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阁下,于1990年11月16日,在有关人士的陪同下,到东四清真寺进行了友好访问。下午2时半,总统阁下莅临清真寺,北京市伊协主任安士伟阿訇等热情接待,宾主 相似文献
2.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史悠久的北京东四清真寺获得新生,人民政府曾四次拨专款对古寺进行修缮,体现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对穆斯林的关怀,这是很有历史意义和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每次修缮都没有立碑留念。新世纪伊始,200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拨巨款对古寺进行重修。北京市宗教事务局领导指出这是北京市伊斯兰教工作一件大事,希望市伊协会同有关部门把古寺修缮好,并立碑留念。 相似文献
3.
4.
5.
7.
五百年沧桑五十年辉煌的古寺——北京东四清真寺建寺550周年纪念彭年回宗正今年是驰誉中外的北京东四清真寺建寺550周年,适逢举国上下各族人民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一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东四清真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据明碑记载:“寺... 相似文献
8.
石景山清真寺坐落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南里居民区内,走进石景山区模式口首钢家属区高大的楼群,就会被清真寺特有的五个绿色穹顶和穹顶上挺向蔚蓝天空的一弯新月所吸引。这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解放前,由于石景山地区地处荒郊,交通十分不便,所以在此落户的居民不多,在此居住的穆斯林就更少,也没有清真寺。在石景山区的西边有个村子叫磨石口(现改名为模式口),是北京城到门头沟地区的必经之路。由于从北京城到门头沟运煤的骆驼队和大车队要经过此地,故人们经常在村里吃饭、休整。当时,石景山地区的餐饮业均为汉民经营,因此,使往来其间运…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北京地区现有清真寺68座,分布在各个区县。“北京伊斯兰教文化研究”课题组在对北京68座清真寺的考察与调研中,在北京顺义区杨镇清真寺和牛栏山清真寺内发现了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伊斯兰教文物“铜汤瓶”和8人抬的亡人“埋体匣”。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宗教文物当属清末至民国年间流传下来的珍贵器物。“铜汤瓶”及其8人抬“埋体匣”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北京伊斯兰教和清真寺文化提供了佐证。铜汤瓶是穆斯林在礼拜前做大净和小净时使用的一种器皿。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在礼拜前必须做小净或大净。大净,就是用流动的净水冲洗全身。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3.
14.
15.
北京,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同时是国际友好往来的中心,在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北京也是反映中国宗教活动状况的窗口。例如,北京伊斯兰教活动的状况,对全国穆斯林群众以及伊斯兰世界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北京联合大学佟洵教授的新作《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一书,以北京地区的清真寺为载体,循北京地区伊斯兰教学者或阿訇的活动为线索,详细阐述了北京地区伊斯兰教的历史事项,犹如打开了一幅长篇画卷,把丰富多彩的北京地区伊斯兰教风貌和清真寺文化景观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6.
17.
清真寺,作为穆斯林的礼拜场所,从伊斯兰教兴起之日起,就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穆斯林聚居, 相似文献
18.
北京伊斯兰教四大名寺之一“清真普寿寺”(即锦什坊街清真寺),经过将近一年的修复工作,现已竣工,正式开放。北京市广大穆斯林群众对又增加了一座清真寺,方便了宗教活动,纷纷表示祝贺,互道“色兰”,衷心感谢政府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该寺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历代经过几次修整扩建,保存完好。十年动乱,寺院遭到破坏,原建筑面貌全非,不堪一顾。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德胜门,沿着新扩建的宽敞的德外大街一直向北行,就可到达位于马甸街路西、地处交通要道的马甸清真寺。马甸街居民区与相对于咫尺之外喧嚣的闹市相比,来往的车辆与行人相对少一些,所以给人安静怡然之感、宛如远离都市的世外桃源。马甸清真寺就坐落在这安谧的穆斯林聚居区中。马甸清真寺的建制 马甸清真寺总面积为3800多平方米,新修的漆着黄边的两扇深红色大门特别引人注目。马甸清真寺大门上为青灰色筒瓦屋顶,门楣上悬挂着一块蓝底横匾,上书“马甸清真寺”五个大字是马甸清真寺明显的标志,在匾额下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匾额。… 相似文献
20.
延安市宝塔区清真寺地处宝塔区柳林镇柳林村,始建于1940年,恢复于1993年。总占地面积1800平米,建筑面积600平米。有一栋两层的建筑。第一层是8孔石砌窑洞和6间平房,共14间(用作伊协办公室、寺管会办公室、 相似文献