同主办了"莱布尼茨的政治哲学思想与<中国近事>学术研讨会",来自国际莱布尼茨学会、中国莱布尼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海内外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莱布尼茨的政治哲学思想和他的文化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杂志和<现代教育报>等学术媒体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探讨.艾思奇的家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学生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由甘肃省委统战部、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主办的"2010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当代中国宗教若干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6月29日至30日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四川、云南、山东、河南、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甘肃省委统战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的有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并致词.会议从收到的论文中选出68篇论文编辑成2本论文集,分发给与会专家学者和嘉宾.  相似文献   

18.
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25~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吉林大学文学院和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与会代表围绕主题从多个方面展开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20~22日,由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等共同举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40余篇,现就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2年4月18日至20日,中国哲学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井冈山召开。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南昌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7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任继愈、刘文英、蒙培元、周桂钿、陈正夫等先生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就这些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许多共识,并提出了21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可行性课题及方向性建议。现将会议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